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恩里克·丹多洛”號鐵甲艦,1882年建成,徹底取消了風帆,艦體中部配有4門450毫米巨炮。但該炮因射速太慢,并不實用。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澳大利亞的短吻針鼴,遇到危險時豎起一身棘刺,變身“海膽”。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勇士號”上的火炮,比19世紀初拿破侖時期的更大更重,還能發(fā)射爆炸彈(開花彈),但多數(shù)仍是傳統(tǒng)的前裝滑膛炮。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水羚
體積很大,身上有腺體會發(fā)出臭味—當?shù)厝苏f不好吃。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馬來穿山甲正用充滿黏液的長舌頭,舔食樹干上的白蟻。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臺灣阿里山的高山森林,是黑長尾雉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黑長尾雉 隱居寶島高山中
有些灰蝶也會把卵產(chǎn)在鐮莢金合歡的球莖刺里。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大食蟻獸會用利爪扒開蟻巢,再用長舌頭將螞蟻或白蟻粘住,送入口中。
獸中怪杰
1905年5月27日的對馬海戰(zhàn)中,日本艦隊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阻擊跨越半個地球前往海參崴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取得大勝。圖為老邁的俄國“納瓦林號”鐵甲艦(右),被更強大的日本戰(zhàn)列艦(左)擊沉。但一年半后英國“無畏號”的竣工,讓日俄戰(zhàn)爭中的所有戰(zhàn)列艦、鐵甲艦全都徹底過時。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大食蟻獸
體型最大,頭尾長近2米,體重30公斤左右。渾身黑白灰配色,鼻吻細長管狀,尾巴粗大蓬松,如同掃帚。前后足都有爪,前爪更鋒利,可以刨挖蟻穴。走路時將前爪彎向后方,以“握拳”姿勢行走。
大食蟻獸分布在中美洲到南美洲中部,多生活在開闊生境中。它們晝夜都很活躍,絕大部分時間在地面覓食,很偶爾的情況下,也會爬上蟻丘,甚至爬樹捕捉在樹上筑巢的蟻類。
中美小食蟻獸
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到南美洲北部,體長差不多是大食蟻獸一半,體重只有5公斤左右。體色以淺黃為主,但臉和身體中段為黑色,像穿著黑馬甲、戴著黑眼罩。
中美小食蟻獸習慣夜間活動,而且主要在樹上覓食。它們的尾巴粗壯有力,尾部毛發(fā)不像大食蟻獸那樣長,能靈活地卷住樹干,更適應樹上生活。前肢四指,后肢五趾,都具爪,也有能力扒開蟻巢。在地面時的行走方式也和大食蟻獸一樣,“握拳”式走路。
南美小食蟻獸
相比“中美”,南美小食蟻獸的分布更靠南,在南美洲中北部都能見到。它的體型比“中美”略大,皮毛色型也更多變,有些種群也穿“黑馬甲”,而有些種群的“馬甲”顏色變淡,甚至完全沒有。區(qū)分兩者,要看“馬甲”之外的底色,“中美”毛色更淺,南美小食蟻獸毛色更深,呈金色或棕色。此外,南美小食蟻獸的耳朵也比“中美”略長一點。
習性與“中美”相仿,也是晚上覓食,更常在樹上活動。
侏食蟻獸
四種食蟻獸中,侏食蟻獸體型最小,體長不過40厘米,體重只有200多克。鼻吻也最短,看上去不像其他食蟻獸那么古怪。渾身毛發(fā)棕灰,前肢只有兩指具爪,另外三指很小或退化不見,所以英文名字又叫“二指食蟻獸”。后肢四趾具爪,一個趾頭退化。
侏食蟻獸的分布范圍與大食蟻獸差不多,但生活空間不太重疊。它們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待在樹上,極少下到地面。晝伏夜出,靠樹上的各種螞蟻和白蟻為食。
食蟻獸 四兄弟
遇到危險時,穿山甲會蜷成一團,用“鱗甲”包住柔軟的腹部。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越王州句矛
