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千年的更迭與較量 海陸兩條絲路,誰對中國的貢獻更大?
兩千多年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此消彼長和中國歷史的起伏緊緊相連。流經(jīng)這兩條絲路的珍寶、文化、技術(shù),以及在路上留下印記的各派商幫,推動了中國經(jīng)濟和文明的深……
-
道教石窟 最“草根”得神仙 最“中國”的石窟
石窟是發(fā)源于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筑形式,在中國有很多著名的佛教石窟,如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當人們沉迷于佛教石窟所帶來的外來佛教文化時,卻很少有人知道……
-
海龍囤 懸在絕壁上的“土司宮殿”
中國西南諸土司遺址中,海龍囤可能是最獨特的一個:它遠離喧囂,坐落在山巔,懸崖邊緣;四面絕壁,只有一面設(shè)石階道與外界溝通。圍城之外,有“飛龍關(guān)”、“朝天關(guān)”、“鐵柱……
-
寧城昆蟲化石 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之最
化石,破解地球遠古奧秘的關(guān)鍵,打開“失落世界”之門的密匙。昆蟲,因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對環(huán)境的敏感度和適應(yīng)性極強,被認為是非常可靠的指示環(huán)境的研究對象……
-
太行山東麓 一條“盛產(chǎn)”古都的大走廊
葉樹勇 胡江橋 沂蒙老桿 李玉山 今日的河北平原城市星羅棋布。不過,在文明發(fā)展早期,該省最繁榮的聚落集中在平原西緣的山前沖積扇上,形成了一個狹長的文明走廊。這個走廊……
-
-
河北明長城 不朽的輝煌與落寞
蜿蜒萬里、橫貫東西的長城中,河北明長城獨具一格,其修建水準和防御能力是整個長城中最出色的。作者姜古迪十余年來考察過河北境內(nèi)插箭嶺和紫荊關(guān)等十多段明長城,熟知其修建……
-
-
天下糧倉 從古到今我們是怎樣存糧的?
古人云“國無三年之儲,謂國非其國”。意思是國庫中的存糧若不夠吃三年,這個國家就難以稱為國家了。糧食問題,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對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嚴重不足的中國來說,……
出自:2014年第03期
-
如何延續(xù)莫高窟的千年之美 與毀滅抗爭
2013年5月,作為敦煌莫高窟標志的第96窟,突然暫停對外開放,昔日巍峨壯觀的“九層樓”被腳手架和防護網(wǎng)層層包裹,讓眾多關(guān)心莫高窟的人士不禁擔心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實際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