-
在河南董寨的山林中,追尋中國尾羽最長的鳥
中國人熟悉的齊天大圣形象,是“頭戴鳳翅紫金冠,身披鎖子黃金甲”,那頂紫金冠上有一對格外醒目的“雉雞翎”,它源自白冠長尾雉的尾羽。這種大型雉類是我國特有的鳥類,雄鳥……
-
-
人與動植物在此“協(xié)同進化”
生存還是毀滅?山河四省有太多美麗的生靈。它們享受著人們的贊美,同時也面臨著被捕殺與采集的巨大風險。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千百年來,動物的行為、植物的分布與人……
出自:2024年第10期
-
山河四省 中國人口“蓄水池”, 移民“水龍頭”
在人口負增長的當今時代,我國人口格局正在悄然發(fā)生重大改變。作為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區(qū)域之一,山河四省的人口出現(xiàn)了明顯下降,而人口遷移是主要原因。如果回溯歷史,我們可清……
-
河南 中國“麥霸”的 進階之路
或許很多人沒意識到,自己在超市買的速凍餃子、速凍湯圓、火腿、方便面或辣條,都產(chǎn)自于我國同一個省——河南。河南生產(chǎn)了全國二分之一的火腿腸、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
-
晉煤外運的 大秦與朔黃 兩條每年運輸23個“三峽”的黑金鐵路
山西豐富的煤炭資源對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大秦鐵路和朔黃鐵路是晉煤外運的兩條最重要線路,兩條鐵路近幾年一直保持8億噸左右的煤炭運輸量,接近我國鐵路煤炭……
-
怎么變成了“支撐系統(tǒng)”
在網(wǎng)絡上,山河四省被戲稱為“賣菜的、挖煤的、種糧的、煉鋼的”。顧名思義,賣菜的指山東,挖煤的指山西,種糧的指河南,煉鋼的指河北。
出自:2024年第10期
-
這里的石窟是中國石窟藝術的“二次源”
通常認為,佛教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沿途留下了諸多石窟。這個說法驗證了佛教西來的歷史,卻忽視了東方本土的影響。山西大同——北魏的國都平城,河南洛陽——北魏從……
-
“夏”以前中華文明的千年醞釀——5000至4000年前的中原圖景
何尊銘文“宅茲中國,自之乂民”記述了周武王要建都于天下之中以統(tǒng)治萬民的決心。周武王所謂的“天下之中”,就是今天洛陽—鄭州—嵩山一帶的狹義的中原地區(qū)(考古學稱之為“……
-
山西、河北 可以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個樣嗎?
我國的長城資源遺存,分布于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qū)中。河北、山西所擁有的長城資源數(shù)量,分列全國第二、第三。兩省長城跨越年代之久遠、分布密度之驚人、形式之多樣、文化內(nèi)涵之……
出自: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