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福州市境內(nèi)的福清一都古道,道旁的小土地廟,曾給古道上眾多奔波勞累的商旅和進京趕考的學子,帶來了一絲精神上的慰藉(攝影/樓建龍)。
圖展示了溫暖南方的暖夜燈柱。在地表和低空沒有鉆石塵條件時,燈柱便僅能出現(xiàn)在高空。高積云的降雪偶爾會催生燈柱出現(xiàn)的條件,但這種降雪多在高空就蒸發(fā)殆盡,所以地表的人們往往難以察覺到。這種高空燈柱的存在,給身在南方甚至熱帶的人們帶來“就地看到燈柱奇觀”的可能性。圖為2020年8月8日福建平潭出現(xiàn)的暖夜燈柱,該年平潭共出現(xiàn)4次暖夜燈柱。攝影/徐晨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徐晨
隨著水體鹽度的升高,鹵蟲的體色逐漸變成了紅色
在分類學上,鹵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中的鹵蟲屬,廣泛分布于世界沿海鹽田和內(nèi)陸鹽湖等高鹽度水體中。它全長1.2—1.5厘米,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分節(jié)明顯(本頁大圖為紅色的成蟲,右頁小圖中,上圖為卵,下圖為幼蟲)。鹵蟲傳播和擴散的主要媒介是風和水鳥。作為一種廣鹽性生物,鹵蟲特別能忍耐高鹽,甚至能在接近飽和的鹽水中生活。隨著水體鹽度的升高,鹵蟲體內(nèi)的蝦青素不斷增多,體色就會變得越來越紅。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石院寺
地點:眉山市仁壽縣大化鎮(zhèn)
仁壽縣大化鎮(zhèn)石院寺,左面大石包并不高大,供養(yǎng)人也在兩面小龕,多為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力士、一佛二菩薩、西方三圣等題材;右面大石包主要為西方三圣,深浮雕背屏尤為精美。四川盆地沒有高山和低山,以平原、淺丘和深丘地貌為主,在丘陵地區(qū),也沒有高大綿長的陡崖,多為散落的淺丘和落石,正是因為這些散落的紅砂石,滿足了百姓開鑿石窟禮佛的一種現(xiàn)象:巴蜀地區(qū)的石窟造像多為民間出資開鑿。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非血緣關(guān)系的捕獵聯(lián)盟或許是獵豹對環(huán)境變化的調(diào)試
在“快五”之前,科學家曾記錄到很多有血緣關(guān)系的捕獵聯(lián)盟,也曾記錄到幾組兩三只獵豹組成的非血緣關(guān)系的捕獵聯(lián)盟,但都沒有達到“快五”的個體數(shù)量。為何會出現(xiàn)非血緣關(guān)系的捕獵聯(lián)盟?科學家們認為也許是由于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持續(xù)地壓縮,生存空間的縮小和食物的短缺使得獵豹被迫接受和適應這樣的現(xiàn)狀,進而逼迫獵豹組成聯(lián)盟,并且將食物范圍從中小型動物向大型動物擴展,非血緣關(guān)系的捕獵聯(lián)盟或許會越來越多。對于這種聯(lián)盟能否持久維系,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金沙江水系圖: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通天河和沱沱河是它的江源段,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巴塘河口開始進入橫斷山脈,到四川宜賓段被稱作金沙江。這條江段云集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白水灘群,被全世界漂流愛好者們視為頂級漂流區(qū)域,然而這里也是全世界水電站建設最密集的區(qū)域,水電站正在大幅改變著江水的面貌。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當前五只獵豹正值盛年,但隨著年齡增長,它們越來越容易受傷,且恢復周期也會變長,長久下去,這個“殺手聯(lián)盟”很有可能會因食物短缺而解體,聯(lián)盟能否繼續(xù)維系,也讓人堪憂。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安平橋與福清一都古道:退出歷史舞臺的閩道,留下的不僅是落寞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公路、鐵路及航空等現(xiàn)代化交通的發(fā)展,古老的閩道一步步退出了歷史舞臺,乃至被許多后人漸漸遺忘。不過,近些年來,一些人開始認識到這些古道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價值。左圖為泉州市境內(nèi)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安平橋,該橋是扼守晉江、南安兩地古道的要沖,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長的古代石橋(全長2255米),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攝影/林燕春)。
以鹽藻為食的浮游動物——鹵蟲的數(shù)量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加,將湖水染成了紅色
拍攝地點:山西運城市
每到8月這樣的盛夏季節(jié),高溫環(huán)境下的解池蒸發(fā)旺盛,湖水鹽度急劇升高,多種適應高鹽度的藻類得以大量繁殖,而以鹽藻為食的浮游動物——鹵蟲(Artemia),其種群數(shù)量也呈現(xiàn)出爆發(fā)式增加,從而將湖水染成了一片紅色。每到鹵蟲爆發(fā)時,就會有人拖著長長的網(wǎng)兜,在解池里撈取鹵蟲售賣——鹵蟲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的優(yōu)質(zhì)生物餌料(本跨頁大圖、小圖)。這曾經(jīng)是一些當?shù)厝说纳斨?。不過近年來,為了保護有限的種群資源,撈取鹵蟲的行為已被禁止。從上面這張我國野生鹵蟲分布圖可看出,鹵蟲曾在眾多鹽湖中廣泛分布。但近年來由于持續(xù)、過度的捕撈,鹵蟲資源已面臨枯竭的境地。
攝影/黨永立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黨永立
御河溝石窟
地點:內(nèi)江市資中縣
御河溝有很多石窟造像,絕大部分當?shù)厝艘膊辉慷眠^。這里地處沱江邊,原本是沱江水道上的碼頭。這里從唐代開始開鑿佛像,一直延續(xù)到戰(zhàn)火頻仍的五代時期。道路變遷,原來的道路被越來越多的沖積物填塞而升高,山崖上的佛像也就“越來越矮”,以至于很多造像與地面平行,甚至被積水淹沒。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金沙江是一條自然的河流,又是一條極具水能價值的河流。金沙江的海拔落差占長江干流總落差的95%,巨大的落差使得金沙江成為中國水電開發(fā)的主要河流之一。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仙霞古道:閩浙間最重要的商旅通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是在浙江衢州江山市和福建南平浦城縣之間崇山峻嶺中穿行的仙霞古道。如今,沿著河谷蜿蜒行進的古道,已被改造成了現(xiàn)代化的平坦公路。整條古道只有仙霞關(guān)到楓嶺關(guān)這段,尚存完整的古驛道。不過從高空俯瞰,我們應該能感受到,在這條連接福建與浙江的交通要道上行走,古人的艱辛與不易。仙霞古道的開通,緣于唐末黃巢起義軍的入閩。這條古道是唐至近代閩浙之間最重要的一條商旅通道,因位居閩浙贛三省要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攝影/朱晨輝?嚴碩
牛仙寺萬佛崖
地點:樂山市夾江縣吳場鎮(zhèn)白龍村
牛仙寺摩崖造像位于白龍村背后的山崖之上,南北長150米,寬約100米,山崖高約20米。整個摩崖造像共254龕,造像有2700多尊造像。這些造像周圍耕地以茶園為多,人跡罕至。石窟中有不少題記,能看到貞元三年(787年)、元和八年(813年)等唐代紀年字樣。造像中有四川唐代石窟中少見的“四圣龕”,內(nèi)刻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大海眾三菩薩,還有少見的雙觀音造像。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白鶴灘水電站水庫蓄水位825米模擬圖
老君灘上游約50公里是烏東德水電站,下游約100公里是白鶴灘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的水庫最大蓄水位為825米,根據(jù)這個水位我們模擬了一個庫區(qū)圖。到達最大蓄水位,白鶴灘的庫區(qū)將與烏東德水電站相連,而左圖中的老君灘將淹沒在庫區(qū)之下,這片洶涌的激流將變?yōu)槠胶?。制圖/謝峘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漳龍驛道:最險要的一段山路,被密林重重包圍起來
這是空中俯拍的漳龍驛道中最險要的一段山路,周圍被密林重重包圍。畫面中的古道上部,隱約可見一座涼亭,稱為“穿心亭”,供行人避雨小憩。該古道位于龍巖市新羅區(qū)適中鎮(zhèn)洋東村,建于清代,全長約30公里。新羅境內(nèi)多山,過去只有小道通往鄰縣,雖有雁石溪、萬安溪等河流,但灘多水淺,只能分段行駛小型木船,因此運輸還是多靠古道上的肩挑背扛進行。攝影/樓建龍
在天山的一個斷陷盆地里,隱藏了一個精彩的玫瑰湖——托勒庫勒湖
拍攝地點:新疆哈密市伊吾縣鹽池鎮(zhèn)
