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嚴重低估的弱國外交
對話馬勇
標簽: 歷史拾遺
編者按:今年,似乎是外交的多事之年。中國大有被包圍之勢。如何應對?不禁想起過去外交的種種。百余年前那被淡忘、被遺忘的歷史,從歷史深處緩緩走來。也許有可資借鑒之處?為此,編者專程找到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馬勇研究員,長談近四小時,對晚清到北洋時期這段霧里看花的外交史作了一些探討。在此謹摘錄主要內容,供讀者諸君共同商討。
中國能不能走向世界?
中華遺產:中國近代史,向被認為是屈辱的,百年前的外交,也被視為“弱國無外交”。您提倡重寫晚清、民國史,對于這一時期的外交,是否覺得有重新認識的必要?
馬勇:我覺得應該重新解讀。我一直說,我們過去對近代史的解讀,一直是一種悲情的近代史,自虐式的近代史。但近代中國的主題就一個:中國能否從傳統走向近代?能否從農業(yè)國走向工業(yè)國?中國能不能走向世界,世界能不能進入中國?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