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說我說]
你說我說
泡桐的木質(zhì)不夠致密,難做棟梁之材,一般也不用它做家具中承重的框架。但它柔韌且隔熱性好,可以制作輕質(zhì)板材,過去沒有“三合板”時,就用它制作櫥柜的背板和側(cè)板。另外,泡桐木還有一種別致的用途:它……
-
[博物君說]
博物君說
使君子,它的花是五角星形的,花后會結(jié)出五道棱的紡錘形果實,從某個角度看過去也是五角星,其種子還是著名的打蛔蟲藥。據(jù)不靠譜傳說,“使君子”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劉備劉使君的兒子阿斗同學(xué),誤食……
-
[博物事件薄]
蝴蝶與山林 “投喂虎鳳蝶”的緣起與真相
“給虎鳳蝶寶寶送食物吧!”今年春天,來自南京的一則消息激起了不少人的愛心:美麗而珍稀的中華虎鳳蝶面臨“斷糧”的危險,于是經(jīng)人號召,許多市民紛紛參與“送糧”活動。聽上去無比美好的事件,卻潛藏……
作者: 嘉楠
-
[草木莊園]
旋花 惡草多愁怨 喇叭沐春風(fēng)
旋花古時又名鼓子花,如今別名籬打碗花,多年生草本,生于我國大部分省區(qū),常見于路旁、草叢、田邊、荒地,如今城市中草地、綠籬上也時??梢姟Pㄇo纏繞,葉片略呈戟形,花形如喇叭,淡粉色,有時白色……
作者: 王辰
-
-
[飛羽部落]
孔雀 行走凡間的鳳凰
孔雀外貌華麗高貴,堪稱現(xiàn)實版的鳳凰,但誰知它的“鳳鳴”卻凄慘如鬼叫。它以“大尾巴”能開屏而著稱,但其實它還有真正的小尾巴隱藏在彩屏之下。若干年來,生物學(xué)家們對孔雀“大尾巴”的功能一直爭論不……
-
[掌中花園]
百變“葉子花” 三角梅培育法
三角梅是南方常見的觀賞植物,也是諸多華南城市的市花。住在南方的你可能已對它審美疲勞,但它其實有著你想不到的多種面孔,種在花盆里更可以成為清新的微型花樹哦!
作者: 瑪格麗特-顏
-
[特別策劃]
放生囧事 你放對了嗎
魚類也是物種入侵的重災(zāi)區(qū)。因放生緣故,世界各地的許多食用魚、觀賞魚都被放入中國的河湖。在北方,這些魚類大多會在冬天凍死,而在南方,現(xiàn)在清道夫(翼甲鯰)、孔雀魚、羅非魚已經(jīng)家族壯大,本地魚種……
作者: 嘉楠
-
[特別策劃]
動物中的“佛門弟子”
在佛家說法中,“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指佛陀、佛法和僧人。給鳥起這個名字的,則是日本人:在日本,每年春天時常能聽到一種鳥鳴,發(fā)音如同日語的“佛、法、僧”,于是人們把看到的鳥兒叫做佛法僧……
作者: 宋肖萌
-
[特別策劃]
世間真有“菩提樹”?
約七百年之后,又有信奉外道的設(shè)賞迦王,意欲毀此神樹。既然主干有石墻保護(hù),設(shè)賞迦王就派人掘入地下,妄圖斷其樹根。這一掘直挖到地下泉水涌出,亦無從毀壞樹根。于是他又令人以火焚燒,并用甘蔗汁灌于……
作者: 陸英
-
[特別策劃]
那些叫“菩提子”的果核
無論從如今植物學(xué)的角度而言,還是依佛教之說,菩提樹都確有其樹,是一種??崎艑僦参铩H欢嬲钠刑針渌Y(jié)的果實,成熟時為黑色球形,直徑不足1厘米,鮮時質(zhì)地稍顯軟嫩,風(fēng)干后則脆硬易裂,無論如何也……
-
-
[遠(yuǎn)古動物園]
棘龍 風(fēng)帆獵手
一條四五米長的大鱷魚,看起來已經(jīng)如同“史前怪獸”般震撼了。那么,如果看到一頭長著近2米長的鱷魚腦袋、身軀比暴龍還龐大、背上豎起一人高“風(fēng)帆”的生物,是不是連嘴都合不攏了?在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
作者: 江泓
-
試劍石 誰把石頭劈開了?
