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10歲到17歲的少年,喜愛自然、喜愛攝影,年紀輕輕就在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野生動物攝影比賽——BBC野生動物攝影大賽上屢獲大獎?!恫┪铩诽氐夭稍L了這些獲獎者,如果你看過了上期的內容并對他們的經歷有所了解,那么現在,就讓我們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聆聽另外幾個人的精彩故事吧。
2005年11月9日,哈薩克斯坦拜克努爾衛(wèi)星發(fā)射場。伴隨著地動山搖般的轟鳴聲,俄羅斯聯盟-2號大型運載火箭搭載著歐洲空間局的“金星快車”探測飛船成功脫離地球引力,駛向那個470℃并被喻為“地獄星球”的熾熱天體——金星。這列開往金星的快車將負載著什么樣的使命?讓我們隨天文專家的解讀窺視金星面紗下的神秘世界。
作者: 解仁江
作者: 張金城
作者: 王瑞卿
作者: 小青
作者: 趙楠 朱步沖 周溢祺
作者: 李磊
作者: 邢立達
作者: 楊智輝
作者: 魏威
作者: 沱沱
作者: 雯雯唐
攝影 / 沱沱
億年前的美麗仙境 遼西一處常見的湖畔,波光粼粼、水影搖曳。中華果、古果在水邊柔條拂水,它們可能代表著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在它們之后,類香蒲、伊侖尼亞、似百合,鮮花爛漫,清香撲鼻。花叢中最忙碌的是花蝽、花蚤、網翅虻和泥蜂等訪花昆蟲,這些蟲蟲在花粉的刺激下,與它們在現代的親戚已經沒什么太大的區(qū)別。而中蟾也樂得飯來張口,昆蟲可是營養(yǎng)豐富,義縣龍則大快朵頤,品嘗著地道花兒美食……
億年前的龍肉大餐 人們常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驢肉好辦,胡同里有的是燒餅。但龍肉呢?據《史記》記載,夏代孔甲國王手下飼養(yǎng)龍的官員“御龍氏”劉累,就曾經烹調龍肉獻給孔甲王品嘗,據說還十分鮮美??上н@畢竟是傳說,不然又會引得多少食客食指大動?,F在就讓他們去羨慕同為哺乳動物的強壯爬獸(Repenomamus robustus)好了,它可是經常大啖龍肉的屠龍獸!
禽流感陰影下的野鳥 對于瀕危鳥種,疾病的打擊可能導致整個物種的永遠消失?!斑w徙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工作組”的專家說,很多瀕危鳥類在這次禽流感危機中很可能遭到滅頂之災。
億年前的適者生存 旱季已經持續(xù)多時,一絲云彩都沒有,天空藍得刺眼,加上灰蒙蒙的火山煙,遼西的上空籠罩著不祥。湖邊的泥灘已瀕近干枯,在吸收了大量死魚的味道后,彌漫著腐爛的氣息。整個泥灘死氣沉沉,在移動的只有一條楔齒滿洲鱷(Monjurosuchus splendens),它身體扁平,腳趾之間有蹼相連,生活習性可能和今天的鱷魚差不多。近年來發(fā)現的一些化石保存了它的皮膚印痕,其表皮質地很像鱷蜥。
億年前的美味三餐 健康的早餐是什么?是麥片泡牛奶,快速又容易,你能從中攝取很多鈣質和纖維。那么億年前熱河鳥的三餐呢?是湖心清水泡種子?還是清脆小飛蟲?在這塊神奇的化石發(fā)現之前,這些只能靠人們的猜測而已。
億年前的完美獵殺 天剛剛放亮,逐漸升高的氣溫讓動物們變得聒噪起來。森林深處,幾個小古鳥正在順風展翅。但它們還沒有體驗到飛行的樂趣,一道魅影如閃電般高速地逼近。一只矯健的顧氏小盜龍正從裂銀杏樹上無聲地滑翔下來,前翼平伸,后翼呈橫Z型。瞬間,極為精準地咬住一只小古鳥,靈巧地降落到相鄰的一棵拜柱樹上,這次完美的獵殺悄無聲息,只剩下空中幾根飄落的鳥羽……
由上而下分別為:龍、鳥、獸、花、蟲
我愛雀斑 其實,有時候臉上有些雀斑也挺可愛的!只要留意就不難發(fā)現,在漫畫、動畫、電影里都經常有可愛的雀斑臉出現。臉上有幾個小點點做裝飾,顯得人很俏皮,增加可愛程度!