現(xiàn)存于大英博物館的“越王州句矛”。通長28.8厘米,做工極其精良。越王州句,為勾踐曾孫,在位期間越國再度強盛起來。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溝齒游蟻(一種行軍蟻)的大個子兵蟻(上)和普通工蟻(下)。對于兇悍的行軍蟻,或是其他一些毒性較強的螞蟻,大食蟻獸一般都盡量不碰。
獸中怪杰
蟻鴷:專吃螞蟻的鳥
吃蟲的鳥兒不少,但對皮硬有毒、叮咬兇猛的螞蟻,大部分鳥類都敬而遠之。啄木鳥的近親蟻鴷(liè),是個例外。蟻只有2種(蟻和紅胸蟻),分布于亞歐大陸和非洲。它們體長15~20厘米,羽色平平,口中卻有食蟻的通用裝備——又長又黏的舌頭,舌表面還有刺毛。蟻尋到地面或樹上的成群螞蟻,就用長舌黏住,爽快吞食。育幼時,它們會用嘴喙鑿開蟻穴,叼走更為肥美的蟻蛹、幼蟲去喂養(yǎng)雛鳥。圖為這只蟻叼了一嘴蟻蛹回窩,準備喂雛鳥。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吃魚時,魚頭朝里順著吞,魚鰭和魚鱗才不會干擾吞咽。
賊來啦!發(fā)動踩水狂奔
和其他大多數(shù)雉雞一樣,雌性黑長尾雉的羽色平平無奇,方便隱蔽孵蛋育雛。
黑長尾雉 隱居寶島高山中
英國第一艘鐵甲艦“勇士號”,1861年完工。它滿載排水量9284噸,鐵殼船體,采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航速14節(jié)。其舷側(cè)覆有長69米、厚114毫米的熟鐵裝甲帶,配備26門68磅前膛炮、10門110磅后膛炮。作為海軍技術上的里程碑,它被列為紀念艦保存至今。注:1節(jié)=1海里(1852米)/小時,1磅=0.4536千克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越王石矛
1957年出土于浙江紹興的越王石矛。全長22厘米,造型尺寸與實用器相當,可能是鑄造青銅矛的母范模具。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美洲之名:亞美利加vs.扶桑
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登陸美洲,但他誤以為到達的是印度。故此長期以來,美洲原住民都被西方稱作“印第安人”(Indian,即印度人)。16世紀初,有位名叫亞美利哥的意大利航海家,首次探明美洲其實是一片新大陸——今天美洲的全稱“亞美利加”,就來自他的名字。
正式定名前,西方人曾以多種方式稱呼美洲大陸:“西印度”、“哥倫比亞”(意為哥倫布之地),還有“扶?!?。扶桑之稱源自中國:中國神話中,“扶桑”原指太陽升起處的神樹;但到了南北朝,卻突然冒出了有關“扶桑國”的記載(《梁書·扶桑傳》)。18世紀的歐洲學者研究中國文獻,發(fā)現(xiàn)其描述的扶桑國,無論地理位置、風土物產(chǎn),乃至首領稱呼和行政制度,都與當時的瑪雅、以及后續(xù)的阿茲特克文明頗為契合。因此歐洲學界,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人可能很早就抵達了美洲,遂以“扶?!睘槊乐拗?。
花開滿地一萬年 美洲原住民總述
白冠長尾雉主要分布于我國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qū),是我國特有雉雞,也是“長尾雉屬”當中尾羽最長的。
黑長尾雉 隱居寶島高山中
毛鉤四大類
飛釣用的毛鉤,大都是模仿蜉蝣、搖蚊、石蠅、石蛾等水生昆蟲——它們是溪流魚類的主要口糧。大多數(shù)飛釣玩家很少買成品毛鉤,更喜歡自己動手做毛鉤。原料主要為鳥類羽毛、獸類毛皮和人造纖維,把它們綁在漁鉤上,使毛保持“展開”狀態(tài),就能模擬水生昆蟲的不同生命階段了。根據(jù)模仿對象的不同,毛鉤可分成干式、濕式、若蟲式、飾帶式四大類,相應都有各自的釣法和漁獲。
飛釣:拋撒“毛料”魚餌 遙控水中“風箏”
兩種小食蟻獸每天有一大半時間在樹上活動,偶爾也會下到地面覓食。
食蟻獸 四兄弟
日期:2022/11/15
時間:10:27
地點:北京 玉淵潭公園
賊來啦!發(fā)動踩水狂奔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西周晚期的吳越青銅矛,耳穿消失,倒刺也變小變平,尖鋒加厚,骹部呈燕尾形。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獼猴桃果實的“可食率”很高:
多數(shù)品種只需剝掉一層果皮,里面厚實多汁的外層果肉、包裹著細小種子的內(nèi)層果肉和果心(由雌花子房的中軸胎座發(fā)育而來),都能直接入口。有些種類就連外果皮也能吃。
獼猴桃有六種性別?
