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蓍草 老草通靈知天機
蓍草,又名蓍、千葉蓍,在新疆、內蒙古部分地區(qū)可見野生,生于山坡或潮濕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可見栽培。蓍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堅直,葉互生,條形而羽狀分裂;花白色,偶有淡紫紅色,小而聚集;瘦果……
作者: 王辰
-
-
迷之蝙蝠
“吃個蝙蝠吧?!薄安涣瞬涣?,給你吧?!边@樣的表情包在今年春節(jié)流行起來。皆因為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據(jù)傳源自蝙蝠。這引發(fā)了全民對蝙蝠的恐懼、誤解。真實的蝙蝠,并沒有那么恐怖,也沒有那么……
-
蝙蝠 低調的獸族豪門
蝙蝠,或許是今年大家最為難忘的動物了!趁著熱乎勁兒,我們邀請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物種生存委員會蝙蝠專家組成員、《博物》特約審校、從事了20余年蝙蝠研究的張勁碩博士,為大家……
作者: 張勁碩
-
-
-
-
-
跟巨型蝙蝠當鄰居,是怎樣的體驗?
前陣子有一條流傳甚廣的新聞:澳大利亞的超大山火,將山林里數(shù)十萬“巨型蝙蝠”趕到了城市上空,漫天飛舞,引起居民恐慌……新聞寫得聳人聽聞,但這些大蝙蝠在澳大利亞居民的生活中,并不算稀客。我們邀……
作者: 信泓宇
-
蝙蝠消失后,世界會怎樣?
新冠疫情期間,身為疑似傳染源的蝙蝠讓人恐慌,出現(xiàn)了“為什么不撲殺蝙蝠”的聲音。一些地方甚至開始活埋蝙蝠。蝙蝠沒了,我們的生活會更好嗎?恰好,現(xiàn)在北美的蝙蝠正因一種致命傳染病而大幅減少,來看……
-
博物 “五蝠” 誕生記
2019年10月,《博物》雜志的文創(chuàng)品牌“博物小館”發(fā)布了一款新品:蝠到了。這是五只可愛的蝙蝠掛墜,剛一上架就廣受歡迎。誰料到,幾個月后肺炎來了,本來吉祥的“蝠到”寓意,變得有點尷尬……不過,這次……
-
果子貍 花臉牛尾果子控
除了本期雜志的主角蝙蝠君,還有一種國產(chǎn)小獸——果子貍的名字,從“非典”到“新冠”兩次疫情中都嚇人不輕。不過,除了知道它是個不該被吃的“野味”,對于它在野外究竟如何生活,甚至哪怕是它長什么樣……
作者: 陳之旸
-
白鱘 長江魚王不復還
今年年初,“白鱘宣布滅絕”的消息上了熱搜。相比廣為宣傳的中華鱘,白鱘此前似乎不太出名。但其實白鱘同樣來自一個古老家族,并且是更為奇?zhèn)?、兇悍的“長江之王”,可惜如今一切都是過去式了……
作者: 江泓
-
-
疫鬼,瘟神 神話里的中國瘟疫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打亂了全國人民的生活,讓很多人第一次對“瘟疫”產(chǎn)生思考。在華夏文明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傳染病如影隨形,甚至塑造了一部分歷史。而千年流傳的“疫鬼瘟神”傳說里,就埋藏著中國……
-
哈爾濱·伍連德 “戰(zhàn)疫”先驅的第一仗
清末的中國東北,一條鐵路成就了一座城市,卻也帶來了一場奪去數(shù)萬人命的瘟疫。醫(yī)者伍連德橫空出世,力挽狂瀾,與今天抗擊“新冠”的鐘南山院士一樣,被譽為“國士”?;仡欉@個百年前的戰(zhàn)疫故事,許多細……
作者: 郭睿
-
“精靈寶可夢”中的文物考古
前不久,日本動畫《精靈寶可夢》第七季開始熱映,又推出了新款游戲《寶可夢:劍與盾》。數(shù)百種千奇百怪的小精靈層出不窮,是這個游戲和動漫的最大魅力所在。盡管身處二次元世界,皮卡丘及其小伙伴們的造……
作者: 戎靜侃
-
-
有“參”自遠方來:清代中國的海參大進口
阿拉斯加帝王蟹、澳洲龍蝦、南極犬牙魚……在物流全球化的今天,在家里吃到遠方海鮮早已不稀奇。但你或許不知道,早在清朝,中國人就吃起了“進口海參”,而且貨源遍及半個太平洋。
作者: 一枝
-
鼻子形狀 高矮胖瘦看氣候?
“歐洲天冷所以白人鼻子高”“非洲酷熱所以黑人鼻子扁”,類似說法廣為流傳。然而真相或許相反,我們東亞人的小鼻子可能更抗凍,而歐洲人的高鼻子并非來自寒帶,熱帶居民也不都是扁鼻子……
作者: 宗寧
-
-
探秘 “恐怖市場”!
本期的專題策劃主管張辰亮,做《向蝙蝠專家提問》稿子時,對印度尼西亞的那張“恐怖市場”圖片印象深刻,賣大狐蝠的市場,國內還真沒見過。聽說這個市場是當?shù)氐闹包c,里面還有些什么?張辰亮跟那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