節(jié)理的存在并不限于火山巖,因此不論何種巖石,只要同一個平面上有裂隙,就可能裂開成為試劍石。在國外也有不少類似的“試劍石”,特別是在溫差大的地區(qū)更容易出現(xiàn)。比如加拿大阿爾伯特地區(qū)的干旱平原、……
作者: 黃英
-
-
[草原牧歌]
“沙窩子” 有沙也是好牧場
在地理學(xué)中,按照氣候類型,在荒漠帶上以流動沙丘為主的地區(qū)稱為沙漠,而草原帶上出現(xiàn)的大片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則稱為沙地。不過即使沒有這些概念,去親眼看看也能感受到它們的區(qū)別:沙漠干燥多風(fēng),缺乏……
作者: 舒泥
-
[娛樂底片]
森林中的微型戰(zhàn)爭
在全球熱映的動畫電影《森林戰(zhàn)士》中,小姑娘MK來到森林里探望爸爸,卻意外被縮成小人,在那里她遇到了披著盔甲的蜂鳥、耍寶的蛞蝓和蝸牛、守護(hù)卷軸的毛毛蟲等神奇生物,并和同樣微小的森林戰(zhàn)士一起保衛(wèi)……
-
[神怪秘史]
魑魅魍魎 雜妖龍?zhí)?,小丑跳?/a>
上古時期,人們相信萬物有靈,“魑魅”、“魍魎”就是山川木石所形成的一些低等精怪。其中魑魅形象含糊,對于魍魎則有具體的描述與傳說:他們長得跟三歲小孩差不多,膚色黑里透紅,有著紅眼睛、長耳朵、……
作者: 韓梟揚(yáng)
-
-
[文明外傳]
土豆 一場大饑荒,改變倆國家
土豆又稱馬鈴薯、洋芋,是當(dāng)今全球第四號糧食作物。與位居前三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相比,土豆提供的熱量和蛋白質(zhì)較少,單位面積產(chǎn)量卻是它們的好幾倍。三種谷物給人吃的是果實、種子,而土豆的食用部分是……
作者: 冉浩
-
[博物餐桌]
廚房“物理學(xué)”
對食材來說,它們在烹飪中所經(jīng)歷的既有化學(xué)變化,也有物理變化。比如肉類從生到熟,就是一次徹底的化學(xué)變化,屬于蛋白 質(zhì)變性;而像蔬果榨汁則是純粹的物理變化,只是水分、纖維素等物質(zhì)脫離開本體。然而……
作者: 艾曉騧
-
[身邊物語]
一次性餐盒 從地不“吃”到人能吃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乙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化學(xué)物質(zhì),它們塑形后可以很“結(jié)實”。但也正因結(jié)實,讓它掩埋后,不能像天然垃圾那樣,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哪怕過幾百年,它仍然能堅挺地“活著”,對土壤……
作者: 崇梓
-
[身體密碼]
肺活量 呼吸有度,壓強(qiáng)控制
肺是掌控氣體交換的器官,吸入的氧氣從這里進(jìn)入體內(nèi),使各器官能有充足的“燃料”正常運(yùn)轉(zhuǎn)。同時,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生的廢氣:二氧化碳,也是通過它排出體外。肺活量是指人一次最大程度吸氣后,再盡最大能力呼……
作者: 曹陽
-
-
-
[我問你答]
博物找茬兒
“黑白配”的是曲紋拓灰蝶,它正在吸食銀膠菊的花蜜?!巴亍笔且环N傳統(tǒng)“復(fù)印”工藝:在石碑等器物上蒙上濕紙并捶打,使之凹凸分明,再涂墨顯出圖樣。拓灰蝶身上的黑白斑紋,確實就像拓印出來的一樣!
-
[自然攝影]
沙泥蜂 睡著了才好拍
沙泥蜂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它屬于體型修長的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非常纖細(xì),腹部前半截為橘紅色,很容易辨認(rèn)。白天陽光充足的時候,沙泥蜂非?;钴S,它們會飛到花叢中舔食花蜜補(bǔ)充能量。因為它的口器……
作者: 遠(yuǎn)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