獼猴桃是功能性雌雄異株植物,雄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雌蕊敗育,雄蕊能產(chǎn)生花粉,而雌花同樣具備雌蕊和雄蕊,雄蕊敗育無活力。需要雌株和雄株結(jié)合,才有可能結(jié)果。研究發(fā)現(xiàn),獼猴桃還存在廣泛的性別變異,至少存在雌株、雄株、中性株、可結(jié)果雄株、不完全雌株和雌雄同株6種性別類型,雌雄異株占多數(shù)。有時光靠花的形態(tài),無法準確辨別獼猴桃的性別,需要在實驗室里檢查花粉的活力和子房中胚珠是否發(fā)育完全。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黑長尾雉
體型較大,無白色羽冠,尾羽呈條狀,有白色橫紋,足趾灰褐色。
黑長尾雉 隱居寶島高山中
由于棲息地被大量開墾、放牧,大食蟻獸的分布范圍逐漸減小。眼神不好的它們,還時常被公路上的汽車撞死。上圖為提醒司機注意大食蟻獸的警示路牌。
獸中怪杰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余昧矛
1984年出土于江蘇鎮(zhèn)江的“余昧矛”,是最具代表性的春秋晚期吳國青銅矛。全長27.4厘米,出土時矛矜桿已朽,矛鋒到鐓末連線2.17米,屬于步戰(zhàn)用矛。余昧是被魚腸劍刺死的吳王僚的父親。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大食蟻獸的長舌頭上布滿黏液,獵物一旦被粘住就難以逃脫。
獸中怪杰
如今,“除夕”雖然已經(jīng)變成“中年大叔”,但身體依然強壯,還是喜歡在籠舍內(nèi)到處溜達。攝影/劉逸夫
土豚嘴里沒有門齒、犬齒,上下頜僅各有5對頰齒。這些牙齒呈柱狀,內(nèi)有管狀腔,能像老鼠牙一樣終生生長。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 電影《英雄》中,刺客長空使用的銀槍,其矛頭造型就借鑒了“吳王夫差矛”的樣式。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求偶期的黑長尾雉暫時放下平時的謹慎,常雌雄成對,出沒于林間空地和小路上。
黑長尾雉 隱居寶島高山中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裝甲進化論:越變越???
19世紀最后20年,裝甲材料進步飛快。早期鐵甲艦的熟鐵裝甲厚達18英寸,到30年后僅用6英寸厚的克虜伯硬化裝甲鋼,就能實現(xiàn)同等的防御力(注:1英寸=25.4毫米)。但緊隨其后,用來對付硬化裝甲的“被帽穿甲彈”也投入使用,甲與彈的斗爭繼續(xù)升級。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草叢中覓食的黑長尾雉。它們的食性與雞相似,主要取食地表植物的新葉、嫩芽、花、漿果、草籽等。在繁殖期或寒冬時節(jié),它們還大量“開葷”,用喙或爪撥開地面落葉和腐殖質(zhì),啄食土中的蚯蚓、昆蟲等小動物。
黑長尾雉 隱居寶島高山中
飛釣的拋竿方法
釣魚時將漁鉤甩出(到預定位置),行話叫“拋竿”。飛釣最常用的方法是“拋投”:先把漁線甩起來,在空中劃圓,然后借助離心力將漁鉤拋出。這動作看似簡單,但要讓毛鉤落到預定區(qū)域,卻需要海量經(jīng)驗值。不過即便拋竿落不準,看起來也是十分優(yōu)雅的,仿佛藝術體操運動員揮舞彩帶,故此飛釣這項運動也被稱作“水上高爾夫”。
飛釣:拋撒“毛料”魚餌 遙控水中“風箏”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是影響果肉顏色的主要色素。美味獼猴桃果肉呈翠綠色,是因為葉綠素沒有隨著成熟度增加而