攝影/Christoph Müller
攝影 / Christoph
十字中華果有些像葉落莢存的豆枝,這是目前熱河生物群發(fā)現的最無爭議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它保存下來的特征證明它不僅是被子植物,且還是較高級的真雙子葉植物。
古生物學家在強壯爬獸新標本的左上腹腔內,竟然發(fā)現了它吞食后尚未消化的鸚鵡嘴龍骨骼!從骨團上恐龍的牙齒和肢骨分析,估計被食鸚鵡嘴龍頭部加軀干長為12~14厘米,約是爬獸的三分之一??铸埖难例X上有輕微的磨蝕面,說明它自己已經用牙齒磨咬過食物,是幼仔。這一發(fā)現證實它們之中不僅有個體比小型恐龍還大的品種,甚至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捕殺恐龍!
危險的距離 家禽和野鳥在同一水域活動時,極有可能把自身的病毒傳染給對方。目前還沒有證實,近幾年爆發(fā)的禽流感危機中,病毒是來自野鳥還是家禽,但可以肯定,這種近距離接觸對雙方都存在危險。
攝影 / 張翼飛
在這只成年滿洲鱷的腹腔中,非常詭異地保存著7個幾乎完整的同種滿洲鱷幼體的頭骨!這樣奇特的化石保存現象,連專家汪筱林研究員都還是第一次見到。滿洲鱷腹腔中僅僅保存了幼年個體的頭骨和很少的身體骨骼,這不僅可以排除卵胎生的可能,而且很可能反映了滿洲鱷這類食肉動物首先以咬斷吃掉幼體頭部的方式殺死同一窩中的全部幼年個體。
這只約70厘米長的原始熱河鳥居然長有近40厘米長的尾巴,尾巴由20-30節(jié)尾椎骨組成。這與現代鳥類相差甚大,現代鳥可沒有結構如此復雜的尾巴,這也暗示了這塊神秘化石與恐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這是世界上第一只會飛的恐龍!顧氏小盜龍利用四肢覆蓋的羽毛,可以從一棵樹滑翔到另外一棵樹。它至少是鳥類的一種祖先類型,它用四個翅膀滑翔,演化過程中,后肢翅膀退化,并學會了拍動前肢,于是變成后來的鳥類。
攝影 / 李磊
怎么樣?這兩只蛾是不是比蝴蝶還漂亮!希望你不會再把這頁粘起來啊,我們等著你的消息。上邊這一對是黃輻射尺蛾。相比蝴蝶單一的棒狀觸角來說,蛾的觸角多樣化,羽狀、絲狀等多種類型,這也是蝴蝶與蛾的主要區(qū)別方式。
駛入湖心 到達俄羅斯的第三天開始,中俄科學家就乘坐著伊爾庫茨克科學中心的“維列夏金”號和“科普秋格”號兩艘科考船沿貝加爾湖北岸向東北方向前進,開始對貝加爾湖進行為期3天的湖面考察。
攝影 / 陶震宇
Dan Slootmaekers
中國南瓜 別 名:飯瓜、倭瓜 產 地:中、南美洲 鑒別特征:果柄五棱形,膨大 水 分:90%以上 品 質:糖度高,干物質適中,適于蒸煮
病毒傳播圖 禽流感病毒本身并不容易傳染給人,專家們擔心,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在同一宿主體內基因交換,出現“人—人傳播”的新病毒,而人類對新病毒則缺乏抵御能力。豬可以感染人流感等多種病毒,所以“人—人傳播”的新病毒也可能在豬身上出現。
發(fā)射瞬間 2005年11月9日北京時間11點33分,搭載歐洲“金星快車”探測器的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瞬間。
綠尾大蠶蛾
蛇瓜 蛇瓜(Trichosanthes anguina),葫蘆科栝樓屬,別名印度絲瓜、蛇豆等,起源于印度、馬來西亞,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各國和澳大利亞。 主要以食用嫩果為主,嫩莖和嫩葉也可食用,果實成熟后有苦味,觀賞或飼用。葉掌狀,5-7裂,邊緣有鋸齒,雌雄異花同株,雄花為總狀花序,白色。
你知道嗎? 美女是這樣煉成的 沒有什么人能真正擁有完美的皮膚,那些廣告上出現的面孔多是用電腦軟件修改出來的。我們經常在報紙、雜志、電視里看到一些美女,她們臉上的皮膚完全沒有任何瑕疵,沒有一個斑點,特別是那些化妝品廣告,皮膚真是好得完美無暇??墒菍嶋H上,那些廣告多是經過PS(PHOTOSHOP軟件)高手處理過的。
Bence Mate
印度南瓜 別 名: 筍瓜、北瓜 產 地: 南美洲 鑒別特征: 果柄圓滑,不膨大 水 分:80%左右 品 質: 糖度最高,干物質含量最多,肉質細綿適于蒸煮
H5N1病毒正在進攻正常細胞(藍色為H5N1,紅色為正常細胞)
