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卡門海岸天然井群 潛入神秘的“小宇宙”
標簽: 水文地理
2024年8月底,我來到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東側的卡門海岸,開始了為期10天的洞穴探索潛水。
尤卡坦半島位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之間,是一座由石灰?guī)r構成的巨大臺地,巖層厚達2000—3000米。在漫長的地球歲月中,巖層被降雨和地下水溶蝕,形成了無數(shù)溶洞,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地下河和最大的洞穴系統(tǒng)之一。有些溶洞的頂部巖層比較薄,發(fā)生了坍塌,加上降雨積累、地下河灌注、冰期結束后的海平面上升,有些陷落的坑洞會充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Cenotes”——這個詞源自瑪雅語,意為“充滿水的空腔”或“天然井”。
這張圖片拍攝于The Pit天然井中,左側是從豎井頂上斜射下來的光柱,潛水員正逐層下降,探索洞穴。洞壁上怪石嶙峋,有些尖銳,有些軟潤如融化流淌的奶油,在某個角度則讓人想起科幻電影《異形》系列中的外星人頭顱。仔細觀察,在洞壁上還能發(fā)現(xiàn)各種海洋貝類化石。
天然井中的分層水體:大地之下的分層“雞尾酒”
“天然井”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就形狀而言,圓柱形天然井擁有豎井和大型開口;瓶狀天然井則有小天窗,內部卻是大型儲水洞;還有的天然井僅有一道狹長逼仄的開口,像蟾蜍的嘴巴,卻連接著巨大的地下洞穴系統(tǒng)。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