每到夏季,隨著湖水中的鹽度不斷增加,杜氏鹽藻(Dunaliella salina)和嗜鹽菌(Halobacterium salinarum)等生物群落大量繁殖,托勒庫勒湖(又名伊吾湖、幻彩湖)的湖面呈現(xiàn)出了經(jīng)典的玫瑰色。托勒庫勒湖屬內(nèi)陸蒸發(fā)湖,位于天山山脈中一個封閉的構(gòu)造斷陷盆地中。當?shù)啬杲邓績H為200毫米,湖泊附近無常年性地表河流匯入,湖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泉水補給。湖中出產(chǎn)的鹽類沉積礦物,以硫酸鹽類的芒硝、無水芒硝為主。攝影/吳靜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吳靜
侯楊方
教授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繪圖/郭鼎一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老君灘位于金沙江下游,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烏東德鎮(zhèn)與云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雪山鄉(xiāng)之間。老君灘被稱為“灘王” ,全長4.63公里,有4個梯級險灘。灘中亂石密布,大小各異,兩岸高峽絕壁,刀劈斧砍一般,險峻巍峨,被全世界漂流愛好者們視為頂級漂流區(qū)域。在1986年的長江漂流中,老君灘是漂流難度與葉巴灘和虎跳峽齊名的險灘。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圖為柘嶺古道沿線的松溪縣,保存的一塊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南宋交通法規(guī)碑。碑文上書寫著:“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保〝z影/嚴碩)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梭羅碥摩崖造像地點:達州市渠縣報恩鄉(xiāng)
四川盆地有很多紅色的砂巖分布在淺丘、深丘和中低山區(qū),多為幾百米長、一二十米高的山丘陡崖。紅層地貌為開鑿石窟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小型而分散的石窟造像如雨后春筍般在巴蜀大地上拔地而起,這些造像最初多在古道或繁華集鎮(zhèn)的旁邊,隨著時間流逝,交通的變化、經(jīng)濟中心的遷移使得這些石窟散落在山野間。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攝影師記錄下了“快五”諸多與眾不同的行為方式
本文攝影師在2016年底第一次聽到“快五”這個捕獵聯(lián)盟后,便與馬拉瑪魯獵豹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們一起對它們進行了近5年的拍攝記錄。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肯尼亞停飛了所有的國際航班,并關(guān)閉了所有的保護區(qū),除了研究項目人員外,其他人都無法進入保護區(qū)中,所以攝影師在這段時間所記錄到的“快五”就成為了獨家影像。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口岸附近,立著一塊中國的界碑(上圖)。伊爾克什坦口岸原稱為斯木哈納口岸,位于我國西陲第一村、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斯木哈納村。這個口岸通商歷史悠久,曾是我國南疆地區(qū)最大的貿(mào)易口岸。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龍拖灣石窟
地點:成都市蒲江縣蒲硯村
龍拖灣石窟造像位于蒲江縣蒲硯村境內(nèi),這里是四川進入云南和西藏的要道。龍拖灣石窟上有西涼題記,曾經(jīng)被誤認為這里的石窟開鑿于南北朝時期,經(jīng)過中日聯(lián)合考古調(diào)查,證明這里的石窟全部開鑿于中唐時期,從側(cè)面可以反映中唐時期這一地區(qū)的經(jīng)濟繁榮。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現(xiàn)代漂流的裝備更加多樣化,一般采用漂流橡皮艇和皮劃艇。漂流橡皮艇也稱為“大筏子”,是12英尺起的14、16、18英尺的PVC/PU材料的綜合高性能塑料充氣型船只,因體積尺寸不同乘坐4—10人,團隊性多人用艇。皮劃艇即kayak,基本是單人乘坐劃行的皮艇,一般專業(yè)級白水漂流所用是硬質(zhì)PVC硬塑料構(gòu)成(不用充氣),是技術(shù)性單人用艇。老君灘水流量大,且灘里石頭太多,容易導致翻艇,漂流橡皮艇容易翻,因此更適合使用靈活的皮劃艇,但這也對槳手的技術(shù)要求更高。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老照片里的閩道:宋代以后貿(mào)易的興盛,使得福建驛道得到極大發(fā)展
1929年日本攝影師拍攝的福建南平市延壽門樓,始建于元代,是被譽為八閩銅關(guān)的一座代表性建筑,也是閩道中一個重要的中轉(zhuǎn)、交通樞紐。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伊爾克什坦口岸原稱為斯木哈納口岸,曾是我國南疆地區(qū)最大的貿(mào)易口岸
在阿賴山谷從西往東行進,來到最東端的中、吉邊境的伊爾克什坦口岸,再沿著克孜勒河前行,就可進入我國的喀什綠洲了。在伊爾克什坦口岸,眾多車輛正在耐心地等待通過邊檢進入中國境內(nèi)。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萬佛崖
地點:重慶市潼南區(qū)崇龕鎮(zhèn)柿花村 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顯微鏡下的嗜鹽菌
Halobacterium salinarum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寬闊的阿賴山谷,有足夠的“胸懷”容納南來北往的客商和軍隊
寬闊的河谷,發(fā)育了面積廣大的河谷草原,再加上周邊的高山草甸,使得阿賴山谷成了中亞地區(qū)一個非常適合發(fā)展牧業(yè)的地區(qū)。特別是在歷史上,絲綢之路上的眾多商旅,以及許多進行重要軍事行動的軍隊,都是取道了阿賴山谷。比如說,西漢李廣利將軍兩次西征大宛;甘延壽、陳湯遠征匈奴郅支單于;唐朝張孝嵩西征,擊敗吐蕃和大食;高仙芝與大食進行著名的怛羅斯之戰(zhàn)后從這里返回安西等。這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阿賴山谷能為過往行人和軍隊提供足夠的糧草。如今,這條河谷仍是中亞地區(qū)一個優(yōu)質(zhì)的牧場。攝影/王彤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 / 王彤
沖相寺定光崖石窟
地點:廣安市廣安區(qū)肖溪鎮(zhèn)沖相村
沖相寺摩崖石窟又稱定光崖石刻,石窟上有題記:隋文帝開皇八年(588年)流江郡守袁君等所立。石窟中最有特點的造像是定光佛,定光佛與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并稱三世佛,定光佛是過去佛,在一些地區(qū)也稱為燃燈佛。佛像有太陽紋背光,據(jù)學者研究,這種背光受到犍陀羅造像風格的影響。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遵循白水運動的規(guī)則,漂流前首先要讀水
老君灘由4個梯級險灘組成,進入第一灘前,所有的槳手首先要讀水。讀水就是進行仔細觀察,評估灘的難度、風險,討論商定過灘線路。第一灘是灘頭一百多米寬、灘尾近三十米的收口斜流灘,落差約20米,灘尾巨浪撞擊到云南側(cè)的石壁,巨響轟鳴,白沫高達近十米,是難度最高的一灘。這條自由奔涌的大江有著自己的脾氣,可惜它終將被困住。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車嶺古道與仙霞關(guān)隘:閩道的險峻,寫在了山民的汗水與石板的凹槽里
圖為寧德市壽寧縣的車嶺古道,修建于明代中葉,道路狹窄,極為險峻。直至今日,古道上的來往貨物還是要靠人扛肩挑。當?shù)孛裰{云:“千年扁擔萬年筐,壓得背駝腰又彎。磨爛兩肩流盡汗,工錢不夠飽三餐”(攝影/賴小兵)。
靈游院石窟
地點:資陽市安岳縣岳陽鎮(zhèn)船形村
安岳縣的靈游院石窟造像大多開鑿于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的中國大地群雄割據(jù),然而地處巴蜀腹地的安岳,似乎遠離刀光劍影,在山崖上開窟禮佛。在這些石窟中,有不少的題記,天成二年(927年),這是后唐年號,后蜀首任皇帝孟知祥雄踞成都。還有廣政七年(944年)年號題記,廣政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年號,說明后蜀時期,蜀地和平,經(jīng)濟發(fā)達,民間才有資金開山鑿石造像。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在漂流的過程中,沖灘最危險也最刺激
槳手深海在江中亂石中選擇線路過老君灘第一灘。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王彤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qū)魚類和兩爬類主要分布區(qū)示意圖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依然要依靠飼養(yǎng)的牲畜,來提供肉類飲食。歷經(jīng)千百年的遷徙與磨難,這個與中國境內(nèi)柯爾克孜族同源的跨界游牧民族,在阿賴山谷找到了生存的避風港灣。攝影/王寧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 / 王寧
大佛沱
地點:宜賓市翠屏區(qū)