檢查整流罩 發(fā)射前夕,科學家們在檢查聯盟運載火箭的整流罩,“金星快車”探測飛船就放在整流罩內部。整流罩是一種硬殼式結構,它是用來保護有效載荷的重要設備,飛出大氣層后,就將沿縱向分成兩半,由彈簧或無污染炸藥所產生的分離力拋掉。
1.涂一層硝基清漆保護化石表面,之后用橡皮泥將化石圍起來,讓其上沿超過化石2—3厘米。注意圍好的化石放在桌面上一定要呈水平狀態(tài)。
波爾多葡萄酒 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qū)是小亞細亞里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qū)。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qū)也開始了葡萄的栽培。世界上大部分的葡萄酒產自法國,葡萄酒和法國美食一樣赫赫有名。在眾多產區(qū)中,最有名的是波爾多,英國人稱紅葡萄酒為波爾多酒,足以見得波爾多的分量了。
這就是我們所在的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大樓,我們在一樓
瓠(hù)瓜 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葫蘆科葫蘆屬,別名瓠子、蒲瓜等。原產赤道非洲南部,中國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有瓠瓜子出土,說明7000年前中國已食用瓠瓜。 以食用嫩果為主,瓠瓜的果實呈長圓筒形或腰鼓形,皮色綠白,幼嫩時的白色絨毛長大后消失。
七小福 根據香港電影《七小?!分谱鞯奶履z人型,一套共有7個。這個打著領結的家伙怎么一臉不高興呢?應該不會是因為長雀斑的緣故吧……
Olivia McMurray
美洲南瓜 別名 :西葫蘆,大部分顏色形狀奇怪的玩具南瓜也屬于此類 產 地 北美洲南部 鑒別特征:果柄有棱,不膨大 水分:92%以上 品 質:糖度最低,干物質含量少,水嫩清脆以食用嫩瓜為主,適于炒食
箭尾一定要扣在弓弦上,聽到“啪”的一聲就可以了
H5N1病毒顯微照片
金星快車主要研究方向 “金星快車”攜帶的科學儀器基本上是“火星快車”的升級版,利用這些,它要研究以下幾方面內容: I. 金星上令人窒息的溫室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II. 為什么金星上存在環(huán)繞全球的永不停息的颶風; III. 為什么金星自轉方向相反并很緩慢而公轉卻只要243天; IV. 為什么金星上海拔80千米處紫外線被神秘地吸收掉了; V. 為什么金星的磁場竟然如此之弱; VI. 太陽發(fā)出的粒子是通過什么方式與金星上層大氣結合的。
2.涂一層隔離劑(肥皂水)后,將加了少許固化劑的硅膠液體涂抹在化石上。等凝固后,再刷第二層、第三層。中間可以放一層紗布增加硅膠的牢固性。
蘋果酒 法國諾曼底地區(qū)的特產之一,蘋果酒在法國的生產歷史已有800多年。在歐洲,蘋果酒是僅次于葡萄酒的另一大飲料酒種,一般作為開胃酒,有時也用于烹飪。
愛因斯坦的手稿推導出“E=mc2”的那一頁
空中的貝加爾 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 鏡頭下的這片綠色就是色楞格河注入貝加爾湖的三角洲地區(qū),這是攝影師跟隨本次考察的GIS小組乘坐伊爾庫茨克科學中心的專用飛機在空中航拍的。
貝加爾湖地區(qū)的三維衛(wèi)星影像圖 衛(wèi)星傳回的貝加爾!是不是很酷很有型?! 你可以看到,左邊這條藍色的河流就是惟一的從湖中流出的河流——安加拉河,它向北流去,奔向葉尼塞河,湖中有島嶼27個,最大的是奧利洪島,面積約730平方千米。貝加爾湖四周陸地冰封得比湖水早得多,從10月份開始,群山的峭壁就已經銀裝素裹,地圖上的白色區(qū)域就是被冰雪覆蓋的世界。
甜瓜 甜瓜(Cucumis melo),葫蘆科甜瓜屬。別名香瓜、果瓜、哈密瓜。起源于熱帶非洲的幾內亞,經古埃及傳入印度,進一步分化出薄皮甜瓜,再傳入中國,中國是薄皮甜瓜的初級和次級起源中心。 葉片近圓形,邊緣有波紋或鋸齒。果實成熟時果皮有不同程度的白、綠、黃或褐色,或有條紋和斑點,有的有香氣。
奧莉弗 大力水手的女朋友奧莉弗是一個“雀斑美人”。如果不是一次又一次救她,怎么顯示出大力水手的英勇強悍呢?
