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規(guī)模最大、產品最齊全,大連船舶重工成為行業(yè)內的遼老大
大連船舶重工始建于1898年,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建造產品最齊全的船舶制造企業(yè),承擔了軍品和民用船舶的生產制造,設備水平在世界船舶制造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攝影/刁培琪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刁培琪
遼寧主要賞楓地點分布圖
在我國眾多紅葉觀賞區(qū)中,遼寧是少有的楓樹(槭屬植物)占主體的紅葉樹種分布區(qū)。在遼寧省分布的眾多紅葉觀賞地中,遼東紅葉以楓樹為主,遼西則輔以蒙古櫟、紫椴、李樹等。
秋之“楓”情看遼寧
遼塔是大遼王朝由興至衰的歷史見證者
遼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北方佛國”,遼國境內佛塔、寺廟鱗次櫛比,因為過度崇佛禮佛,甚至佞佛,讓驍勇彪悍的契丹民族喪失了勇武精神,寺廟和佛塔的修建耗費了大量國家財富,這也成為遼國力衰退的原因之一。如今木構的寺廟已經(jīng)所剩無幾,很多磚構的佛塔卻保留下來,這些矗立千年的遼塔是一部部無字史書,記錄著那個時代,見證著歷史興衰。上圖為沈陽康平縣的寶塔寺塔。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2017年遼寧省規(guī)模以上裝備制造業(yè)主要經(jīng)濟指標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我國各省市自治區(qū)歷屆奧運會取得的金牌數(shù)量排行
(不含港、澳、臺數(shù)據(jù))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錦州北鎮(zhèn)雙塔又稱崇興寺雙塔,是遼寧古建筑中的精品。雙塔東西對峙,拔地而起,矗立千年,經(jīng)歷了歷代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如今依舊莊嚴古樸,巍峨崢嶸。北鎮(zhèn)市位于醫(yī)巫閭山東麓,自古便是文化積淀深厚的地區(qū),在遼代歷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雙塔前后建成,其中東塔年代稍晚,為遼代晚期所建(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其為金初所建)。它們和遼寧境內其他遼塔一起守望著遼闊的遼沈大地,訴說著大遼王朝遠去的傳說。攝影/馬俊儒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馬俊儒
2017年我國各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TOP10
(不含港、澳、臺數(shù)據(jù))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層林盡染三秋色,無限風光在遼寧
如果說秋之美景在于紅葉,層林盡染之時,總需要或多或少幾片或濃或淡的紅色點綴在斑駁的黃色、綠色之間,才夠味道,那么,紅葉之精魂則在于楓。在眾多的紅葉樹種中,楓以其濃麗明艷的色澤、纖巧秀美的葉形、如霞似錦的姿態(tài)而備受推崇。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一場盛大的楓葉觀賞季,就在遼寧轟轟烈烈地鋪陳開來。從遼東的撫順、本溪、丹東,到遼西的朝陽、葫蘆島,不論是山坡、谷底,還是河畔、路邊,你都可能邂逅霜染紅葉、秋色沉醉的景象。
秋之“楓”情看遼寧
斑尾塍鷸B亞種(L.l.baueri)遷飛時間及路線示意圖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黑土地的別樣豐饒,教育和人才大省
除了“盛產”文藝和體育人才,遼寧的科技人才也表現(xiàn)卓越。例如,中國航空航天界的多位重磅人物都出身遼寧,如王永志、孫家棟、戚發(fā)軔、楊利偉等。在諸多頂尖科研教育機構中,遼寧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遼寧有著深厚的教育底蘊,不僅是全國文盲率第二低的省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也在全國名列前茅。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西露天煤礦,撫順琥珀的“老家”
