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恐慎入!石頭上有“馬蜂窩”
標簽: 自然地理
里應外合造蜂窩
臺灣野柳海濱,礁石上有密密麻麻的凹坑,吃貨看著它們想起金錢肚,而密集恐懼癥患者則起一身雞皮疙瘩。這種奇特的景象叫“蜂窩石”,算一種微地貌景觀。在自然界,大大小小的蜂窩石并不少見。有意思的是,它們最常出現的地方,是兩種迥然相反的環(huán)境—要么在海濱,要么是干旱大風的內陸地區(qū)。
巖石上形成“馬蜂窩”,總體來說,都是里應外合—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管是厚厚的巖層還是大塊的石頭,只要成分不單一,質地不均勻,當它們露出地表,風霜雨雪,冰凍曝曬輪番侵襲,其薄弱部分就會被風化、侵蝕剝落,只剩下堅硬部分,就有可能形成蜂窩石。
責任編輯 / 劉瑩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