在宜賓市翠屏區(qū)岷江左岸的山崖上,有一尊大佛頭像,大佛頭像位于造像區(qū)南面,像高3米,面寬2米,為釋迦牟尼頭像。釋迦牟尼造像在中國石窟中常見,多為全身像,僅開鑿頭像的情況很少見。除了巨大的釋迦牟尼頭像外,此處還有10個長方形龕窟,刻有三佛、七佛、觀音、文殊、普賢、十六羅漢、力士等。此處是為岷江上的回水沱,“沱”是江中水流回旋之地,摩巖石刻造像建造于此,據(jù)當?shù)鼐用窠榻B是為了鎮(zhèn)住江水,因此造像取名為大佛沱。這里曾經(jīng)是歷史上的禮佛圣地,雖時隔千年,仍能感受到造像的氣魄。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地處川西北的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其周邊與四川省的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勿角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貢杠嶺自然保護區(qū)相接壤(上圖?供圖/四川省林業(yè)和草原局)。它們組成了一片連續(xù)的、野生動植物的家園。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據(jù)九寨溝保護區(qū)的調(diào)查研究成果顯示,區(qū)內(nèi)有獸類76種,它們在扎如溝、馬龍里溝、普及龍里溝等區(qū)域的中高海拔區(qū)域,呈現(xiàn)出種類更豐富、數(shù)量更密集的分布規(guī)律(供圖/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千佛崖
地點:重慶市潼南區(qū)崇龕鎮(zhèn)
潼南崇龕鎮(zhèn)這兩處石窟造像相距幾公里,千佛崖在薜家村(本圖),造像43龕;萬佛崖在柿花村(下圖),造像53龕,都開鑿于中晩唐至宋,為民間捐資開龕造像。千佛寺摩崖造像因上世紀50年代修建水庫開采石材被掩埋。2011年8月,因挖取碎石施工被發(fā)現(xiàn),重慶市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對造像本體及附近崖壁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千佛崖的龕窟形制比較多樣,有拱形龕、弧形龕和屋形龕等,龕楣裝飾花紋也豐富而精美,較多的有火焰紋、卷草紋、忍冬紋和聯(lián)珠紋等。千佛寺的晚唐造像題材呈現(xiàn)出愈加豐富多元的態(tài)勢,除常見的佛教造像組合題材外,還出現(xiàn)了同龕內(nèi)釋、道兼具的造像風格,可作為晚唐至宋巴蜀地區(qū)崇拜對象多元化、造像風格去經(jīng)典化的又一佐證。萬佛崖風化較嚴重,精美程度遜于千佛崖。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沖過第二灘,一個側(cè)浪把皮劃艇打翻,槳手深海迅速愛斯基摩翻滾回正。愛斯基摩翻滾是白水槳手的基本能力的技術(shù)門檻。劃艇者穿著防水裙,人艇連為一體,水無法進入船艙,被浪打翻后,劃艇者可迅速采用翻滾技術(shù)把倒扣艇只,重新從水底翻出來,人重回水面呼吸。供圖/何偉(深海漫游)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從公路旁的馬匹和草料,就能感受到這個地區(qū)濃濃的游牧氣息
帕米爾公路(M41)是從費爾干納盆地進入阿賴山谷的交通要道。從奧什出發(fā),沿著這條公路向南翻越阿賴嶺,就可以進入阿賴山谷。帕米爾公路始建于19世紀末的英俄“大博弈”時代,前身是一條馬車道,目前的道路走向與100多年前并無多少變化。在這條公路旁,有一個小鎮(zhèn)叫古里察(Gulcha),該鎮(zhèn)簡陋的車站被一群馬兒占據(jù),乘車的人只能在外等候了(攝影/王寧)。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 / 王寧
兩岔河石窟
地點:眉山市仁壽縣文宮鎮(zhèn)岔河村
在仁壽縣文宮鎮(zhèn)岔河村的村道邊,有一塊近方形的大石塊,長約10米,寬約8米,高不足4米。在這塊紅色砂巖上,東西北三面刻有諸多佛像,共有42龕261尊,其中還有道教造像2龕12尊。21號和22號龕窟外石壁上刻有題記:唐開元十年(722年)。圖為北面千佛龕窟。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而到了夏季,高海拔的各種蘭花才會次第開放。主要生長在3000米左右海拔林下地帶的抱莖葉無柱蘭(本圖)6月中旬開花,而生長在更高海拔地帶的褐花杓蘭要在7月上旬才開花(下圖)。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孔凡晶 研究員
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
繪圖/郭鼎一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九寨溝的微風細雨中,一只梅花鹿在森林中傲然佇立。目前,四川省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種群,主要分布在若爾蓋、九寨溝一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區(qū)和旅游目的地之一,九寨溝的旖旎風光聞名遐邇,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同樣是一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其中分布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但絕大多數(shù)都隱匿在山水之間,普通人難以發(fā)現(xiàn)。攝影/肖維陽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肖維陽
薩雷塔什是人們往來阿賴山谷的一個重要中轉(zhuǎn)站和給養(yǎng)補充點
小鎮(zhèn)薩雷塔什只有上百座平房,一千多人,要是放在中國,只能算是偏遠地區(qū)的一個普通村莊。不過,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鎮(zhèn),它在阿賴山谷的地位卻不容忽視:位于奧什進入阿賴山谷的入口處,是帕米爾公路上一個很重要的“十字路口”:北連奧什,南抵帕米爾高原的克孜勒阿特山口,東通中國,西連塔吉克斯坦。正因如此,薩雷塔什也是人們往來阿賴山谷的一個重要中轉(zhuǎn)站和給養(yǎng)補充點。攝影/王彤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 / 王彤
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
資料來源:郭永海等《關(guān)于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機制的初步看法》?繪圖/王航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近些年來,包括九寨溝在內(nèi)的諸多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羚牛的野外群體日漸壯大,成為很多保護區(qū)最容易遇見的野生動物之一。羚牛雖然體型粗壯如牛,但它并不是牛,而是一種羊亞科動物。它的角從頭部長出后突然翻轉(zhuǎn)向外側(cè)伸出,然后折向后方,呈扭曲狀,故又稱扭角羚。它們常棲息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帶,冬季又遷移至海拔2500米以下的針葉林中的多巖區(qū)。攝影/李婧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李婧
即使是無人機的高空視角,也無法完全拍攝出阿賴山谷這條長約200公里、寬至20公里的巨型寬谷的恢宏氣勢。這張航拍圖片展示的,只是阿賴山谷的一部分:畫面右側(cè)的道路,就是隋唐絲綢之路的中道,如今已修成了平整的公路;公路左側(cè),蜿蜒流淌的是克孜勒蘇河,它下切的是“紅層”大山——外阿賴嶺,因此河水的顏色也變成了紅色。在歷史上,絲綢之路中道是一條連接東西方之間最短的通道,因此位于該線路上的阿賴山谷,對于古代中國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攝影/王寧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 / 王寧
龍門山石窟
地點:巴中市巴州區(qū)三江鎮(zhèn)
龍門山石窟位于巴中市巴州區(qū)三江鎮(zhèn)龍門村,這里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倉道之水道的必經(jīng)之地。米倉道在今陜西漢中市南鄭區(qū)南,位于川陜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是入蜀要道,路皆險峻。沿著米倉古道,佛走進了巴中。在整個巴中地區(qū),摩巖造像石窟分布廣泛,其中龍門山石窟在四川石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圖為造像的龕楣。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我國鹽湖地理分布統(tǒng)計圖
資料來源:鄭喜玉等著《中國鹽湖志》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點將臺石窟
地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疊溪鎮(zhèn)較場村
點將臺是一塊高約7米,周長約40米的橢圓形巨石,屹立在較場壩臺地中央(現(xiàn)疊溪鎮(zhèn)小學內(nèi))。巨石東北壁和北壁上殘存有唐代佛教摩崖造像。相傳唐太宗時,女將樊梨花率軍反擊西番軍隊,曾在此巨石上點兵,故此得名。點將臺唐代造像題記豐富,年代清楚,均為唐貞觀四年(630年)所造。由此可見,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有可能成為藏式造像與漢式造像風格相互影響的重要過渡區(qū)域。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源補給與排泄示意圖
