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我說]
你說我說
原來這個就是飛蓬??!它好像在語文課本里出現(xiàn)過兩回,一個是荀子的《勸學》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另一個是王昌齡《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說的都是它吧?記得語文課上,老師說……
-
[特別策劃]
草木飛天 “天宮一號”上的植物旅客
“天宮一號”飛行器順利發(fā)射升空,其中攜帶的植物旅客也突破常規(guī)思路。它們不是糧食,不是水果蔬菜,也不是傳統(tǒng)花卉,而是4種珍稀瀕危植物—普陀鵝耳櫪、珙桐、望天樹、大樹杜鵑。這些植物旅客的種子將會……
作者: 烏藥
-
[草木莊園]
香蒲 佳人生水畔,勞燕兩分飛
狹葉香蒲又叫“水燭”,是一種分布廣泛、形態(tài)經(jīng)典的香蒲。它的根莖生于水下淤泥之中,植株挺立出水,整個植株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從開花到結(jié)果一直保持著“棒子”形態(tài)的花序。
作者: 王辰
-
-
[自然探奇]
置身在大自然的迷宮里
希臘神話里,為了囚禁牛頭怪,克里特島上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迷宮;我國傳說中,諸葛亮以亂石堆成八陣圖御敵。迷宮的設計者處心積慮,破解者費盡心機。而大自然,在不經(jīng)意間,就能造出曲曲折折、柳暗花明……
作者: 秦為夷
-
-
-
[地球村公民]
吃枯葉的家伙 腐生高等植物的“陰暗”生活
它們不是蘑菇、木耳那樣生于朽木上的真菌,它們和柳樹、蘋果、百合花同類,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高等植物”。然而它們天生就缺乏高等植物的基本技能,它們不會通過光合作用來“填飽肚子”,只能依靠“吃”枯……
作者: 陳亮俊
-
[天空之城]
單體雷暴 嚇人的蘑菇
廣袤的平原或者海邊,一個大蘑菇狀的云彩悄然而至,隨之而來的是疾風暴雨、電閃雷鳴。然而不一會兒云彩飄走,依然是藍天白云的好天氣。這種稱為“單體雷暴”的天氣系統(tǒng),是低空大氣中最神秘的東西。
作者: 秦人
-
-
[詩詞變態(tài)題]
誰打濕了衣衫? 古詩詞中的露水
明明是古詩詞,卻要從中挑出一些“不相干”的山川風物、花鳥魚蟲什么的,提出一個“超級變態(tài)”的問題。雖然不是“正經(jīng)”的考試題,但在中考、高考、國考和各種考越來越“劍走偏鋒”的時代,《博物》特意……
作者: 艾納香
-
[河山古韻]
褒斜道 一條滿載故事的路
在秦嶺之中,有一條歷史悠久的古棧道,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卻熟知那里發(fā)生的很多歷史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蕭何月下追韓信;諸葛亮六出祁山……它就是褒斜道。這條古道,在歷史的車輪下,見證了……
作者: 王溯
-
[娛樂底片]
汽車變形記 造型總動員
跟隨《汽車總動員》中的紅色跑車麥昆,我們走訪了一個個世界上著名的賽場,也觀摩了一輛輛造型奇特的汽車。從汽車出現(xiàn)至今,外形一直變換著花樣,因為除了科學技術(shù)在進步,人們的需求和審美標準也在不斷……
作者: 李雪丹
-
[博物館奇妙頁]
天高任我翔 中國航空博物館
從風箏到隱形無人戰(zhàn)斗機,從木工手制滑翔機到核武器運載機,位于北京北郊的中國航空博物館,展示了人類藍天夢的發(fā)展歷程。中國航空博物館隸屬于空軍,這里有完整的中國空軍發(fā)展史,那些藍天英雄的故事,更……
作者: 劉瑩
-
[戰(zhàn)役]
不列顛之戰(zhàn) 史上最大的空戰(zhàn)
空戰(zhàn)是最奢侈的戰(zhàn)斗形式,戰(zhàn)機造價高昂,飛行員培訓周期長,所以空戰(zhàn)的規(guī)模一般都不如陸戰(zhàn)、海戰(zhàn)那樣場面宏大。然而在1940年,一場發(fā)生在英倫上空的大空戰(zhàn),絕對可以稱得上壯觀。英德兩國空軍總共動用了超……
作者: 馮旋
-
[國家公園]
綠草之河 美國大沼澤國家公園
這是全美國最“水”的國家公園,一條由綠草和淺水構(gòu)成的“河流”,緩緩從內(nèi)地流向大海。這或許也是全世界最寬的“河流”了,亞馬孫河在最寬的季節(jié)也只有40多公里,而這條草河能橫跨97公里。這也許是地球上……
作者: 成錚
-
-
[博物餐桌]
從頭吃到腳 那些酷似器官的食物
造物主充滿童心。他把一些山石、草木塑造成動物的樣子,也把一些天然食材設計成某個動物器官的形態(tài)。于是人們循著他老人家的思路,為食物們起了恰如其分的名字:木耳、羊肚菌、腰果、海腸……如果把這些……
作者: 艾曉騧
-
-
[瘋狂實驗室]
膠體 吸附是我的責任
說起膠體,很多人都會往果凍、唇膏這類固體上想,其實在化學上,它是一種“非主流”的溶液。膠體的一大“嗜好”就是愛吸附:帶電的、懸浮的……所以它能發(fā)生多種化學反應,并被人們應用于生活:點豆腐、……
作者: 王魏
-
[找找看]
和龍貓比耐心
我知道這是試探,所以依然保持一動不動。果然,又一只龍貓?zhí)顺鰜?,觀望了一陣,它“吱”地叫了一聲,仿佛在宣布“沒有危險”。隨后,龍貓們紛紛從山坡的石頭、灌叢中跳出來,有的去刨灌木的根莖、有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