降解。而另有一些獼猴桃種類,成熟果肉呈現(xiàn)黃、紅、橘、紫色,是由于葉綠素降解,導致類胡蘿卜素、花青素等顏色不同程度地顯露出來。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肯尼亞的埃瓦索恩吉羅河,流經(jīng)保護區(qū),很多動物會來這里喝水。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大食蟻獸的籠舍結(jié)構(gòu)圖。浴霸用于冬季時加溫,踏板用來隔絕地面的冷空氣,原木用來磨爪子,水池用于戲水和清潔身體?!懊烂馈睉言袝r,還會在踏板上放些稻草,既保溫又舒服。
我在動物園養(yǎng)奇獸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被毛組
毛花獼猴桃
茸毛豐密、色淺,像小冬瓜,易剝皮,耐貯藏,相比其他種類維生素C含量較高,已有商業(yè)栽培品種問世。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一些動物園在飼養(yǎng)大食蟻獸時,會專門做出假的白蟻巢,將飼料糊糊藏在內(nèi)部,讓大食蟻獸用盡量接近野外的方式取食。攝影/劉競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獼猴桃是多年生藤本植物,種植時需要搭架供其攀援。它的花朵美麗芳香,在古代就被中國人當作觀賞植物。20世紀初,植物獵人最初也是將它作為一種花卉引種到國外的。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首次鐵甲艦對決:漢普頓水道之戰(zhàn)
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弱勢的南方海軍為打破北方的海上封鎖,改建了一艘木殼蒸汽風帆戰(zhàn)艦:去掉桅桿,水上部分改為裝甲炮房,甲板也覆上鐵甲,命名為“弗吉尼亞號”。它初次出戰(zhàn),就擊沉擊傷
3艘北軍戰(zhàn)艦,自身損傷輕微。與此同時,北軍新建的“莫尼特號”裝甲艦緊急趕來。它噸位不到對手的一半,只裝備了一座旋轉(zhuǎn)炮塔。
1862年3月9日,“弗吉尼亞號”和“莫尼特號”在美國東海岸的漢普頓水道,展開了首次鐵甲艦對決。經(jīng)過4個小時廝殺,兩艦都無法擊穿對方裝甲,只得鳴金收兵。其實這兩艦都是應急產(chǎn)品,只能在內(nèi)河和近海航行,并非主流。但兩者不同于傳統(tǒng)帆船的新穎構(gòu)型,尤其是“莫尼特號”的旋轉(zhuǎn)炮塔和大口徑主炮,
影響了后來的軍艦設計。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斑果組
紅莖獼猴桃
果實最小的獼猴桃,單果僅重0.8~1克,食用價值不高,主要用作戰(zhàn)略性資源保育。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叢蘚:一抹暖紅
樹林里的地面上,有苔蘚(叢蘚科)以另一種色彩形式,展示著自己的存在。陽光穿過林隙,照亮叢蘚紅褐色的孢子體。在它們密集的地方,色彩連成一片,看上去暖意融融。
我的自然月歷
犰狳以受驚嚇時“縮成球”的習性著稱,其實僅三帶犰狳有這本領,其他種類都不行。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英國1876年竣工的“亞歷山德拉號”鐵甲艦,采用雙層中央炮房,大型火炮都放在船體中部的裝甲堡內(nèi)(因此前“船長號”沉沒事故,此艦未采用沉重的炮塔,重返這種保守設計)。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 葛棗獼猴桃
果實未成熟時有辛辣味,成熟后為橙黃色。不可鮮食,但可釀酒。攝影/朱仁斌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1894年黃海海戰(zhàn)中,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開炮射擊。