資料來源:丁宏偉等《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的機理分析》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四新村大佛
地點:眉山市仁壽縣黑龍灘水庫
黑龍灘水庫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是一處風景秀美的度假區(qū)。2020年5月,為了緩解春旱,黑龍灘水庫放水用于灌溉,水位陡降達到建庫以來的最低水位。水庫邊的山崖上露出了一片石刻造像,經(jīng)文物部門鑒定,石窟為唐代彌勒坐佛,旁邊還有千佛龕窟。隨著水位上漲,這些摩崖造像又淹沒于水中了。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經(jīng)實地考察確認,克孜勒蘇和克孜勒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就在阿賴山谷的通木倫山口
阿賴山谷里有兩條同名的“紅水河”,其中一條叫克孜勒蘇河,向西流淌,匯入瓦赫什河(屬于阿姆河水系);另一條叫克孜勒河,向東流入中國境內(nèi),最后匯入塔里木河(屬于塔里木河水系)。它們幾乎是在一條直線上朝相反的方向流淌,其分水嶺位于何處,成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本文作者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兩條河流的分水嶺就在阿賴山谷的通木倫山口,具體位置是在新、老兩條公路的交叉口,并測得了精確的經(jīng)緯度和海拔(北緯39°38'54.2"、東經(jīng)73°38'36.3",海拔3530米)。圖為通木倫山口衛(wèi)星影像圖。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從雪山之巔到河谷叢林之間(攝影/桑吉),九寨溝擁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等豐富的植被類型,所以也養(yǎng)育了種類繁多的鳥類。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桑吉
福建古驛道分布手繪圖
資料來源: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
手繪原圖/池志海?重繪/劉震宇
驛道是古代地方聯(lián)絡中央的專用交通線,即古代的官道。福建的山地占了全省面積的90%左右,眾多河流切割大山,所形成的山間盆地、低山、丘陵等,成為當?shù)厝嘶顒拥闹饕獔鏊偷缆吠ㄐ刑?,素有“蜀道難,閩道更難”之說。按照最終目的地的不同,一些學者如福建博物院副院長樓建龍等,將福建古道分為五級:第一級是通京驛道(即官馬大道)或通省驛道(即官馬支道,或稱主驛道、省道);第二級是縣際通道(次驛道、大道),其中多數(shù)是通郵的驛道。以上兩類道路統(tǒng)稱為“官道”;第三級是縣際間的次要道路(縣道);第四級是連接鄉(xiāng)鎮(zhèn)與大型村落的道路(鄉(xiāng)道);第五級是遍布鄉(xiāng)村之間或村域內(nèi)外的村道。本圖繪制的,是福建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古道路線,以及沿途主要的關(guān)隘、驛站、橋梁、渡口、路亭等重要道路設施。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就分布范圍看,除了中國,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也有玫瑰湖,如澳大利亞、塞內(nèi)加爾、坦桑尼亞、西班牙、玻利維亞等國。這些國外的玫瑰湖分布,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基本分布在沿海地區(qū),二是大都屬于溫暖型鹽湖(冬季氣溫在10℃—20℃)。我國的玫瑰湖分布,則與國外有著較大差異:首先,我國玫瑰湖大都分布在西部內(nèi)陸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其次,我國玫瑰湖基本屬于冷涼型鹽湖(冬季氣溫低于0℃—10℃)。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冉亨軍
從更大的地理空間看,福建與江西、浙江交界處的武夷山與仙霞嶺等山脈中,分布有非常密集的古道和關(guān)隘(見地圖)。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在了無生機的沙漠深處,竟有一個斑斕絢麗的玫瑰湖世界
拍攝地點:內(nèi)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這是深圳攝影家王琛,在8月份的一天,乘坐直升機航拍巴丹吉林沙漠,偶然發(fā)現(xiàn)的一個即將干涸的鹽湖。鹽湖呈現(xiàn)出的大片紅色及其他顏色,令見多識廣的王琛也感到驚訝萬分:看似了無生機的沙漠深處,竟然隱藏著一個如此斑斕絢麗的世界。這種以紅色色系為主色調(diào),同時間雜其他顏色的彩色湖泊,被稱為“玫瑰湖”,是在我國和世界其他某些國家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出現(xiàn)的珍稀景觀。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就自然環(huán)境而言,阿賴山谷有著中亞干旱區(qū)罕見的優(yōu)越條件
從成因來說,阿賴山谷這條巨型寬谷,是在一個大斷裂帶上發(fā)育而成(見左側(cè)地圖),后再經(jīng)冰川“刨蝕”作用,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U形谷(下圖繪圖)。圖為塔里木盆地西部和阿賴山谷東部地質(zhì)略圖。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快五”這個“殺手聯(lián)盟”想要維系,還必須面對來自內(nèi)部的斗爭
除了有“外患”,“快五”的生存還有“內(nèi)憂”。由于不是一母同胞,它們?nèi)鄙俟餐砷L過程中的親情,所以為了食物分配權(quán)和交配權(quán)的爭奪而發(fā)生的內(nèi)訌也會更激烈。圖為攝影師拍到的M70和一只雌性獵豹進行交配的情景,旁邊則有未取得交配權(quán)的M72等聯(lián)盟成員。并且M58的睪丸曾受傷,科學家推斷是因為“快五”內(nèi)部爭奪交配權(quán)致使M58負傷。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清道光—同治時期驛站信息流動網(wǎng)絡示意圖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古鹽田有著迷人的巧克力色,看起來很像玫瑰湖的一個“變種”
拍攝地點: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āng)
從高空俯瞰,傳承千年的古鹽田猶如網(wǎng)格狀的棋盤,與旁邊洶涌澎湃的瀾滄江水相依相伴,構(gòu)成了一幅奇特的畫面。這些鹽田,是當?shù)厝嗽诙盖偷臑憸娼瓖{谷坡地上,像拼搭積木一樣,搭建起來的一個個土木結(jié)構(gòu)平臺。鹽田水體呈現(xiàn)出的巧克力色,如夢如幻,使得鹽田看起來很像是玫瑰湖的一個“變種”。但事實上,這些鹽田并不能稱為玫瑰湖。這是因為:首先是水體性質(zhì)不同,古鹽田是人工建筑起來的,不是自然形成的鹽湖,不能稱為“湖泊”;其次是色彩成因不同,玫瑰湖水體的顏色主要是由生物因素產(chǎn)生,而古鹽田水體色彩主要歸因于巖石、土壤的色彩。攝影/鐵丐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鐵丐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由于地處中國雉類資源最豐富的橫斷山區(qū),九寨溝內(nèi)分布著十多種雉類。高海拔地帶分布著綠尾虹雉(攝影/劉璐)、紅喉雉鶉(下圖?攝影/冉亨軍)等雉類,而紅腹角雉、藍馬雞等雉類則在偏低海拔的森林中活動。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劉璐
解池令人眼花繚亂的水體顏色,是由不同的水生物產(chǎn)生的
在宋代時,當?shù)厝嗽鸭t色的解池稱之為“蚩尤血”。解池在不同季節(jié)(圖為9月份拍攝,下圖為3月份拍攝?攝影/楊建峰),鹽湖內(nèi)被分割在不同區(qū)域的一塊塊鹽池,由于處于不同的產(chǎn)鹽階段,其水體的化學成分存在很大差異,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而產(chǎn)生了不同的水體顏色。一般而言,嗜鹽菌會形成紫紅色的水體;杜氏鹽藻形成粉紅色水體;小球藻、小杜氏藻、螺旋藻等,形成綠色水體;而硅藻、杜氏鹽藻等多種藻類混合,則會形成黃色水體。攝影/黨永立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黨永立
侯楊方
教授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繪圖/郭鼎一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在得到保護區(qū)管理部門許可后,研究人員給“快五”中的M58安裝了GPS頸圈,通過一年的跟蹤記錄,畫出了“快五”的活動范圍(地圖紅線內(nèi)區(qū)域),相比于一般獵豹70多平方公里的活動范圍,“快五”的活動范圍明顯大了很多,達到了600多平方公里。而相比于一般獵豹以捕獲中小型動物為主,“快五”的獵物目標往往是大中型動物??茖W家分析這非常有可能是因為捕獵聯(lián)盟的成立讓“快五”的自信大大提升,獵物也向大中型動物轉(zhuǎn)變。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快五”展現(xiàn)出了獵豹捕獵的眾多新方式
