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河洞中的豎井和暗河 在雙河洞系統(tǒng)的陰河洞中,一名隊員正在向一個豎井中下降,這個豎井底部是一條地下暗河。洞穴中的地形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復雜,豎井、暗河、絕壁、地縫,在探洞過程中你都可能遇到,這也正是探洞運動的危險性所在之一。
雙河洞中的狹窄洞道 在雙河洞中既有宏大的洞廳也有逼仄的洞道,在這處洞道中,下部是一條暗河,兩側是豎直的絕壁,絕壁下端有著勉強可容一人爬著通過的廊道,只有小心翼翼、手腳并用才能通過這樣的地方。
“貴州2004”中法聯(lián)合考察 這次考察是對貴州綏陽的雙河洞系統(tǒng)進行的深入調查。在此之前,中法聯(lián)合洞穴考察隊,對雙河洞進行過多次的探測連接,在2003年時測得雙河洞的長度為54公里,是中國第一長洞。圖為考察隊員在雙河洞龍?zhí)磷犹炜又校@是一個地下河天窗,四周為百米高的絕壁。
“天坑2009”中法聯(lián)合考察 圖為考察隊員們在貴州正安縣麻灣洞系統(tǒng)進行洞穴測量,照片中最左面的人是法國里昂大學的地理學家菲利浦,科學家與探洞專家相結合是歷次中法聯(lián)合洞穴考察的特點。麻灣洞是水旱混合洞,洞內有暗河,洞體蜿蜒曲折,鐘乳石嵯峨嶙峋。三層旱洞中,每層已探測距離都超過了1公里。
“貴州2008”中法聯(lián)合考察 本文的作者錢治(右)和貴州省喀斯特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的李坡研究員(左)等人一道,在雙河洞系統(tǒng)中的紅罩子洞中測量石筍。紅罩子洞是落水洞,有兩條小溪以瀑布形式進入洞中,它的兩條支洞中都有深度超過40多米的豎井,主洞北部也有一個深50米的豎井,這里已接近雙河洞洞穴系統(tǒng)最復雜的洞段。
貴州省正安“七彩洞” 2011年中法聯(lián)合洞穴考察隊,在貴州省正安縣桴焉永合洞考察。永和洞全洞高約20—40米,已探洞長約3000米。這里又被稱作“七彩洞”,因洞中有著天然形成的彩色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五顏六色,瑰麗多姿。
2010年在貴州平塘天坑水洞中,貴州省喀斯特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研究中心(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的李坡研究員,帶領著貴州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和研究生去采集生物標本。
“大洞—天坑2011”中法聯(lián)合考察 中方的隊員操建斌正利用SRT技術從一個洞口中下降,準備進入洞中測量。操建斌是宜昌電力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他在中法國際洞穴技術學校中學會了高超的探洞技術,2007年被邀請加入了中法洞穴聯(lián)合考察隊。
中法國際洞穴技術學校 2011年4月下旬,中法國際洞穴技術學校的第七屆中法國際洞穴測量及SRT技術培訓班,在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開辦。培訓內容包括地質學基礎及洞穴學、洞穴測量技術、SRT訓練及實地測量等,圖為學員們正在崖壁上進行SRT的相關訓練。
雙河洞中的石膏沉積 雙河洞中有一個石膏晶洞,它擁有近3萬余平方米的石膏沉積面積,這樣大面積的石膏沉積景觀在我國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屬少見。石膏洞中的石膏沉積物有針狀、片狀、絮狀、晶花狀、晶球狀和柱狀等多種形態(tài),石膏晶體在燈光下熠熠閃耀,如水晶一般。1 片狀的石膏晶簇;2石膏晶花;3 石膏晶體形成了狀如蠶蛹的特殊形狀;4 針狀的石膏晶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