它是甲午戰(zhàn)爭中最強大的軍艦,但技術水平已落后于時代。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我們在監(jiān)測球莖刺里的溫度,發(fā)現(xiàn)里面溫度恒定,非常適合螞蟻居住。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公園綠地中的三葉草(白車軸草)韌性十足,雖不如夏日里鮮亮繁茂,但即便寒冬身披銀霜,仍會有少許莖葉泛綠,給遍地的枯黃點綴了些許生機。
我的自然月歷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南美最著名的鐵甲艦“瓦斯卡爾號”,排水量僅1130噸,1866年在英國竣工。該艦原在秘魯海軍服役,1879年被智利俘虜后又在智利海軍服役20年,后被保留作紀念艦。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小巧玲瓏的“奇異莓”,是人工栽培的軟棗獼猴桃。市場常見的多為綠肉型,果皮果肉軟熟后保持綠色。除了綠肉型,還有紫果型軟棗獼猴桃,熟了果皮果肉由綠轉(zhuǎn)紫紅。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大羚羊
大個頭,成年體重接近一噸,在叢林里常被誤認為是牛。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松鼠:踏雪覓存糧
歐亞紅松鼠不懼寒冷,冬季會照常外出活動。此時的它們,已穿戴上既保暖又防滑的“毛手套、厚襪子”,可以盡情在雪地里瀟灑奔走。但積雪蓋住了它們的存糧,給覓食帶來一些麻煩。如果遇到強勁寒流來襲,它們也會犯懶,多選擇宅在窩里酣睡休息。
我的自然月歷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英國“雷霆號”鐵甲艦,1877年
竣工,標準排水量9188噸,和姐妹艦“蹂躪號”同為第一批不用風帆的大型軍艦。它是當時最強的鐵甲艦,能在遠洋航行,但兩座重達406噸的主炮塔(各有2門305毫米主炮,由蒸汽動力驅(qū)動),把水面以上的船舷壓得僅有2.6米高。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營地窗外,常能見到犬羚大搖大擺晃蕩。攝影/Jeffrey King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蒼鷺:站冰睡覺
冬日里,蒼鷺在白天大部分時間都縮著脖子休息,看上去有些萎靡不振。不過,如有魚游到身邊,它們也不會放過這送上門來的福利。傍晚時分,蒼鷺才活躍起來,紛紛飛出、落到附近一些不凍水域,捕捉靠近水面的魚。
蒼鷺并不習慣于和人近距離、無遮攔地“坦誠相對”。蘆葦叢的消失,會給蒼鷺的生活帶來一些不便。特別是收割的初始階段,鷺群四散驚逃,場面極其狼狽。此后沒了蘆葦墻隔擋,它們白天不得不到距離岸邊較遠的冰面上歇息。
我的自然月歷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千奇百怪的鐵甲艦
19世紀70年代,俄國黑海艦隊造了兩艘“圓盤戰(zhàn)艦”——“諾夫哥羅德”級鐵甲艦。該艦設計用于近海作戰(zhàn),為了在減小吃水的條件下安裝279毫米重炮,采用獨一無二的圓形艦體。結(jié)果它實際航速僅6.5節(jié),航行也很笨拙,是失敗之作。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時間:12月16日 8:28
雪下了一夜,天亮后雪小了些,但沒停。北京這種規(guī)模的降雪并不多見,我顧不得天空還飄著雪花,趕緊騎車前往熟悉的湖區(qū),去探望雪中的鴨群。
綠頭鴨的羽毛防水性極強,用不著刻意避雪。不過陰郁的雪天,可能影響了它們的心情,導致求婚舞會的慣例早場取消。
鴨子們?nèi)齼蓛善诤?,偶爾低頭找點吃的。有的干脆扭頭將嘴插入翅下,在雪中酣睡起來。
我壓低身子,用一種類似青蛙趴伏的姿態(tài)臥在雪中,靜靜等待模特游進畫面。雪又漸漸大了起來,剛好此時,一只公鴨從我身前經(jīng)過,期盼已久的“雪景綠頭鴨”得手。
我的自然月歷
隨著成長,不再“頭角崢嶸”?
