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芫花 春來毒物亦爭芳
芫花,產(chǎn)于華中、華東、西南等地,生于山坡灌叢或疏林下。芫花為落葉灌木,高0.3~1米,葉長卵形,在花開過后生出,花簇生,紫紅色,漿果球形。芫花可栽種用作觀賞,莖皮纖維可用于造紙,民間也用芫花的植……
作者: 王辰
-
-
鳑鲏與河蚌 “純原生態(tài)”魚缸演義Ⅵ
話說鳑鲏這類魚,是需要在河蚌里產(chǎn)卵的。為此,以前我懶得管它們繁殖。不過“雜貨缸”里的黃黝和圓尾斗魚相繼成功生娃后,我覺得不能厚此薄彼,就買了幾個河蚌……
作者: praying
-
-
-
探訪中科院食蟲植物溫室
2019年,有件事被媒體多次報道: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里開了個“食蟲植物溫室”,妙趣橫生,著實(shí)驚艷了很多游客。《博物》特地去采訪,跟它的建造者聊了聊,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講究。
作者: 林依婷
-
-
豬籠草天堂里的心機(jī)
遍地是豬籠草,是種什么樣的體驗(yàn)?在婆羅洲的沙撈越,就有這樣一片“豬籠草天堂”,這里不僅能見到各式“捕蟲瓶”,還有很多與動物博弈的植物,暗藏心機(jī)。
作者: 鄭洋
-
天津來了火烈鳥
在許多人印象里,火烈鳥和鴕鳥、企鵝、金剛鸚鵡一樣,是典型的“外國鳥”。但其實(shí)在國內(nèi),也能見到野生火烈鳥。位于我國天津的候鳥棲息地——北大港濕地,近年就有火烈鳥飛臨,讓觀鳥人大飽眼福。
作者: 劉東 莫訓(xùn)強(qiáng)
-
巨犀 史上陸地第一獸
說起“陸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大家立刻會想起大象。確實(shí),最近2000多萬年來,象族一直是陸地上最大的獸。但在象族崛起之前,曾有一類比大象還大、比長頸鹿還高的巨型犀牛,巨犀。
作者: 袁暢
-
-
-
-
-
六百年前的“商務(wù)漢語教材”
許多中國人,都體會過學(xué)好英語帶來的便利,以及被英語教材支配的恐懼。而在古代中國周邊地區(qū),學(xué)會說中文、寫漢字,對貿(mào)易和交流也有大用。元明時的古代朝鮮,就出了一本為商人量身定制、趣味十足的漢語……
作者: 王立珊
-
-
游獵在南方大陸 澳大利亞原住民
1月我們介紹了古老的巴布亞人,雖然至今仍過著“石器”生活,卻傳承著上萬年的農(nóng)耕文明。而他們的南方鄰居,同樣古老的澳大利亞大陸原住民,卻一直以狩獵采集為生。數(shù)萬年來,他們遺忘了弓箭,卻發(fā)明了獨(dú)……
作者: 蕭陵
-
全地形運(yùn)動“地衣”
這次要介紹的這位,雖然也和瘦盤蛛一樣生活在樹皮上,但想要找到可就更難了。它更隱蔽,而且數(shù)量也比瘦盤蛛少多了。說實(shí)話,我能找到這位擬態(tài)大師純屬偶然。
作者: 唐志遠(yuǎn)
-
雪天鴛鴦難“數(shù)毛”
冬天無蟲可拍,我干脆也加入到公園“拍鳥大爺”的隊(duì)伍中。其實(shí)每次到玉淵潭公園都能看到不少鳥,雖說都是些常見種類,但對我這個新手來說還是蠻有收獲的。這不,下雪了,趕緊拿起相機(jī)去“打鳥”。進(jìn)公園……
作者: 唐志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