Ville Heikkinen
產籽大戶 北瓜同時也是產籽大戶,市面上吃的白瓜子大部分就是取自北瓜的體內,它的種子營養(yǎng)豐富,口感香脆,在眾多瓜類蔬菜中脫穎而出,和黑色的西瓜籽并肩成為“黑白搭檔”,在干果市場上占據著主要位置。
眼睛、瞄準器和靶心要成一條直線
H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它能和細胞膜上的蛋白結合,在細胞膜上打開一個通道,使得病毒能進入細胞,利用細胞的物質進行自我復制,制造出一群新的病毒。 N是神經氨酸酶(Neyramidinase),病毒自我復制以后,神經氨酸酶通過“水解”的方式切斷病毒和宿主細胞膜的最后聯系,使病毒脫離寄主細胞,再次去尋找感染下一個目標。
CO2主導的星球 金星如何形成如今這個表面奇熱、暗無天日的“地獄”現狀的?行星天文學家推測,肇事者可能是早期金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作用是相當于我們溫室大棚上的那層薄膜,陽光可以透進來,熱量卻散發(fā)不出去,金星的海洋被溫室效應所“蒸煮”,而從海洋中跑出來的二氧化碳氣體又使溫室效應愈演愈烈,最后大海終被“煮干”,金星就身不由己地步入深淵。
3.待硅膠凝固后,倒入加水攪拌好的石膏液體,讓其干透凝固。注意,多放置一段時間(大約1小時),因為石膏的表面凝固后,里面可能還是液體狀態(tài)。
5.將柔軟的硅膠內模放在堅硬的石膏托模上,再用搟成片狀的橡皮泥圍起內模和托模,讓其上沿高出內模2—3厘米。
葡萄的傳播 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qū)是小亞細亞地區(qū)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先流傳到希臘,再經意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和西班牙沿海地區(qū);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15-16世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人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朝鮮和美洲等地。
栝(kuò)樓 栝樓 (Trichosanthes kirilowii),葫蘆科栝樓屬,別名瓜蔞、藥瓜、栝樓蛋,原產中國,是我國著名的藥用植物。果實入藥稱栝樓皮,種子入藥稱栝樓仁,塊根入藥稱天花粉。 葉有長柄,花白色,雄花成總狀花序,果實球形,成熟時金黃色。
羅恩 作為哈利·波特死黨的羅恩,雖然不像哈利那么帥,但這個滿臉雀斑的男孩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品格,最終贏得了赫敏的芳心。
Christoph Muller
學名:Cucurbita maxima Duch. 別名:筍瓜、印度南瓜、北瓜、玉瓜 科屬:葫蘆科 南瓜屬 原產地:南美洲
這不是求婚,護指皮套可不是戒指
養(yǎng)殖家禽的人目前正處于兩難的境地。在野外散養(yǎng)的家禽有可能與野鳥接觸,而相互傳染病毒;而集中飼養(yǎng)的方式由于太過密集,特別容易發(fā)生疫病。到底什么樣是最“正確”的飼養(yǎng)方法?目前還沒有結論。
4.揭去橡皮泥,慢慢地取下石膏和化石表面的硅膠。這樣復制化石的模子就做好了,石膏的部分叫做托模,硅膠的部分叫做內膜。
西葫蘆 西葫蘆(Cucurbita pepo),葫蘆科南瓜屬。別名美洲南瓜,原產北美洲南部。19世紀中葉中國開始栽培,現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歐、美洲最為普遍。 以食用嫩果為主,葉寬三角形,掌狀深裂。雌雄異花同株,花黃色。果實多長圓筒形,表面平滑,種子扁平,灰白色或黃褐色。
Christoph Müller ,19歲 德國埃森一所文法學校13年級學生。 憑借開篇的“毒蛇游泳”的照片獲得2002年BBC攝影年賽15-17歲年齡組高度評價獎,2003年又以“納米比亞的豹子”獲得相同獎項。2004年以“歐洲蜂虎”獲得該組亞軍。 這是2002年他在非洲的納米比亞沙漠拍攝一只變色龍的場景。 ——“我的攝影作品會幫助我將在自然中的美好經歷留在腦海中?!?/p>
反曲弓的瞄準器是透鏡的,像不像狙擊步槍?