“快五”的出現(xiàn)讓人們得以觀察到獵豹捕獵的眾多新方式,比如它們采取定向圍獵戰(zhàn)術(shù),由一只獵豹率先接近一群獵物,使得獵物群緊緊靠在一起,其余的獵豹則在幾十米外列陣跟隨,然后率先接近獵物的獵豹躍過獵物群,從前向后突然佯攻,獵物被逼跑向其余獵豹的方向,由其余獵豹完成捕獵。本圖及下圖展現(xiàn)的就是一組“快五”捕獵的全過程。如果有成員并未參與捕獵,那么它就必須得到其他成員同意后才能擁有進食權(quán)。通常,圍獵戰(zhàn)術(shù)是獅群常用的,“快五”是在成長過程中通過觀察獅群的捕獵學習到了這樣的方式,還是本能地認知了這種機會最大化的捕獵方式,還不得而知。并且“快五”圍攻的獵物多是大中型動物,這可能出自它們對捕獵能力的自信,但是圍獵大中型動物也加大了它們受傷的風險。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作為九寨溝山水美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海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保護區(qū)管理局一直對海子的水質(zhì)、水生環(huán)境和藻類等進行著嚴密的監(jiān)測研究(攝影/肖維陽)。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肖維陽
從衛(wèi)星影像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阿賴山谷有著驚人的長度和寬度
阿賴山谷位于吉爾吉斯斯坦的最南端、帕米爾高原的最北緣,緊鄰中國新疆的最西端,是中國進入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最便捷的一條“走廊”通道。從這張衛(wèi)星影像圖上可以看出,阿賴山谷的長度和寬度都是非常驚人的:它東起中、吉邊境的伊爾克什坦口岸,西至吉、塔邊界的卡拉梅克,東西延伸近200公里,南北寬20公里。山谷兩側(cè),有兩條高聳的山脈夾峙:北邊為阿賴嶺,南邊為外阿賴嶺,它們都屬于帕米爾高原。雖然被許多冰雪覆蓋,仍能看出外阿賴嶺醒目的紅色砂巖地貌,綿延了數(shù)百公里。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師拍攝和記錄到的影像為研究項目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唐軍
清代東部地區(qū)官馬大道分布圖
資料來源:中國公路交通史編審委員會編著
《中國古代道路交通史》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2013年—2021年1月,馬拉瑪魯獵豹研究項目及攝影師記錄到的獵豹捕獵次數(shù)
注:攝影師在2017年前拍攝其他獵豹,2016年底開始專注拍攝記錄“快五”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九寨溝所在的橫斷山區(qū)是杜鵑、蘭花、綠絨蒿等植物最重要的分布區(qū)之一,而且不同的種類會在不同時期分批開放。初春時節(jié),杜鵑就開始在河谷綻放(攝影/李婧)。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李婧
樓建龍 福建博物院副院長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館長 繪圖/郭鼎一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李振文
相比于其他獵豹及捕獵聯(lián)盟,“快五”的獲獵成功率明顯提升
馬拉瑪魯獵豹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伊蓮娜通過獵豹身上的斑點對東非草原上的獵豹進行了識別和觀察(圖圈起來的部分為M71和M72兩只獵豹的斑點特征),發(fā)現(xiàn)馬賽馬拉所有獨行獵豹和捕獵聯(lián)盟的捕獵平均成功率是23%,這已經(jīng)是食肉動物中非常高的成功率了,而“快五”的平均捕獵成功率則達到了33%(下表),這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為了提高生存幾率,有可能是非血緣關(guān)系的5只獵豹組成捕獵聯(lián)盟的重要原因。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漫天飛雪中,一只藍額紅尾鴝停落在一片報春花之間的巖石上。九寨溝保護區(qū)整體海拔較高,尤其是很多山嶺的海拔高度都超過4000米。這些區(qū)域的植物種類相對較少,但是數(shù)量卻比較龐大。尤其是很多高山花卉,春季時會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nèi)集體開放,讓高寒貧瘠的裸巖地帶迸發(fā)出勃勃生機。攝影/李婧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李婧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安放在保護區(qū)內(nèi)的大量紅外觸發(fā)相機,不僅拍攝到很多像斑羚(圖③ 攝影/李晟)這種行蹤隱秘的動物,同時為保護區(qū)工作人員了解獸類的分布規(guī)律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圖② 攝影/桑吉)。其實很多獸類都有自己的活動規(guī)律,例如豹貓(圖⑤)會在夜間出現(xiàn)在村寨周邊活動;林麝(圖④ 攝影/唐軍)主要在最偏遠的密林之中活動;而小熊貓(圖① 攝影/冉亨軍)則會在晴天時候爬到大樹上曬太陽。圖為圖①小熊貓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冉亨軍
梅花水道:密如蛛網(wǎng)的閩道,最后會于閩江而完成了通江達海的使命
這是閩江入??诘拿坊ㄋ?。歷經(jīng)艱難、翻山越嶺的古人,從密如蛛網(wǎng)的不同古道,紛紛會聚閩江,形成了通往閩江下游入海口福州的陸路通道。對于福建人來說,切割崇山峻嶺的閩江水系,雖然也是一張密集的交通網(wǎng)絡,溝通了各個偏僻鄉(xiāng)村,但是由于該水系的許多河段水流湍急,河道狹窄,行船風險極大,因此,當?shù)厝说某鲂懈噙€是依賴各種道路。不過,這些陸路通道最終仍會與閩江發(fā)生千絲萬縷的緊密聯(lián)系,依托閩江水系的強大航運能力,最后完成通江達海的使命。攝影/阮任藝?陳映輝
在阿賴山谷放牧的吉爾吉斯牧民,仍然延續(xù)著祖輩們的生活習俗
在阿賴山谷旅行,不時可見到在此放牧的吉爾吉斯牧民,他們的生活與祖輩們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住房仍然是簡易的白色氈房。碰見陌生人來訪,小女孩有一些害羞(攝影/雷東軍)。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 / 雷東軍
在肯尼亞的馬賽馬拉保護區(qū)內(nèi),由M58、M70、M71、M72和M73 五只雄性獵豹組成的捕獵聯(lián)盟,是迄今為止被觀察到的個體數(shù)量最多的獵豹捕獵聯(lián)盟,它們被科學家命名為“快五”(Fast Five)。在以往的記錄中,雌性獵豹往往單獨捕獵,一母同胞的兩三只雄性獵豹則有可能形成捕獵聯(lián)盟,但是,M58、M70和M71、M72和M73卻分別來自于三個不同的家庭,非血緣關(guān)系的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捕獵聯(lián)盟、最多的捕獵聯(lián)盟個體數(shù)量都讓“快五”成為了馬賽馬拉保護區(qū)內(nèi)的一個傳奇。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驛站、碑文與路亭:守望、見證了千年古道的繁華及榮耀
福建古道延續(xù)千年的繁華及榮耀,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記憶和遺物,比如說驛站、碑文、路亭等。圖為著名的漁梁驛(原建筑已毀,后重建),是仙霞古道繁盛時期的一個縮影。該驛站始設于唐代,延至明清,號稱古代中原入閩第一驛站。千百年來,在此驛站發(fā)生的戰(zhàn)事綿延不斷,眾多文人墨客經(jīng)此驛站也留下了大量的詩篇美文。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回首的“金孔雀”:廈門暖夜燈柱畫出了“天上的街市”
2020年5月10日晚,廈門出現(xiàn)的暖夜燈柱非常壯觀,整體形態(tài)猶如“孔雀回首”,是一次世界級的燈柱現(xiàn)象。廈門島的街道夜景,被大氣冰晶反射到高空,街道、港口的輪廓清晰可見。天上的圖案與地面夜景輪廓近乎一致(注:空中燈柱圖景為地面的鏡像),璀璨的廈門燈火和天空中的金孔雀彼此輝映,十分神奇。攝影/袁泉?標注信息提供/李亞鴻?黃滕宇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就自然環(huán)境而言,阿賴山谷有著中亞干旱區(qū)罕見的優(yōu)越條件:位于西風帶,年降水量三四百毫米,周圍雪山還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冰雪融水補給,因此區(qū)域內(nèi)氣候濕潤,水草豐茂,適合牧業(yè)的發(fā)展。正因如此,歷史上,寬闊的阿賴山谷就是中國與費爾干納盆地之間的一個重要通道,承擔了溝通東西文明的重任。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桑吉
串珠狀玫瑰湖的出現(xiàn),在遍地黃沙的大漠中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美
