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斗彩是景德鎮(zhèn)陶瓷傳統(tǒng)彩飾方法,它是明代青花盛行、古彩興起時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是窯彩和爐彩相結(jié)合的一種裝飾方法。這件名為“國色天香”的青花斗彩瓶,現(xiàn)陳列于人民大會堂江西廳內(nèi)。碩大的牡丹,冠絕群芳,表達出富貴吉祥之意。
著名漆器藝術(shù)家鄭益坤設(shè)計制作的巨幅漆畫屏風(fēng)《凌波仙子》,現(xiàn)陳列于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正門處。
圖為他的女兒儲金霞,他們也是當年《迎客松》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由于在人民大會堂陳列的時間比較長,《迎客松》也面臨老化的情況。
在人民大會堂的接待廳門口,上圖這幅《迎客松》鐵畫成為大會堂50年歷史的見證者,半個世紀以來,迎賓大廳不知舉行過多少隆重的迎賓儀式,這株鐵打的《迎客松》也不知在此笑迎過多少中外賓客。
圖2 鐵畫《迎客松》的枝干到主干的組接奇巧無比,重重疊疊。枝干上一圈一圈的鱗皮,有凸有凹,有明有暗,正是各種形狀的錘痕所顯示出來的效果(圖1)。而它的每一節(jié)小樹枝,由60到80枚松針為一組鍛接而成(圖2)。
圖1
這一對神韻獨特、質(zhì)地輕巧的仿紫銅獅子便是李芝卿的杰作,它們至今擺放在人民大會堂的北大廳。
這一朵盛開的菊花,是擺放在人民大會堂一層國賓會談廳的大花瓶上的圖案,它由一種紅色的特殊塑膠材質(zhì)制作而成。
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內(nèi),有一幅約20平方米的東陽木雕壁畫《錦繡西湖》,它以杭州西湖為背景,非常立體、生動地展現(xiàn)了西湖的全景。這是此幅作品中的一個局部——雷峰塔,畫面中融合了圓雕、浮雕等多層疊雕的手法,使其具有栩栩如生的觀感。
這是今天的大會堂浙江廳收藏的黃楊木雕作品《飛天》。它將仙女安排在彩云中,利用飄帶連接人和云,強調(diào)流暢線條中的動態(tài)美。
圖2
在中國農(nóng)科院“611”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們看到了培養(yǎng)皿中的轉(zhuǎn)基因大豆。目前中國并不缺乏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只是仍然“慎于行”。不過,就大豆而言,目前市場上六七成的大豆油已采用進口的轉(zhuǎn)基因大豆作為原料。攝影/王蕾
自古以來,婺源當?shù)赜兄诖迩f選址之初種植水口林和劃定后山風(fēng)水林的傳統(tǒng)。這些村落風(fēng)水林主要由樟樹、苦櫧、銀杏等常綠闊葉樹組成,千百年來在村落周邊形成了一片片天然的古樹林,并成為一些珍稀鳥類繁衍生息的重要場所。 攝影/王蕾
雖然長相看似呆萌,但它們卻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可以捕獲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獵物。白腿小隼目前數(shù)量極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然而,在江西婺源的村落附近的水口林中(即河流溪口與村落的交匯處),幾乎隨處可見白腿小隼的蹤跡(攝影/王蕾)。
江西省許多村落里的古樟樹被當?shù)厝速x予了許多神話傳說,當作神明供奉起來而保存至今(攝影/王蕾)。
雖然樟樹的樹高不是很高,但是樹冠往往遮天蔽日,極具生命力和氣勢,不禁令人仰望。 一棵樟樹從主干上又分出來幾枝粗壯的枝條。樟樹的萌芽和分蘗能力很強,所以人們往往把樟樹視為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的象征,加以崇拜和敬仰。攝影/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