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人坨遠景 黑臉琵鷺是一種大型候鳥,每年4月從南方飛來,在石城島外的形人坨上筑巢繁殖。8月底,飛回南方。形人坨從外觀上看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登上小島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特別適合鳥類的繁殖,這是中國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黑臉琵鷺惟一的繁殖地。
美麗而珍稀的鳥——黑臉琵鷺黑臉琵鷺體長80厘米左右,全身羽毛雪白,后枕處長有發(fā)絲狀橘黃色羽冠,項下和前胸還有一個橘黃色的項圈。黑臉琵鷺不同于其他琵鷺之處就是它的額、臉、眼圈等部位都是黑色,并與黑色的嘴融為一體,特別是眼周圍的黑色給人以貴婦人的尊貴之感。它的體態(tài)有點像天鵝,性情溫順,不太好斗,從不主動攻擊其他鳥類。
形人坨上的黃嘴白鷺 當黑臉琵鷺、黃嘴白鷺和海鷗從遙遠的越冬地千里迢迢來到形人坨時,小島就成了鳥的樂園。這里既有大面積的朝陽坡及避風處,還有大量的巖石洞穴和低矮灌木叢,特別適合鳥類在此筑巢。一般有黑臉琵鷺的地方就一定有白鷺。黃嘴白鷺也叫唐白鷺,它們身體纖瘦、輕盈,披著一身潔白的羽毛,300多只白鷺在一個0.3平方公里的小島上顯得有些擁擠,但這里卻是黃嘴白鷺在中國最大的繁殖地。
撫慰當鳥兒開始筑巢,說明它們的配偶關系已經確立。黑臉琵鷺是“一夫一妻”制,“夫妻”關系極為穩(wěn)定。筑巢期大約有一周的時間,它們邊筑巢邊相互親熱。有時雄性會主動把脖子伸過去,不停地在雌性的頭部“撫摸”;有時雌雄之間會用扁嘴相互給對方梳理羽毛,讓人感覺情意纏綿。
喂食太陽升起后,黑臉琵鷺的一家就從睡夢中醒來。此時,巢中的小鳥伸長脖子,張開小嘴,不停地在父母面前上下晃動,并發(fā)出叫聲尋求食物。大黑臉琵鷺給小黑臉琵鷺喂食的方式很特殊。小黑臉琵鷺要把嘴插進大黑臉琵鷺的嗓子里,所喂的食物也不像黃嘴白鷺和海鷗從小就開始喂小魚、小蝦,而是大黑臉琵鷺胃中已經消化過的魚蝦的流狀物。
交配黑臉琵鷺的交配很有特點。交配前,雄性圍著雌性不斷地跑著,一會兒雄性用嘴在雌性的嘴邊和頭部不停地愛撫,一會兒又用脖子在雌性的脖子兩邊急促地左右拍打。此時,雌性半蹲下來,雄性先伸出右腿搭在雌性身上,再把左腿踩到它的身上,雄性用嘴緊緊地咬住雌性的嘴,翅膀開始上下拍打,約持續(xù)10秒鐘,然后從雌性的身上直接飛向天空。
舐犢情深當所有的小鳥都已出殼,大黑臉琵鷺就開始了新的“工作”。每天總有一只守護在巢內,等另一只回來。給小鳥喂完食后,它才飛走去覓食,而剛才回來的一只就繼續(xù)守候在鳥巢內。如此這般,每天要給小鳥喂三次食,兩只成鳥不停地交替“工作”著,這一“工作”要進行40多天,即使小鳥長到像成鳥那么大,喂食還在進行。
成長黑臉琵鷺幼鳥生長的速度是驚人的,一星期就增長一倍;等到20多天后,小鳥的體重已達到剛出生時的5—6倍。由于小黑臉琵鷺長得太快,食量大增,大黑臉琵鷺每天出去覓食的次數多了起來,一天要2—5次。兩個月后,幼鳥基本都已長大,練習飛行成了它們的首要任務,但這段時間它們還得靠父母喂食。
處亂不驚當幼鳥完成第一次起飛的驚險跳躍后,黑臉琵鷺開始圍著小島飛行。此時鳥巢已沒有了意義。它們多棲息在巖石上,很少回巢。兩只黑臉琵鷺在海鷗巢邊休息引起一只海鷗的不滿,它向黑臉琵鷺擺開攻勢,但“人高馬大”的黑臉琵鷺根本不屑一顧。
“全家?!?幼鳥學會飛行后,鳥巢已沒有太大的意義。有時黑臉琵鷺一家會在巖石上過夜。夏日清晨,兩巢黑臉琵鷺和3只“單身貴族”共11只聚集在山頂巖石上,這是一張難得的“全家福”
遷徒 當初秋的涼意襲來之際,黑臉琵鷺開始陸續(xù)離開形人坨,踏上去越冬地的征程。黑臉琵鷺從繁殖地到越冬地要飛行很長時間,途中的艱難險阻是無法想象的。
破殼大約孵化29、30天后,鳥蛋上出現(xiàn)一個黃豆大的洞,隨后洞邊出現(xiàn)一道裂紋,小鳥便破殼而出。小黑臉琵鷺剛出來時,渾身濕漉漉的,像一只“丑小鴨”。幼鳥出來后,大鳥就會把蛋殼用嘴叼起,扔到大海中去,隨后就用自己的體溫焐干小鳥身上的水分。不足一個小時,當大黑臉琵鷺再站起來的時候,小黑臉琵鷺渾身的毛呈黃白色,毛茸茸的,一點也不像先前“丑小鴨”的樣子了。
黃嘴白鷺的巢與蛋白鷺在全國各地分布廣泛,除黃嘴白鷺外其他亞種的白鷺都是在樹上筑巢、繁殖后代的,這是白鷺的基本習性。其實上個世紀,黃嘴白鷺也是如此。但人為大量捕殺使得黃嘴白鷺在大陸上已沒有立足之地,不得不遷往人煙稀少的海島上進行繁殖。在海島上少有大樹,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它們就成群在巖石頂上和小樹杈上筑巢。黃嘴白鷺不僅是目前中國最稀缺的白鷺,也是形人坨上最美麗的水鳥,不論是站在巖石上和巢穴旁,還是展開翅膀飛翔在藍天上,姿態(tài)都很美麗。黃嘴白鷺的孵蛋“工作”做得也很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起身翻動一下鳥蛋,以保持鳥蛋受熱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