拍攝地點:內(nèi)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在天空航拍的深圳攝影家王琛又有了驚喜的發(fā)現(xiàn):一個大型鹽湖在干涸的過程中,逐漸演化為數(shù)個串珠狀的玫瑰湖。這些玫瑰湖以白色鹽堿“打底”,眾多酒紅色的斑塊點綴其間,恰似一幅渾然天成的抽象派繪畫作品。由于巴丹吉林沙漠的地下存在一條巨大的斷裂帶,而這條斷裂帶又具有良好的導水性,因此為沙漠里的許多湖泊提供了持續(xù)不斷的水源補給。從下面的地圖和繪圖中,我們也能看出,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一個地勢較低的盆地中,周圍有山脈圍繞,因此周邊的地下水能夠向沙漠匯集,從而為沙漠中眾多湖泊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近年我國燈柱天象分布示意圖
自2013年以來,在全國天象愛好者的共同探索下,已初步統(tǒng)計出中國燈柱現(xiàn)象的總體地理分布概況。未來,預計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的暖夜燈柱記錄還會增加,而青藏高原與西南地區(qū)的寒夜燈柱現(xiàn)象也十分值得關(guān)注,若出現(xiàn)新的記錄,將填補一些地區(qū)的空白。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武夷山古道:如同密集的毛細血管,承擔著山地大省的物流運輸
至今,在武夷山的許多小道上,依舊還有茶農(nóng)像他們的祖輩一樣,肩挑茶葉,穿行其間(下圖?攝影/吳軍)。橫亙在福建與江西兩省之間的武夷山,是阻礙福建與中原進行交通往來的主要屏障。歷史上,除了那條翻越武夷山、連接福州與南昌的官馬大道之外,散布武夷山間的,更多是方便當?shù)匕傩杖粘3鲂?、寂寂無名的山間小道。它們跟福建其他地區(qū)的各類古道一起,如同密集的毛細血管,承擔著這個山地大省的物流運輸。左頁這張清道光—同治時期福建驛站信息流動網(wǎng)絡示意圖,是將任意兩個驛站相連,形成的網(wǎng)絡幾乎覆蓋了福建全省。任何兩個驛站之間,均可通過密集的驛站網(wǎng)絡,進行直接或間接的人、物、信息的交流。這張圖也直觀地反映了驛站與驛道在福建交通中發(fā)揮的作用。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李晟
楓嶺關(guān):閩浙贛三省交界一帶的重要關(guān)隘代表
楓嶺關(guān)位于閩浙贛三省交界處的浮蓋山麓,關(guān)門1米多寬,3米多高。楓嶺關(guān)所在的古驛道為仙霞古道的一部分,長約兩公里,是浦城縣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道之一。唐貞元年間,日本高僧空海法師渡海入閩,走仙霞古道,經(jīng)楓嶺關(guān),北上中原求學取經(jīng),后開創(chuàng)了日本佛教的真言宗?,F(xiàn)在楓嶺關(guān)旁的空海閣,便是為紀念空海而建。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帕米爾公路上,也能見到一些大貨車和拉著草料的農(nóng)用車經(jīng)過(攝影/雷東軍)。從公路旁的馬匹和草料,人們就能感受到這個地區(qū)濃濃的游牧氣息。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攝影 / 雷東軍
“快五”捕獵能力雖強,但生存卻也面臨著外來威脅
由于“快五”一起行動的目標大,它們捕獵的行為企圖很容易被識別,所以它們會被一些偷竊寄生類動物跟蹤,一旦“快五”捕到食物,偷食高手們就會在“快五”精疲力竭時搶奪食物,有時候“快五”只是做一些象征性的反抗就放棄了。攝影師就曾多次記錄到“快五”的獵物被獅子(上圖)和鬣狗(下圖)搶走。之所以會輕易放棄,一方面是因為捕獵體能消耗大,獲獵后,“快五”都已筋疲力盡。而另一方面則有可能是它們對于自身捕獵能力的自信,丟了獵物也不在乎,如果和偷竊寄生類動物爭斗,反而會有受傷的風險?!翱煳濉钡纳婷媾R著外來偷食高手的威脅。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圖為仙霞嶺上的第二關(guān),關(guān)隘下的仙霞古道石板路已被歲月磨蝕得斑駁、凹陷。古道所行經(jīng)的仙霞嶺,橫亙于閩、浙、贛三省之間,以險峻著稱,人稱“飛鳥能渡,匹馬難施”。千百年來,人們肩挑著絲綢、瓷器、茶葉和其他土特產(chǎn),將這條險峻山道,變成了閩浙之間最重要的一條商旅大道。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寒夜燈柱,不僅僅屬于北方
寒夜燈柱不僅出現(xiàn)在寒冷的北方,在緯度較低的高原地帶也可能擁有類似的氣象條件。目前,包括云貴高原在內(nèi),尚未有過寒夜燈柱現(xiàn)象記錄的地區(qū)有望在將來打破我國寒夜燈柱的分布南限。圖為目前我國寒夜燈柱的最南記錄,2020年4月18日0時出現(xiàn)在四川新都橋黑石城。
攝影/陳忱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陳忱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據(jù)保護區(qū)的監(jiān)測結(jié)果顯示,火花海、蘆葦海等海子是魚類和兩棲爬行類動物種類及數(shù)量都比較高的區(qū)域,水中生活著大量的嘉陵裸裂尻魚(攝影/巫嘉偉),西藏山溪鯢(下圖)則隱匿在溪流的石縫之中。
不只是旖旎風光隱匿在九寨溝山水間的美麗生靈
攝影 / 巫嘉偉
仙霞嶺:古道關(guān)隘的險峻,在航拍圖上顯露無疑
從這張航拍圖上,可以看到仙霞嶺上關(guān)隘的險峻:山頂上,依次分布著第二關(guān)(因航拍角度問題,二關(guān)被樹木遮擋住了)、第三關(guān)和第四關(guān)。第一關(guān)則在山的北麓,也被遮擋住了。畫面遠處從江山市保安鄉(xiāng)旁邊經(jīng)過的高速公路,宣告了許多古老閩道在交通意義上的終結(jié)——目前古道更多是人們觀光、懷古的地方。歷史上,自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后,中原入閩路線多經(jīng)運河到達錢塘江,再溯江而上至江山市清湖渡,改行陸路,翻越仙霞嶺到浦城城關(guān),這段江山至浦城的200多里道路,就是仙霞古道。右頁的衛(wèi)星影像圖,可以從更大范圍來審視仙霞嶺周邊關(guān)隘的地貌情況。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徐古摩崖造像
地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木蘇鎮(zhèn)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茶馬古道西路松茂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這里是軍旅商賈進出四川盆地到甘肅和青海的要道,吐蕃曾統(tǒng)治過這一地區(qū),這里的石窟造像風格有融合之處。圖是在黑水縣黑水河畔木蘇鎮(zhèn)境內(nèi)的唐代石刻,題材有一佛二弟子,釋迦佛、二世佛、西方三圣、觀音等造像的衣紋有明顯的吐蕃風格,體態(tài)豐滿的造型又帶明顯漢式造像風格。攝影/袁蓉蓀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燈柱天象原理示意圖
燈柱的原理其實十分簡單:在較為平穩(wěn)的大氣條件下,無數(shù)大氣冰晶像一面面小鏡子,反射燈光到遠處的觀察者眼中,人眼即在被反射后光路的反向延長線方向看到燈光的虛像。隨著冰晶在氣流中輕輕搖曳,就像微有波瀾的水面倒映的燈光會變長變寬一樣,空中燈光的虛像也被分散成柱狀。如果大氣中的冰晶運動過于激烈,燈光的虛像則會擴散到難以成形,無法形成燈柱奇觀。根據(jù)冰晶分布的情況不同,寒夜燈柱既可能連天接地,也可能浮在空中,但氣候溫暖地區(qū)的暖夜燈柱則只可能出現(xiàn)在高空中(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降低約6℃,為高空冰晶的存在提供了條件)。如廈門暖夜燈柱便分布在約3000-5000米的高空。繪圖/張洵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成都城市形象的新篇章
成都雪山天際線暢想圖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這一點,現(xiàn)在提及成都,除了“熊貓”和“火鍋”,“雪山”這個關(guān)鍵詞也和成都關(guān)聯(lián)了起來?!俺啥?,世界上罕見的能看到6000米級雪山的特大城市?!?017年,本文作者曾經(jīng)這樣介紹過成都。近幾年來,不論是在官媒還是在個人頻道上,有關(guān)“在成都遙望雪山“的報道和分享層出不窮?!把┥较碌某啥肌边@一城市形象的成功建構(gòu),是新媒體時代一次典型的“小眾逆襲”傳播事件,一小群人的興趣和激情最終掀起了一股浪潮,帶來了成都城市形象的革新,在成都名片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繪圖/許航?苑波?王航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夏季的額吉淖爾,水面呈現(xiàn)出了令人驚詫的炫目色彩
拍攝地點: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
8月的盛夏,已有部分面積被圍墾為鹽田的額吉淖爾,因為強烈的蒸發(fā)作用,水體鹽度達至峰值,水面呈現(xiàn)出了令人驚詫的炫目色彩。額吉淖爾位于東烏珠穆沁旗西部的古湖盆內(nèi),發(fā)源于東南部蘇克斜魯山的伊和吉仁郭勒、錫林郭勒等河流,匯入了這個盆地,形成大片沼澤地和鹽湖、堿湖,其中以額吉淖爾面積最大。額吉淖爾所產(chǎn)的大青鹽遠銷外地,《本草綱目》也有記載。攝影/李南洲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李南洲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民間力量,構(gòu)建起了成都與雪山的親密聯(lián)結(jié)