清酒 以稻米釀造的清酒,含有淡淡的米香,是公認最適合日本料理的酒類飲品。其中等級最高的大吟釀酒,是將白米的外層去除,只選取40%左右的核心部分釀造成的,日本人通常僅在過年時喝一次。飲用時用小瓶盛清酒隔水加熱,以提高酒的甜度和香度。
“昨天,我們在乘船去奧里洪島時,經過了貝加爾湖最深點?!?/p>
佛手瓜 佛手瓜(Sechium edule),葫蘆科佛手瓜屬。別名陽茄子、土耳其瓜、棒瓜、拳頭瓜等。原產熱帶美州。 嫩果微甜,可生食,嫩葉、塊根都可食用,葉片膜質掌狀線裂,雌雄同株,總狀花序。果實肉質,表面有不規(guī)則淺縱溝,綠色或淡白色,種子卵形。
放箭要屏住呼吸,三個持箭的手指輕輕放開,讓弓弦平滑釋放。
這種過于集中的飼養(yǎng)方式正在遭受質疑,高密度的飼養(yǎng)導致消毒和空氣流通都非常不好,很容易引起疫病的爆發(fā)和流行。(供圖/imaginechina)
攝影 / imaginechi
6.將石膏液體倒入模具里,用筆刷輕輕攪動,確保石膏液體和內模完全接觸。注意,所用的石膏粉最好是模型石膏粉,不用建筑石膏粉,這樣做出的化石有細節(jié)。
熱河生物群 遼西化石點的星星之火 目前學界基本認可熱河群有五個主要化石層位與生物組合,自下而上分別是: 義縣組底部陸家屯層(熱河龍-爬獸組合) 義縣組下部尖山溝層(中華狼鰭魚-孔子鳥群組合) 義縣組中部大王杖子層(戴氏狼鰭魚-潛龍-遼西鳥群組合) 義縣組上部金剛山層(室井氏狼鰭魚-滿洲滿洲龜組合) 九佛堂組波羅赤層(吉南魚-華夏鳥-朝陽鳥群組合) 此圖大致標明了遼寧省、內蒙古、河北省部分地區(qū),即原熱河省的化石分布,由于鄉(xiāng)一級的地名常有變化,本圖按照學術上常用的表述來標注。
“野生淡水環(huán)斑海豹露面了,它的祖先到底是哪里來的?”
黃瓜 黃瓜(Cucumis sativus),葫蘆科甜瓜屬,別名刺瓜、胡瓜、青瓜等,起源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地區(qū)。隨著南亞民族的遷移和往來,黃瓜向東傳播到中國南部、東南亞各國及日本等,向進入南歐及北非各地,并進而傳播到中歐、北歐。 以食用嫩果為主, 葉五角掌狀,深綠色,有茸毛?;ù菩弁辏S色。外果皮有瘤刺。
納米比亞的收獲 納米比亞有豐富的野生動物,這兩張都是在那里拍到的:一張是正在啃噬羚羊的胡狼,嘴角邊還掛著血滴;另一張是鬼鬼祟祟的變色龍,在匆匆逃跑的路上,被鏡頭捕捉住了它的跑步姿勢。
Dan Slootmaekers,16歲,比利時北部一所學校5年級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 憑借“盜蛛”獲得BBC“探索自然”單項獎(這個獎項旨在鼓勵17歲以下的年輕人在居住地附近的戶外拍攝動物、植物、野生生命。) ——“我喜愛攝影是因為它能夠保存瞬間。”
只要一扣牽引器的扳機……
7.石膏完全凝固后,揭下橡皮泥和模具,取出復制好的化石。不過,白色的化石實在是很難看。用畫筆給化石涂上與原化石一樣或相近的顏色。
稻米的傳播 我國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早的國家。在距今6000年前,長江流域已開始較大規(guī)模地種植水稻了;距今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廣泛栽培。大約在3000年前的周代,水稻傳到了朝鮮、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等國。約在2000年前的漢代,傳入日本。公元5世紀經伊朗傳入古巴比倫(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后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發(fā)現后再由非洲傳入美洲,以至全世界。