在腫頭龍類化石發(fā)現(xiàn)最多的地方——北美地獄溪組,古生物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四個屬:腫頭龍、冥河龍、龍王龍和圓頭龍。其中2006年定名的龍王龍,全名“霍格沃茨龍王龍”,致敬奇幻作品《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學校和神奇巨龍,名噪一時。
對于這么多腫頭龍齊聚一堂,古生物學家杰克·霍納提出一個猜想——龍王龍和冥河龍,都是腫頭龍的未成年形態(tài)!它們在發(fā)育過程中,先是頭頂長出夸張的尖刺,然后尖刺逐漸停止生長并脫落,顱骨卻變得更高、更厚,而這“三種”腫頭龍正好是體型越來越大,頭頂尖刺變少、頭骨變厚。至今為止,霍納的理論仍在爭議中。
腫頭龍 最“頭鐵”的恐龍
夜幕降臨,土豚從洞穴出來覓食。不一會兒,它就把一個蟻丘扒開,大快朵頤。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斷頭”蘆葦蕩,水下現(xiàn)“舊城”
11月起,園林工人開始發(fā)起河湖濕地近岸植物的大清理行動,歷時近一個月。蘆葦蕩景觀逐步退出城市舞臺。
岸上的蘆葦叢被“剃頭”后,直接變身“蘆葦坪”,殘留的葦稈短茬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有些違和。不過在水下,因有附著物的掩飾,短茬的切口看上去不顯那么突兀。加上冬季清澈池水的映襯,水下景象已變?yōu)椤肮懦沁z址”畫風,落寞而幽靜,少有魚兒穿梭。
蘆葦蕩改頭換面,也讓相關的鳥類群落結(jié)構(gòu)大變樣:水鳥退避;而喜歡在矮草生境活動的種類增多。
我的自然月歷
新幾內(nèi)亞島的長吻針鼴,體重幾乎是短吻針鼴的兩倍,有更長的喙狀吻部和較為稀疏的棘刺。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艦首裝有“沖角”的古希臘劃槳戰(zhàn)艦,可撞擊敵艦。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雀鷹:巧熟冬獵
冬季,仍有少量雀鷹留居城區(qū)。它們分頭駐扎在各個公園、甚至居民區(qū)的小樹林里,每天巧妙避開人流出獵。
雀鷹對城市里的小鳥頗為了解,常會按時守在水坑附近,等它們前來飲水、洗浴時大開殺戒。公園晨練的人群散去時,常有麻雀、斑鳩去撿食他們?nèi)雎涞氖澄?,雀鷹也會尾隨前往,伺機偷襲。
這個時節(jié),林間地面上的落葉已被工人摟耙得所剩無幾。行走其間稍加注意,就常能發(fā)現(xiàn)雀鷹的殺戮現(xiàn)場:有時是散落的成團羽毛,有時是吃剩半只鳥的殘骸。
我的自然月歷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莫尼特號”的旋轉(zhuǎn)炮塔,當時被戲稱為“奶酪罐”,也確實是個從上到下一齊轉(zhuǎn)動的筒狀結(jié)構(gòu),十分笨重。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灰喜鵲:組團赴宴
灰喜鵲也是消息靈通的機會主義者。岸邊的蘆葦剛一割完,它們就組團前來掃蕩這片曾經(jīng)的禁地。大群灰喜鵲在葦茬間溜達,翻找藏匿的蟲子、蛹之類的美食,渴了還能就近小酌,好不快活。
我的自然月歷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1866年利薩海戰(zhàn)中,奧匈艦隊司令率領旗艦“斐迪南·馬克斯大公號”(左),一舉撞沉意軍最新鐵甲艦“意大利國王號”(右)。當時的歐洲鐵甲艦仍裝備全套風帆,但也可以只用蒸汽動力航行,從而發(fā)動精準撞擊。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山梨獼猴桃
果小且風味較差,但耐高溫、高濕或干旱,可用作育種材料。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湯氏瞪羚
身材嬌小,善于奔跑。紀錄片里常被獅子、獵豹追捕。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倭犰狳是體型最小的犰狳,體長僅10厘米,粉紅色的甲胄搭配白色的腹部,神似一塊日本壽司。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灰頭綠啄木鳥:得享“竹筒飯”