“在成都遙望雪山”群中,集合了一群熱愛攝影的群友們?!把┥饺骸睆囊婚_始的十幾個人,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幾千人的規(guī)模;“遙望雪山”從這十幾個人的興趣,發(fā)展成了成都的新名片。群友們用相機和文字,樹立并推廣了“雪山下的成都”形象。他們印證了一點:“這一代的話語權(quán),在網(wǎng)絡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人手里。”
“雪山群”部分聊天內(nèi)容截屏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本文作者在個人微博上轉(zhuǎn)發(fā)了“雪山群”群友的照片,引發(fā)了廣泛討論。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在成都蒲江縣向文軍(左一)家中采訪向文軍?攝影/蔡東興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攝影 / 蔡東興
富含胡蘿卜素的杜氏鹽藻不僅能讓鹽湖變紅,也是一種極富營養(yǎng)的食品
杜氏鹽藻是能讓鹽湖變紅的另一種生物。它屬于綠色微藻,是一種在尾部具有鞭毛的單細胞真核藻類,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耐鹽的真核生物之一(本圖上部分為顯微鏡下的單個杜氏鹽藻,下圖為顯微鏡下的杜氏鹽藻群體)。當水體鹽度增高時,鹽藻內(nèi)部會積累一種紅色物質(zhì)——β-胡蘿卜素,同時還會生成大量的丙三醇,借此提高生物體內(nèi)細胞的滲透勢,增強細胞的抗鹽能力(本圖下部分為杜氏鹽藻的鹽適應性策略示意圖,資料來源:Aharon Oren《嗜鹽微生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繪圖/王航)。因為富含胡蘿卜素及高蛋白,杜氏鹽藻還可以被開發(fā)為人類的食品。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攝影 / 張晗
長漂VS現(xiàn)代漂流,裝備變了,江河也變了
1986年9月30日,彝族姑娘吉胡·阿薩和宋元清、楊斌兩名男隊員一起,乘坐“中華勇士號密封船”,漂過了老君灘,他們的名字也因此傳遍了全世界。吉胡·阿薩是唯一的女漂流隊員,年僅22歲,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由于老君灘的漂流難度太大,隊員采用了特殊的密封艙,形狀如飛碟,周身封閉。人進入后,扎住入口,抱住氣柱,靠艙內(nèi)的氧氣袋呼吸。密封船遠比它看上去危險,由于無法操控,人在船里只能聽天由命,既不能躲避礁石,也停不了船。與長漂時相比,現(xiàn)代漂流除了裝備發(fā)生了變化,江水也不如往昔自由、洶涌。由于上游烏東德水電站對泥沙的沉淀,老君灘的江水變得清澈,水量也變小。攝影/趙堅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攝影 / 趙堅
“雪山群”線下分享會現(xiàn)場
攝影/李春林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西嶺千秋雪”論戰(zhàn):海市蜃樓與雪山實景之爭
時間回溯到“在成都遙望雪山”事件鋪展開之前,大約在2008年左右,網(wǎng)上有幾個熱鬧的帖子,討論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是實寫還是虛寫,杜甫究竟有沒有看到過雪山。一方認為杜甫看到的是海市蜃樓,另一方則認為杜甫看到了雪山實景。一場深入的討論總是有賴于幾個較真而又嚴謹?shù)娜说膱猿郑w華就是其中一位。他經(jīng)過一番計算和大量的資料分析,論證得出“杜甫見過雪山,他筆下的‘西嶺’指的是四姑娘山”這一結(jié)論。繪圖/許航?苑波
圖為杜甫于草堂前遙望雪山暢想圖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尋找“遙望雪山”的最佳觀測點,就像一個地圖開荒的過程
“雪山群”由群主申蕓發(fā)起于2012年,2017年至今,“雪山群”進入了熱鬧發(fā)展的階段。更多的人關(guān)注并參與到了“成都遙望雪山”這件事中來,更多的雪山觀測點位被發(fā)現(xiàn)并分享,“遙望雪山”從成都擴展到了周邊縣市。拍攝過程中,為了避開建筑物和植被的遮擋,尋找制高點是一個常見思路。在成都附近,有兩處天然的制高點,一個位于蒲江縣長秋山,一個位于龍泉山,可以觀測到以城市全貌為前景的雪山天際線長卷。城市中的雪山觀測點更多,有些群友為了方便“追峰”,買房子都選在了西北方向的高樓上,稱它為“雪景房”。圖是2017年9月7日于成都東一環(huán)路九眼橋附近拍攝到的四姑娘山幺妹峰。攝影/廖鐵軍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攝影 / 廖鐵軍
關(guān)注的人越多,能看雪山的天數(shù)越多
雪山一直在那里,以往的報道較少只因沒人著意去尋找它而已。2008年之前,偶爾會有報道提及成都看到雪山,大多被解釋為海市蜃樓。2008年7月,攝影師沈易培在武侯區(qū)洗面橋附近拍攝到了這張圖片,在論壇中引發(fā)了“成都能不能看到雪山”的討論。討論了許久,2012年,申蕓拉了個群,就這么十幾個人,“雪山群”建立了,之后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加入這個“追峰”的隊伍。2017年6月5日,這是歷史性的一天。6月4日晚上,鑒于當晚的天氣情況,群里發(fā)布了公告,預告了明早定有驚艷的雪山群亮相。6月5日當天,全城都為雪山沸騰了。丘寒的成都雪山長卷刷爆朋友圈,趙華的《在成都遙望雪山——一次海王星式的發(fā)現(xiàn)》引爆了閱讀量。2017年至今,能夠觀測到雪山的天數(shù)逐年上升,這與空氣質(zhì)量好轉(zhuǎn)有關(guān),當然更得益于“追峰人”的隊伍擴大。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2017—2020年 在成都遙望雪山記錄
資料提供/張巍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成都遙望雪山經(jīng)典機位(一)長秋山—貢嘎群峰
從成都蒲江縣壽安街道石馬村,這個位于長秋山的觀測點上,可以拍攝到以蒲江縣城和成雅高速為前景的貢嘎雪峰群。攝影/向文軍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成都遙望雪山經(jīng)典機位(二)龍泉山—四姑娘山
龍泉山脈位于成都平原的東側(cè),大體上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約為1000米,最高峰位于成都市東南方向的龍泉驛區(qū),海拔約1051米。圖片拍攝于成都龍泉驛區(qū)同安街道紅旗村,于這處天然的觀景平臺上,可以將成都市區(qū)主要的高樓群盡收眼底,如在建的468米高的成都第一高樓、339米高的電視塔等,高樓林立的城市后方,是一層一層逐漸抬升的山脈,最上方聳立云端的是四姑娘山最高峰——幺妹峰。攝影/嘉楠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攝影 / 嘉楠
幺妹峰(海拔6250米)
拍攝點: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柏合街道
攝影/嘉楠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圖為福州城外的驛站小路。唐朝以前,福建與中原溝通的出省古道屈指可數(shù)。史籍記載的最早入閩道路,是漢武帝攻滅閩越軍隊的行軍路線。宋代以后福建貿(mào)易興盛,交通驛道也得到發(fā)展。福建是一個移民社會,移民的大規(guī)模流動,改變、提升了因地理環(huán)境封閉而形成的道路系統(tǒng),增進了福建與外省的交往。
古閩道 福建的生命線
貢嘎山(海拔7556米)
拍攝點:成都市蒲江縣壽安街道石馬村
攝影/向文軍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大雪塘(海拔5353米)
拍攝點:成都市郫都區(qū)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qū))附近
攝影/任志剛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以雪山為幕,尋找新的成都景觀
“遙望雪山”這個IP是成都人、尤其是成都的攝影人們?nèi)翰呷毫Υ蛟斓囊粋€成都新名片。為了這個IP的生命力,攝影人們不斷探索新的視角,他們有人拓展觀山點位,有人關(guān)注雪山下的成都人和成都生活,以雪山為幕,尋找新的前景,讓雪山融入成都生活的各個角落。林洪就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樣的“新景”,他在成都蒲江縣鶴山街道金溝村附近,以成雅高速為前景,拍到了“戴帽”的蜀山之王——貢嘎。攝影/林洪
給成都市長的一封信:千年雪都 歸去來兮
攝影 / 林洪
只有當你身在江水中,才能真正懂得它的脾氣
進入金沙江,江面急速收窄,兩岸陡峭,水流湍急。金沙江最大的支流雅礱江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內(nèi)匯入干流,由此流量倍增。老君灘由4個連灘組成,且每灘之間的平水區(qū)只有幾十米。而且江中密布礁石,急水流過,不規(guī)則的河道形成紊亂的漩渦。這對漂流愛好者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意味著你剛沖過一個灘,還沒有時間調(diào)整狀態(tài)和節(jié)奏,又將進入下一個灘,如果中途落水,只能“肉漂”過灘,隨波逐流了。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古絲綢之路與途經(jīng)阿賴山谷重要人物線路圖
從歷史上看,阿賴山谷留給后人突出的印象有兩點:一是經(jīng)由阿賴山谷的這條絲綢之路(漢代絲綢北道、隋唐時期絲路中道),是幾條絲路中最順直、最便捷、最安全易行的一條路線,因此阿賴山谷起到了連接中國和地中海、波斯等不同區(qū)域文明,串起我國新疆和中亞許多重要綠洲城市的作用;二是阿賴山谷是大國展示國力的舞臺,反映大國實力的“晴雨表”。從漢唐時期的張騫、李廣利、甘延壽、陳湯、高仙芝,再到近代的斯坦因、斯文·赫定、伯希和、馬達漢等人,他們能在阿賴山谷穿梭往來,進行重要的外交軍事和科考探險活動,表明了一個事實:只有最具實力的大國,才能在阿賴山谷留下歷史足跡。