帶著海的痕跡 大約有1200多種生物在湖中生活,其中2/3是貝加爾湖所特有的,從而形成了其獨一無二的生物種群,貝加爾湖是淡水湖,但湖里卻生活著許許多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海綿、龍蝦等。 人們曾認為貝加爾湖由一條地下隧道與大西洋相連。貝加爾湖底還有l(wèi)~15米高像叢林似的海綿,這在其他湖泊里是找不到的,奇形怪狀的龍蝦就藏在這個“叢林”里。一般鱘魚都生活在沿海,貝加爾湖的鱘魚卻已經完全變成淡水魚了。
絲瓜 絲瓜(Luffa cylindrica),葫蘆科絲瓜屬,別名天羅、布瓜、天絡瓜等,原產亞洲熱帶地區(qū)。 以食用嫩果為主。老絲瓜風干后,剩下的維管束網絡,俗稱菜瓜布,是東亞地區(qū)廚房的傳統清潔工具,葉片掌狀5裂,緣有鋸齒。花黃色或淡黃色,種子橢圓形,扁平,黑色。
我的鞋式箭筒
簡單地說化石的復制分兩個步驟:第一是利用原化石制模;第二是用模具來灌模。上面所介紹的方法適合做平面模型,如果要做立體的化石模型,就復雜一些了:在上面的第三步后,把模具翻過來,再倒硅膠和石膏,重復2、3步驟。這樣制作出的模具,灌入石膏后就可以制作出立體的化石模型了。
漁民?科學家! 科學家們在貝加爾湖的考察非常辛苦,看,研究魚類的專家正在收網,不同種類的魚又將成為此行的一大收獲,為了獲得在國內難得一見的樣本,付出再大的辛苦也值得。
后院的盜蛛 5月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們家的后花園發(fā)現了這只盜蛛。沒有風,盜蛛定定地站在那里,離地面大概有20厘米,懸在網上的一根蛛絲上面。盜蛛的名字來自于這個現象:當卵囊準備產卵的時候,雌性盜蛛會在較低的植物上結網并且連著卵囊,在卵囊周圍織一個小帳篷并且打開一部分以便于小寶寶能夠直接進入,她就會站在那里守護。
裝訂車間里,工人正在將折頁背面涂上膠水,然后貼在封面上。比較厚的書需要先線縫再涂膠。
三明治 三明治是一種純美式的簡便食物。三明治歷史悠久,是英國的約翰·蒙特哥伯爵發(fā)明的,他曾把食物夾在兩片面包當中以便一只手拿,另一只手空出來與別人玩撲克。由于這個創(chuàng)意,才有了以后各式各樣的三明治。 制成美味的三明治首先需要由精小麥制成含有較多纖維質面包。再加入些蔬菜、精肉或是一小塊營養(yǎng)豐富的乳酪。
在貝加爾湖里生活著世界上惟一的淡水海豹。冬季時,海豹在冰中咬開洞口來呼吸,由于海豹一般是生活在海水中的。
葫蘆 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葫蘆科葫蘆屬。原產印度。 嫩果可食用,成熟后的果實可作各種容器,還可以制成樂器、工藝品。葉片邊緣有小齒,花白色,果實中間細,上、下部膨大,成熟后果皮變木質。
Olivia McMurray 15歲,南非一所私立學校9年級學生。 2002年憑借“休息的金錢豹”獲得BBC攝影年賽15-17歲年齡組金獎,“水坑中的土狼”獲得第二名。圖中的Olivia(左)和她的妹妹在和獵豹玩耍。 ——“我選擇拍照是為了向人們介紹我們生活在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p>
全部脫靶,水平很不一般啊
流水線上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它們即將被打包裝箱,發(fā)往全國各地,《博物》也是這樣的。
可口可樂 1886年5月8日,可口可樂誕生于美國亞特蘭大,這種神奇的飲料本來是美國藥劑師約翰·彭伯頓漫不經心的發(fā)明,他試圖用它來治療感冒,沒想到卻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今天,可口可樂已是全球最暢銷的飲料。
“路邊的樹中隨便一棵就已經上百年了,當地人早已見怪不怪,在他們心中,一百年的樹還太年輕?!?注意! 美麗的風景需要保護!湖區(qū)附近還有采礦、纖維加工、造紙、造船、捕魚和木材等工業(yè),由于工業(yè)的發(fā)展,貝加爾湖一度受到污染,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這種活動的害處,并著手糾正。左上圖為科學家們考察過的一片過火林,每年都有上萬棵百齡樹木在森林大火中燒毀。
臥在水坑里的斑紋土狼 那是一個非常例外的熱天,動物們都盡力去躲避強烈的熱度。這群斑紋土狼群中的雌性領袖剛將一只黑斑羚的尸體藏在水里。當確定尸體是安全的不會被食腐動物威脅后,它臥在了附近的水坑里,吸取涼氣。攝影/Olivia McMurray