灰頭綠啄木鳥實際是半個“地面族”,很喜歡在地上挖蟲吃(主要是螞蟻、蟻卵)。在蘆葦叢茂密時,它少有機會嘗到蘆葦稈中的美味,不過現(xiàn)在機會來了。每天,灰頭綠啄木鳥都會花大把時間在“收割過的蘆葦田”里蹦跶,用超長的舌頭從葦稈切口處伸進去,勾捕藏在里面的蟲子。
我的自然月歷
腫頭龍的顱頂骨厚達20厘米以上,高高隆起如同一頂頭盔。
腫頭龍 最“頭鐵”的恐龍
短吻針鼴體長45厘米,舌頭卻可以伸出口外18厘米,探入蟻巢掃蕩。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阿茲特克日歷石板,雕刻于15世紀中葉,重約24噸,直徑3.6米,厚達1.22米。
花開滿地一萬年 美洲原住民總述
紅隼:趁火打劫
蘆葦叢被“收割”,讓紅隼有了額外收獲:這里酷似它最喜歡的草地覓食環(huán)境,獵場一下子切換到“Easy”模式。它每天頻繁光顧濕地周邊,時而在空中懸停,時而落在岸邊大樹上,伺機俯沖下來,捕捉在葦茬間穿行的老鼠,或是前來喝水的小鳥。
我的自然月歷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英國鐵甲艦“維多利亞號”,1890年建成。上層建筑輪廓如同郵輪,艦首有一座雙聯(lián)413毫米巨型主炮,加上一對并排煙囪,外形獨特。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袋食蟻獸形似花鼠,前半段棕紅,后半段黑灰,背臀上橫貫著白色條紋。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凈果組
狗棗獼猴桃
東北地區(qū)常見野果,個頭比軟棗小,果實香甜清爽,極耐寒。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作為鬣狗科成員,土狼體型嬌小,以白蟻為食。
它們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黃昏后才外出覓食。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大食蟻獸的上下頜骨細長,但大部分都被外面的皮肉包成一根“吸管”,嘴巴只開了個小口。嘴里的牙齒也已完全退化。
獸中怪杰
京梨獼猴桃
多分布于云南、貴州、湖南等地,口感酸澀甚至麻口。
獼猴桃 水果新秀潛力股
冥河龍(或亞成年腫頭龍)可能主要棲息在密林環(huán)境里,不容易遇上成年霸王龍這樣的大型捕食者。
腫頭龍 最“頭鐵”的恐龍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鐮莢金合歡樹高可達2米,枝葉松散,上面的那些小黑點便是球莖刺。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大食蟻獸的前肢黑白相間,整體看有些像大熊貓的腦袋。
獸中怪杰
“披毛帶甲”一家親
在中、南美洲,除了食蟻獸,還生活著兩類模樣古怪的哺乳動物:樹懶和犰狳。
樹懶跟食蟻獸同屬“披毛目”,一身長毛,是吃樹葉的素食主義者,整日倒掛在樹上。犰狳則與食蟻獸食性相仿,也以螞蟻等無脊椎動物為食,但因體表具有條帶狀的骨質(zhì)甲,所以屬于“帶甲目”。在分類學家眼中,食蟻獸、樹懶和犰狳還擁有更多的共同特征,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它們彼此關系更近,所以將它們歸為“貧齒總目”。
叫“貧齒”,是因為食蟻獸的牙齒完全消失,樹懶和犰狳則都沒有門齒和犬齒,只有頰齒(臼齒和前臼齒的統(tǒng)稱),牙齒表面也沒有琺瑯質(zhì),只有牙本質(zhì)。
貧齒總目動物的腰椎和胸椎后端,還具有附加關節(jié),保留了有胎盤類動物的原始特征。因此,貧齒總目也被稱為“異關節(jié)總目”。此外,這類動物的代謝率都不高,體溫相對較低。
食蟻獸 四兄弟
奧古斯丁性格靦腆,看見相機就不愿跳舞,遺憾沒能留下盧希亞族舞蹈的現(xiàn)場。攝影/Jeffrey King
肯尼亞角羚谷 散記
攝影 / Jeffrey King
鐵冬青的植株比冬青高大,園林綠化和庭院之中更常見栽種。
冬青 碧葉紅實傲寒冬