地圖信息來源/侯楊方《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tǒng)》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西藏扎布耶茶卡鹽湖剖面圖
資料來源:張彭熹著《沉默的寶藏——鹽湖資源》 繪圖/王航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我國內(nèi)陸省區(qū)的鹵蟲地理分布圖
資料來源:馬志珍《中國鹵蟲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解池呈現(xiàn)出令人“陶醉”的酒紅色,其實這是一個被人忽視的“玫瑰湖”
很多人知道,山西運城市有一個巨大的鹽湖——解池,但他們不一定知道,解池其實還是一個“玫瑰湖”。這張圖片展示的是,從高空看,在持續(xù)出現(xiàn)的寒冷天氣下,解池湖面的色彩依舊呈現(xiàn)出令人“陶醉”的酒紅色,不過相比夏天,此時的色彩已趨向于單一。要是趕在炎熱的夏季,較高的鹽度有助于鹽湖內(nèi)多種生物的爆發(fā)式增長,從而讓湖水呈現(xiàn)出姹紫嫣紅般的多樣色彩。攝影/楊建峰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楊建峰
夏季的準吉格德湖呈現(xiàn)出濃郁的玫瑰色,成了名副其實的玫瑰湖
拍攝地點:內(nèi)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在8月的盛夏,位于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準吉格德湖,受湖中水溫、水量和鹽度等因素的影響,湖水變成了濃郁的玫瑰色,成了名副其實的玫瑰湖。對很多人來說,玫瑰湖還是一種陌生的景觀。幾乎很少有人親臨現(xiàn)場,目睹、欣賞這種景觀。即便有人偶然見到這種湖泊,也不一定意識到,這是一種特殊的自然景觀,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其形成背后也有著復雜而隱秘的科學道理。到目前為止,也幾乎沒有人專門把玫瑰湖作為一種景觀來欣賞、研究和報道。攝影/林立鍇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林立鍇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楊建峰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攝影 / 劉麗丹
扎布耶茶卡的瑰麗色彩,來自于湖中杜氏鹽藻和嗜鹽菌的大量繁殖
拍攝地點: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仁多鄉(xiāng)
由于杜氏鹽藻和嗜鹽菌的大量繁殖,扎布耶茶卡湖面的水體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紅色(如圖)。在過去,扎布耶茶卡在人們心目中,還只是一座富含硼、鋰、鉀等多種鹽類礦床的“用斗量金的金湖”。一般人并沒有注意到,這座海拔高達4429米、位置極為偏僻荒涼的鹽湖,竟然也是一座色彩絢麗的玫瑰湖。從扎布耶茶卡鹽湖剖面圖(下圖?繪圖/王航)可以看出,鹽湖富含多種鹽類物質(zhì),湖底表層沉積物從上到下,分別為石鹽、灰綠色黏土(含芒硝、硼砂)、白色芒硝、細粒硼砂、淤泥(含分散狀芒硝)等。攝影/戴筑琨
鹽湖眾多,玫瑰湖少:天上掉下個“浪漫湖”
末代阿賴女王生前最后的照片,是由俄國軍人馬達漢拍攝的
1906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圖中左一)、俄國軍人馬達漢(圖中右一)一行,受到了末代阿賴女王、96歲的庫爾曼江·達特卡的接見。管理阿賴地區(qū)的庫爾曼江,因率部族與俄國侵略者抗爭,而被譽為吉爾吉斯斯坦的“國母”。她的肖像還印在了吉爾吉斯斯坦50索姆的紙幣上(下圖)。馬達漢在自己的日記里如此描述這次會見:“她穿著一件很貴重的用絲綢縫制而且有裘皮裝飾的長袍,這是俄屬突厥斯坦將軍總督送給她的禮物。她的呼吸很沉重,按照吉爾吉斯人的風俗坐在為她專門鋪的皮墊子上。我們的談話是從相互問候及贊揚開始的,她的孫子(圖中右二)為我們做翻譯。”供圖/侯楊方
阿賴山谷 一條連接東西文明的帕米爾河谷
雷玉華
西南民族大學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繪圖/李亞龍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馬賽馬拉的“殺手聯(lián)盟” 獵豹五兄弟組成的 新式捕獵聯(lián)盟
圖為三明市建寧縣黃埠鄉(xiāng)桂陽村的一座路亭,坐落在通往禪尖古道的路旁(攝影/吳軍)。
虛幻的摩天大樓:燈柱天象的光影藝術(shù)
這直射夜幕的光柱可不是造景射燈或探照燈,而是燈柱奇觀。在內(nèi)蒙古根河寒冷冬季的氣象條件下,從地表到空中,大氣中充滿了冰晶,在合適的條件下,這些冰晶將路燈、霓虹燈、車燈全部反射成接天連地的光柱。由于透視效應,光柱在高空相互匯聚,就像延伸的鐵軌隨著距離漸遠,兩條軌道看起來會漸漸接近和交會一樣。攝影/王敬先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王敬先
圖展示的日柱(Sun Pillar)屬最常見冰暈之一。只要留心觀察每天的日出、日落,一年半載內(nèi)幾乎總能發(fā)現(xiàn)一兩次這樣的太陽光柱。若光源由太陽換成燈火,相同的大氣條件便會形成燈柱(Light Pillar)。
攝影/計云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計云
當流星雨遇上夜空燈柱:雙劍合璧,天地交會
雙子流星雨和燈柱光陣,一個墜地,一個指天,二者遙相呼應,自然奇觀的巧遇。如此奇景,之前幾乎從沒有人敢想象。隨著中國攝影師們不斷了解奇云、彩虹、冰暈等大氣現(xiàn)象的知識,并紛紛踏上逐夢之旅,罕見天象的絕妙組合將會不斷被中國攝影師所發(fā)現(xiàn)。攝影/黃丹丹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黃丹丹
寒夜幻境:鉆石塵天氣中的迷離燈柱
鉆石塵出現(xiàn)時,天上地上都像籠罩著朦朧的薄霧,那其實是冰之“霧”,是低溫極寒的標志。在鉆石塵中,大量的大氣冰晶容易帶來寒夜燈柱。若是鉆石塵中的冰晶疏密不均,燈柱也就強弱不勻或是斷續(xù)延伸。正如本圖中所展示的那樣,因為冰晶分布的差異,使得燈柱仿佛被空中的“神秘橡皮擦”抹掉了部分。攝影/金卓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金卓
山野遺珠 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間
攝影 / 袁蓉蓀
天上的“霓虹街道”:地面的絢麗燈光是燈柱天象的“彩妝與盛裝”
燈光的顏色越是豐富、明亮,燈柱就越是絢麗多彩。一些霓虹燈光的色彩組合光怪陸離,于是上空的燈柱色彩也堪稱“魔幻”。這樣的奇觀每次偶然出現(xiàn),都會引起人們的種種爭議和猜想。圖為我國第一次暖夜燈柱記錄,出現(xiàn)在2019年9月14日的山東煙臺。攝影/王延群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王延群
另類的荒野奇遇,宛如科幻電影特效的夜空燈柱
隨著天象愛好者們的深入探索,高寒地區(qū)作為“燈柱勝地”的精彩正在被逐步展現(xiàn)。2018年12月13日深夜,青海茶卡附近的小鎮(zhèn)升起沖天光柱,點亮夜空。這一幕,恰被原計劃深入高原去拍攝流星雨的幾位星野攝影師撞見。青藏地區(qū)燈柱景觀的精彩絕倫,也由此展示在世人面前。攝影/孫思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每年冬季,位于我國北疆的禾木都會出現(xiàn)至少十幾次“寒夜燈柱”。在代表寒冷的鉆石塵天氣里,在無數(shù)大氣冰晶的反射下,路燈、霓虹燈、廣場燈等光源全都化為指天光劍一般的炫麗光柱。凡能偶遇此奇觀的人,皆有“驚艷”之贊嘆。近年來,隨著天象科普在中國的深入,禾木變得更加聞名,開始有人專門來此守望寒夜燈柱。本就以村莊美景而聞名的禾木,因為寒夜燈柱美景的頻現(xiàn),而讓更多人心里“種了草”。攝影/王雪峰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王雪峰
寒夜燈柱vs暖夜燈柱:北地胭脂的美艷與南國仙靈的超逸
內(nèi)蒙古錫林浩特和福建平潭的夜空燈柱,一北一南,不同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形成差異明顯的夜空燈柱景觀,各有迷人之處。
圖中的錫林浩特是我國最著名的燈柱勝地,早在全國天象愛好者社群成立初期,就發(fā)現(xiàn)錫林浩特每年11—12月間幾乎每夜都會出現(xiàn)盛大的夜空燈柱“表演”,讓廣大愛好者們無比羨慕。目前,這里已經(jīng)成為“燈柱粉絲”們最容易夢想成真的地方。攝影/革命
天上的街市 追尋中國南北的“夜空燈柱”奇觀
攝影 / 革命
金沙江云集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白水灘群,老君灘是漂流難度與葉巴灘和虎跳峽齊名的險灘
所謂“白水”,是形容激流卷起白浪的形象說法。水上探索運動如皮劃艇運動、橡皮艇漂流等,因水域性質(zhì)不同可分為平水(無波無浪水域)運動、白水運動和開放水域運動三大類。白水運動即在有波浪白灘的江河中漂流或嬉戲,采用艇只進行江河過白水灘的形態(tài),是劃艇運動中最具備技術(shù)挑戰(zhàn)性及最有樂趣與刺激的一種分支,亦可稱其為激流運動。白水運動的難度一般分六級:入門為1級,2—3級為熟練級,4級則為高難度,5級為超高難度,6級則為人工幾乎不能完成的高危白水灘。老君灘最難的灘難度達到5級。
金沙江老君灘 正在被淹沒的漂流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