攝影 / Olivia McM
箭要搭在這里
印花答案
玉米的傳播 原產南美洲的秘魯,當地印第安人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種植 。在古代,玉米是墨西哥人惟一的糧食作物,每當玉米成熟時節(jié),人們總要把第一個果穗獻給“玉蜀黍女神”。 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后,西班牙人從美洲帶回玉米,并把它們稱為“印第安種子”,后來很快傳播到世界各地。因為玉米的果穗有很多須,酷似土耳其人的胡須,所以16世紀以后,歐洲人普遍稱它為“土耳其麥”。玉米16世紀初傳入中國。
深入泰加林 生態(tài)組的科學家們在貝加爾湖兩岸地區(qū)開展了詳細的調查,貝加爾湖地區(qū)植物種類達600多種,其中3/4是貝加爾湖特有的種類,湖的東西兩岸分別是平原和懸崖峭壁的群山,因此帶來不同的氣候,自然景觀也迥然不同。
BINGO!命中10環(huán)
金錢豹在休息 一天的晌午,我在南非的馬拉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內遇到了一只年輕的公豹和它的媽媽。那時,它的媽媽正在將一只剛被殺死的小羚羊拖到一棵巨大的漿果樹下。這是它吃飽后,在樹杈間休息的樣子。攝影/Olivia McMurray
印度拉茶 Masala Chai 也叫“印式奶茶”。制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印式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后放入Masala調料。拉茶的關鍵在“拉。”廚師用2個杯子反復倒,“拉”的高高的,以制造出泡沫。于是,濃郁的奶香和淡約的茶香都被溶在這一杯獨特的味道中了。
Ville Heikkinen 12歲(獲獎那年10歲),家住芬蘭東南部,小學6年級學生。喜歡打冰球,也喜歡成龍。 最喜歡的拍攝主題是鳥類。憑借“松鴉”獲得2004年BBC攝影年賽10歲及10歲以下年齡組冠軍。 ——“我喜歡攝影因為自然和動物非常有趣?!?/p>
咖喱角Samosa 印度糕點中的印度咖喱角是當地的傳統特色??о堑男居裳笫[、土豆泥、雞肉末佐以印度香料而成,食之滿口香溢,再輔以番茄汁為主料的紅咖喱或菠菜汁為主料的綠咖喱蘸料,別有一番風味。
好奇的松鴉 去年12月,父親帶著我去戶外,我們花了接下來的2天來拍鳥類,包括啄木鳥和松鴉。第一天天氣非常陰,但是第二天就變晴朗了。下午,在美麗的陽光下,我看到這只松鴉從樹后探出來偷瞥。我慢慢地調轉我的相機向著它,希望它不會突然飛走——它的確沒有。
咖喱的傳播 咖喱發(fā)源自印度。組成咖喱的香料非常多,比如丁香、肉桂、茴香以及用來上色的黃姜粉等。印度并沒有所謂的“咖喱粉”或“咖喱塊”,每家都有私房味道與秘方。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咖喱,始終展現出驚人的傳播力:以印度為中心,往四圍區(qū)域流傳,鄰近的國家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度洋地帶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都早早納入咖喱版圖之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以及歐洲地區(qū)等,餐桌上也都不乏咖喱的蹤跡。
Bence Mate 20歲,匈牙利人 最喜歡的主題是鳥類和自然現象,已經連續(xù)5年參加BBC自然攝影比賽,且成績不俗:贏得2002年BBC攝影年賽青少年組單項大獎,并且獲得15-17歲年齡組冠軍。2001年和2003年也有佳作獲得高度評價獎。下圖這張“爭斗中的蒼鷺”獲得2005 BBC攝影年賽Eric Hosking單項獎。(這是以著名的英國自然攝影師Eric Hosking命名的,目的是鼓勵18—26歲的年輕攝影師。) ——“很高興能找到一個令自己著魔的東西?!?
