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石窟 米倉道上鮮為人知的唐代造像群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22年第08期 作者: 雷玉華 袁蓉蓀
2000年3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第 一次去了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的巴中市,那時偏遠、貧困是我對巴中的全部認知。當我從擁擠而雜亂的城中爬上離市區(qū)不遠的化成山時,鮮艷奪目、密如蜂房的石窟使我驚呆了。我不敢相信在這筆直陡立的山崖上竟然開鑿著百余個佛龕,而且這些佛龕大多開鑿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它們色彩鮮艷,保存完好,喧囂的市區(qū)就近在咫尺,它們卻似乎從未被打擾。我,此生再也無法與之分開。
南龕石窟?
時間:唐代至民國
地點:巴中市巴州區(qū)南龕路
巴中位于米倉山以南,北與陜西相鄰,是古道連接漢中至成都的米倉道上的重鎮(zhèn)。唐宋時期巴中已繁華昌盛,南來北往的官員、商旅游人等在此鑿巖開窟、裝彩題詞,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石刻造像。巴中市現(xiàn)存造像223處,15000余尊,而南龕石窟是整個巴中石窟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最早開鑿于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現(xiàn)存洞窟179個,造像2700余尊,以唐代造像為主。走近南龕石窟,你會被密如蜂房的龕窟、鱗次櫛比的造像所震驚,倘若你從側面看整個石壁,幾十余尊孔武有力、身軀健美的力士,整齊地站在龕口,仿佛力士聚在一起開會的場景,煞是有趣。
時間:唐代至民國
地點:巴中市巴州區(qū)南龕路
巴中位于米倉山以南,北與陜西相鄰,是古道連接漢中至成都的米倉道上的重鎮(zhèn)。唐宋時期巴中已繁華昌盛,南來北往的官員、商旅游人等在此鑿巖開窟、裝彩題詞,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石刻造像。巴中市現(xiàn)存造像223處,15000余尊,而南龕石窟是整個巴中石窟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最早開鑿于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現(xiàn)存洞窟179個,造像2700余尊,以唐代造像為主。走近南龕石窟,你會被密如蜂房的龕窟、鱗次櫛比的造像所震驚,倘若你從側面看整個石壁,幾十余尊孔武有力、身軀健美的力士,整齊地站在龕口,仿佛力士聚在一起開會的場景,煞是有趣。
2000年5月,我走進了巴中的石窟,開始了對巴中石窟的調查,記錄了巴中市59處石窟,共500余龕,8000多身造像。它們分布于巴中市區(qū)的南龕、北龕、西龕、東龕、沙溪,水寧寺鎮(zhèn)(唐之始寧縣)的水寧寺、千佛崖,化成鎮(zhèn)的石門……2009年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巴中市又新發(fā)現(xiàn)了20多處石窟。截至2021年,巴中現(xiàn)有石窟223處,800余窟龕,15000余尊造像。時至今日,在巴中不時還有新的石窟被發(fā)現(xiàn)。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