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上等妝粉,必然要做到“輕紅白香”四個字,這個“紅”,就是美人們孜孜以求的白里透紅、面若桃花的效果。作為提升氣色的利器,胭脂是梳妝臺上必不可少的物件,在嫩白的小臉上輕輕涂抹出一對肉肉的紅色,女子的柔美、嬌羞便從內而外靜靜流露。
對比今昔,會發(fā)現(xiàn)古代化妝品的顏色更接近花草礦石的原初本色,往往比今日女子梳妝臺上的粉底、腮紅更為鮮艷,在色彩上雖不如后者細膩、豐富,但因為取材天然,有些配料甚至兼于藥用,因此對皮膚保養(yǎng)大有裨益。謝馥春香粉如今依然沿用古法,龍涎香、肉桂、白芷、郁金香這些傳統(tǒng)配料為香粉帶來的是天然的質感和純粹而持久的香氣。
據(jù)說隋煬帝不惜從波斯國進口、每顆值十金的螺子黛,日日不斷地賜給崆峒夫人吳絳仙,只為她能畫出一雙美眉。絳仙之眉色究竟如何?今人說法不一,不過揚州“謝馥春”廠卻依據(jù)舊時螺子黛的配方,研發(fā)出了適合當下美妝潮流的深咖啡色畫眉產品——絳仙黛眉。
相傳漢家飛燕獨制息肌丸,唐時玉環(huán)秘煉太真膏,可見女人對身姿容貌的雕琢之好古今不變。圖中,揚州國妝老字號“謝馥春”的工藝傳承人正在用玫瑰花瓣和天然谷物粉、銀箔紙制作傳統(tǒng)香粉——鴨蛋粉,這個名字聽上去頗為奇特的化妝品,曾經是許多愛美女子的梳妝秘器。
人常說“天下香粉,莫如揚州”。清康熙年間,紫禁城里的宮娥從北上的商販手中偶然得到了產自揚州的香粉,甚是喜歡,于是揚州地方官吏就把精制的香粉裝入五彩花式的小紙盒子,作為貢品進獻朝廷,遂為揚州香粉博得了“宮粉”的美譽。圖為“揚州粉”的經典之作——謝馥春鴨蛋粉,模樣與今日流行的粉底、散粉大不相同,但搽在臉上,卻有輕薄透白之效。
上圖是當時的中共地下黨員王松波下榻中央飯店時的一份賬單,上面還貼有印花稅票。
接見外賓是總統(tǒng)府日常事務之一。按外交禮節(jié),新任駐華大使到任要到總統(tǒng)府呈國書。接待國書有一套繁文縟節(jié),包括鼓樂隊奏樂、禮賓司儀的唱名等。
這幢西式混合結構建筑,雖然樓層不高,但它雅致的風格在建筑專家眼里,卻是中山東路上民國建筑中遺留的最好的一篇精彩華章。
這幢仿法國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筑,墻體采用青磚砌筑,內部是磚木結構,外面再加以粉飾,尤顯雅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曾在這里辦公91天。
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期間,住在煦園東北角的小院內的一座三開間中式二層樓房里,院子里擺放的這個雕有八仙過海圖案的漢白玉金魚缸是當年海外華僑贈送給孫中山的,寓意著他領導的革命事業(yè)興旺發(fā)達。
圖為蔣介石在總統(tǒng)府接見外賓的情景。
解放前,蔣介石和宋美齡經常在此接見貴賓。
美齡宮的外形為宮殿式,建筑高大而巍峨,極富民族氣韻。巨大的屋頂上,覆蓋有綠色的琉璃瓦,顯得流光溢彩,耀人眼目;內部的裝飾和擺設體現(xiàn)出中西合璧的特色,極盡奢華。
大華大戲院的設計注重聲效等實用功能,善于結合中國傳統(tǒng)特色,整體外形新穎大方,內部裝修富于民族親和力,是20世紀30年代少有的現(xiàn)代化公共建筑的成功范例。如今,大華戲院的主要建筑格局和風格依然一如往昔,仍是南京最為著名的影視娛樂場所。
圖中的那幢五層西式小洋樓是總統(tǒng)府辦公樓,全都采用進口建材興建。因是在民國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時間最長的林森的任期內興建,所以以林森的字“子超”而將此樓命名為“子超樓”。林森將他的大名深深的烙在這里——此樓明四層、暗五層,兩側各有一層地下室,中間高,兩邊低,呈對稱型,活脫一大大的“森”字。樓前的這兩幢紅頂?shù)姆孔佑山竭h分別是民國黨史陳列室和總統(tǒng)府攝影處。
在商業(yè)的力量下,一些有著厚重歷史的文化遺跡被注入了時尚的元素,通過成功的操作往往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如上海新天地。那么,“南京1912”在民國文化的名義下,能否成功打造出將歷史與時尚結合的范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