蒼鷺的斗爭 這是我最喜歡的照片之一,為得到它我可吃了不少苦。2005年冬天的匈牙利異常的冷,我家附近的湖迅速開始結冰,在一兩天之內只有一些碎片大小的水面沒有凍結,于是成千上萬饑餓的蒼鷺和白鷺開始相互從對方那里偷魚。我決定拍下這些絕望的戰(zhàn)斗中的其中一場,花了連續(xù)1個多月,每天在-20℃的天氣中藏在蔭庇中的睡袋里貓著。當這張圖片獲獎后,我鏡頭下的主角們卻丟掉了它們的食物——當兩只老蒼鷺正在空中打架時,魚掉到了冰上并被另一只饑餓的蒼鷺偷走了。
伏特加 伏特加是從俄語中“水”一詞派生而來的,是俄國具有代表性的白酒。最初是用小麥、黑麥、大麥等作原料加工而成,也有以馬鈴薯為主要原料釀造的。18世紀以后就開始使用土豆和玉米作原料,將蒸餾而成的伏特加原酒,經過8小時以上的緩慢過濾,使原酒液用活性碳吸收它的味道。因為有了活性炭這道工序,伏特加才可以無色、無香味,口感純凈。 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再烈性的酒也是一口悶,隨后緊握拳頭,“哈”的一下吐出酒氣。也許這種喝法才稱得上喝出了氣魄,喝出了膽略吧。
攝影/Bence Mate
攝影 / Bence Mate
格瓦斯 俄羅斯特有的傳統飲料,由黑麥面包和葡萄干發(fā)酵而成?!案裢咚埂钡拿质侵苯訌亩碚Z發(fā)音譯過來的。在彼得一世以前,它是俄羅斯人的主要飲料。當時它以品種多樣、味道甜美、對健康有益征服了整個俄國和來往于俄羅斯的游客。18世紀著名的法國探險家阿扎瓦尼在回憶俄羅斯時曾有過這樣一段描述:“他們那兒有一種神奇的飲料,具體叫什么我忘記了,但它的味道是那樣的不同尋常,連眾多的仆人們也只認這種飲料,而且這種飲料還極便宜,只需一盧布就能買一大桶?!边@種飲料就是格瓦斯。就連俄國著名作家果戈里也把格瓦斯寫進了小說《死魂靈》,足見它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動靜之間 在Bence的鏡頭下,無論是犬鼠探頭的一瞬間(上圖)還是蛛網“蘑菇傘”的靜謐之美(下圖),都展現出自然攝影的奇妙之處——捕捉被人忽略的魅力自然。攝影/Bence Mate
馬鈴薯的傳播 馬鈴薯又叫“土豆”,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栽培歷史。馬鈴薯原產南美,印第安人很早就把它作為主要食物,還給它取名“爸爸”。1536年,西班牙水手把馬鈴薯從秘魯引種到歐洲。1565年傳到英國愛爾蘭。1697年,沙皇彼得大帝游歷歐洲,在荷蘭鹿特丹看見了馬鈴薯美麗的花朵,于是用重金買了袋馬鈴薯,種在皇家花園里觀賞。明朝末年,荷蘭船只將馬鈴薯運到中國和日本,并迅速傳播開來。
金錢豹 攝影/Olivia McMurray
甲蟲 攝影/Gabby Salazar
攝影 / Gabby Sala
精靈們的幸福生活 > 遼西一個普通的清晨,伴著孔子鳥悠揚娓婉叫聲,在自然醒來的那一刻,寐龍興致勃勃地看著眼前生機勃勃的一幕。對岸有一對鸚鵡嘴龍在喝水,義縣龍、北票龍則在覓食;空中熱河翼龍掠過,撲翼聲深沉幽遠;近處還有一只始祖獸在探頭探腦。好一幅早白堊世的浮華盛世,由于缺少大型的肉食性恐龍,這里少了一些驚心動魄,多了一份安詳平和,生物們在持續(xù)的演化中,體驗著新身體帶來的新鮮,這就是熱河精靈們的幸福生活……
火烈鳥 攝影/Christoph Müller
鏡頭下的自然之美 這些圖片全部出自本次采訪的少年之手,他們也許身處環(huán)境不同,有的是在野性非洲,有的就是在平凡后院,不同的鏡頭卻說著相同的語言:觀察自然、了解自然,你就能收獲一份份美麗。 蠑螈 攝影/Dan Slootmaekers
攝影 / Dan Slootm
赤狐 攝影/Bence 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