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國價值觀的救命稻草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0年第01期 作者: 葉匡政
標簽:
近年來,價值觀成為媒體的一個熱詞,但民眾對價值觀的認知,多是模糊的。簡單地說,價值觀就是指人對各類事物的意義和重要度的一個總看法,有了這種看法,自然會產(chǎn)生對是非、真假、曲直的評價。價值觀不同,每個人心中對事物的主次與是非的判斷也會不同,價值觀決定了每個人的行為與選擇。有的人感到光榮的事,在另一些人看來是恥辱;有的人感到幸福的事,在另一些人看來是浪費生命。左右他們形成這種感受的,就是價值觀。
價值觀有很多層面,能稱得上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有對以下幾類關系的認知:人與自我的關系,稱為自我觀,這是最基本的價值觀;人與他人的關系,這是道德觀;人與群體或社會的關系,這是社會觀;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是自然觀;人與歷史的關系,這是歷史觀;人與政治的關系,這是政治觀;人與財富的關系,這是財富觀;人與國家的關系,這是國家觀。這些觀念,如果表現(xiàn)在社會層面,并形成了一個相對主流的群體認知,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社會價值觀。
責任編輯 / 戴瑩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