有推測認為腫頭龍的頭頂,可能像犀牛一樣長著皮膚增生形成的角,只是沒作為化石保留下來。但這種推測缺乏可靠證據(jù)。
腫頭龍 最“頭鐵”的恐龍
法國晚期鐵甲艦“奧什號”,1890年建成,具有當時法國鐵甲艦的典型外觀——高大建筑、內(nèi)傾船體和舷側(cè)突出的炮座“耳臺”。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冬青屬植物都是雌雄異株,鐵冬青開花白色:
雌花花瓣5~6枚,花中部雌蕊明顯;
雄花花瓣4~5枚,雄蕊伸出花冠之外。
冬青 碧葉紅實傲寒冬
像美洲野牛一樣正面撞頭(圖1、2),或是類似長頸鹿一樣用腦袋側(cè)面撞擊對方身體(圖3、4),是人們對腫頭龍打斗方式的兩種猜想。頭骨上的碰撞痕跡證明,可能傳統(tǒng)的“正面撞頭”猜測更有道理。圖1
腫頭龍 最“頭鐵”的恐龍
中文名:大食蟻獸
學名:Myrmecophaga tridactyla
體長:1.8~2.2米(含尾巴)
體重:27~40公斤
分布:南美洲和中美洲
棲息環(huán)境:草原、森林、濕地
野外壽命:平均約15年
獸中怪杰
冬青又名中國冬青,果實在秋季成熟,到冬季也不會掉落。
冬青 碧葉紅實傲寒冬
北美的劍角龍(上)和蒙古的平頭龍(下)都是典型的腫頭龍類。前者就像小號的腫頭龍,體長2~3米,頭骨厚而隆起;后者體型相仿,頭骨也加厚但形狀平坦,像戴了一頂鴨舌帽。
腫頭龍 最“頭鐵”的恐龍
鎮(zhèn)遠艦鐵錨,現(xiàn)展出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該艦在甲午戰(zhàn)爭后被日本擄走,在日本海軍服役到1915年,退役拆毀后的鐵錨、錨鏈等遺物在東京展示??谷諔?zhàn)爭勝利后,包括鐵錨在內(nèi)的鎮(zhèn)遠艦遺物,基本都被運送回國。
蒸汽時代的海怪 漫談近代史上的“鐵甲艦”
九帶犰狳是最標準的犰狳長相:頭頂、肩部、臀部各覆一整片硬皮甲,腰身有8~11排條帶。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西周晚期的吳越青銅矛,耳穿消失,倒刺也變小變平,尖鋒加厚,骹部呈燕尾形。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大食蟻獸的利爪除了吃飯用,還可以近身搏斗,但這種姿勢很少用。
獸中怪杰
大葉冬青在華中、華東等地可見,葉片比冬青更長,質(zhì)地厚實。
冬青 碧葉紅實傲寒冬
冥河龍遭遇小型肉食恐龍——梳鋸齒龍捕食的想象場景。但由于腫頭龍類并非獸腳類恐龍,所以更可能沒有羽毛。
腫頭龍 最“頭鐵”的恐龍
和大食蟻獸一樣,其他三種食蟻獸的寶寶也是在母親背上長大的。圖為侏食蟻獸母子。
食蟻獸 四兄弟
大食蟻獸身體腹面的黑色一直延伸到體側(cè),邊緣還有淺色條紋,正面看就像系了個黑圍裙。
獸中怪杰
(左上)馬來穿山甲正用充滿黏液的長舌頭,舔食樹干上的白蟻。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吳王夫差矛
1983年湖北出土的“吳王夫差矛”,銘文“吳王夫差自作用”。全長29.5厘米。其劍形造型特殊,并不是典型的吳矛樣式,有點接近于鈹。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食蟻獸家族的防御姿勢特別有趣。兩種小食蟻獸會將身體直立,攤開前肢,面向?qū)Ψ?,仿佛一座“耶穌像”。侏食蟻獸通常后肢抱住樹干,在樹上直立起上身,前肢則護在頭前,就像拳擊手的準備動作。大食蟻獸則是“你走開”的動作:主要用單只手臂揮向?qū)Ψ?,完全直立起身體的情況不多見。
食蟻獸 四兄弟
非洲的2種樹穿山甲擅長爬樹覓食,能用長尾巴牢牢卷住樹干,防止從樹上掉落。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
大器晚成,利甲天下 春秋戰(zhàn)國前后的吳越青銅矛
寶島雙璧:黑長尾雉vs.藍鷴
黑長尾雉和藍鷴,是臺灣島僅有的兩種特產(chǎn)雉雞,兩者都十分珍稀,也都是藍色調(diào)。不過稍加分辨,就能看出它們的差異。
圖為 藍鷴
體型較小,有白色羽冠,尾羽呈片狀,中間尾羽全白,足趾紅色。
黑長尾雉 隱居寶島高山中
世界各地的食蟻“怪獸” “蟲” 高一尺, “獸 ”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