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鹽田——康巴文化的古老傳承
投稿時間:2024年04月14日 投稿人:野生攝影阿睿
古鹽田位于西藏芒康縣鹽井鎮(zhèn)瀾滄江東西兩岸,每天江水都從錯落有致的鹽田邊奔騰而過,千百年前康巴文化就起源于此、綿延至今。制鹽技藝不僅是當?shù)厝藗兊纳嬷?,也是他們的文化底蘊,首先通過引水—曝曬的方式得到鹽粒,后經過獨特手法生產出可食用的商品,古時經“川藏茶馬古道”銷往四川、云南及西藏各地,再通過馬幫帶回茶葉、瓷碗、布匹、大米等其他物資供本地人使用。因此古鹽田成為了連接了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和傳奇故事,加上其豐富獨特的自然資源如今吸引著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例如中國茶馬古道西藏鹽井歷史文化展覽館、納西民族村、曲孜卡溫泉、瀾滄江大峽谷、達美擁雪山……
千百年來外界的風云變幻,仿佛都影響不了山水間的這塊小小天地,人們通過日復一日的手工曬鹽平靜的生活著,并發(fā)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飲食習慣、傳統(tǒng)舞蹈和宗教信仰,這里每一片飛揚的經幡下都能感受到納西民族在虔誠祈求福運隆昌,曾經人們的不安和苦楚都已被清澈如鏡的鹽田撫平,淹沒在滔滔不息的瀾滄江中。
在快節(jié)奏和機械化的時代,這種制鹽技藝仿佛已格格不入,但也彌足珍貴,它養(yǎng)活了一方水土,并賦予了獨特的靈魂,它的每一粒鹽都從江里而來,在人們的手中流淌過,接觸陽光的暴曬,再經古法的淘洗,寄予著納西人的希望,帶著康巴文化走出大山,繼續(xù)沿著茶馬古道悠悠遠行……圖1 瀾滄江邊的鹽田圖2 瀾滄江邊的鹽田圖3 五彩經幡圖4 當?shù)靥赜械慕ㄖL格 色彩繁復卻不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