撫順琥珀出產于遼寧省撫順市的煤礦中,而且絕大多數(shù)都來自同一個煤礦——西露天煤礦。西露天煤礦位于撫順市區(qū)西南,20世紀初開始開采,2017年停產。在110多年的開采歷史中,除了豐厚的煤炭、油母頁巖之外,在西露天煤礦中還發(fā)現(xiàn)了琥珀和煤精這兩種寶石級礦物。封礦之后的西露天煤礦已不復曾經(jīng)的熱鬧,只留下了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2.2公里,總面積達14.52平方公里,開采深度為海平面以下400米的巨大礦坑。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綏中錐子山 迎霜紅葉飄城壕
槭樹在遼西分布較為零散,但遼西許多地方亦有著不輸遼東的壯麗紅葉景觀。這是因為遼西地處華北植物區(qū)系向東北植物區(qū)系與蒙新植物區(qū)系的過渡地帶,除了東北區(qū)系的槭樹,華北區(qū)系的蒙古櫟、紫椴,蒙古區(qū)系的李屬等都有分布。蒙古櫟、紫椴和李屬植物也有著秋日葉片變紅的特性。錐子山,位于葫蘆島市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西溝村,是遼東明長城三路長城的交會點,亦是賞紅葉的佳處。與眾不同的是秋末冬初之時,這里依舊可見紅葉斑斕,因為此地的主要紅葉樹種是更為耐寒的蒙古櫟。
秋之“楓”情看遼寧
馬蹄金
遼陽出土,西漢時期稱量貨幣,數(shù)量稀少,彌足珍貴。馬蹄金為近似圓形,直徑5.1厘米,高3厘米,內凹,中空,狀如馬蹄。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海岸上的“田字格”,凸顯發(fā)展與保護之困
除了鴨綠江口之外,整個遼寧沿海的灘涂濕地,都對來往的候鳥至關重要。不過從衛(wèi)星遙感圖俯瞰遼寧海陸交界的邊緣,很多地方都被碼上了整整齊齊的“田字格”,成為了海產養(yǎng)殖區(qū),圖中的大連瓦房店(本圖)及盤錦遼河口(下圖)沿海只是遼寧海岸開發(fā)的一個縮影。近海水產養(yǎng)殖塘是沿海地區(qū)重要的經(jīng)濟產業(yè)和食物來源。黃渤海地區(qū)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區(qū)的核心停歇區(qū),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經(jīng)濟區(qū)之一,很多城市如大連、丹東、莊河、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等等都在黃渤海岸邊,上億的人口在黃渤海的沿岸生產生活,可以說這里是發(fā)展與保護矛盾最突出的地區(qū)之一。近幾十年間,黃渤海區(qū)域的沿海灘涂整體上已經(jīng)消失了超過50%。盡管一些鳥類會在人工養(yǎng)殖池附近停留,但這些深池畢竟不同于它們熟悉的灘涂,人類的活動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尚未可知。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紅山玉器的“通神”功能,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所特有的
紅山文化玉器的重要性還在于其禮器性質??脊艑W家們曾依據(jù)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雖然高度抽象化,但在廣大分布區(qū)域又基本一致的特點,以為這是受某種固定思維觀念制約的結果,當時稱為“禮的雛形”。后來,學者們歸納出紅山文化墓葬有只葬玉器、不葬或極少葬與生產生活有關的石器和陶器的習俗,即“唯玉為葬”,這同王國維先生釋“禮(禮)”字初意為“以玉事神”高度吻合,這就為玉器的禮器性質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jù)。
圖中的玉鳳是牛河梁第十六地點出土的,出土時被枕在墓主人的頭下,該墓同時出土了玉斜筒形器、玉人等。劉國祥研究員認為,牛河梁第十六地點出土的玉鳳、玉人加斜口筒形玉器的組合是紅山文化晚期最高規(guī)格用玉制度的重要例證。所有這些玉器,都沒有實用價值,而僅作為禮器,具有象征意義。劉國祥研究員曾仔細比較過牛河梁第五地點和第十六地點中心大墓的規(guī)格,他認為,第十六地點的規(guī)格比第五地點要高,而兩個地點的中心大墓所葬之人均是該地點等級最高的人,所以他認為,第十六地點中心大墓的主人才是紅山文化晚期的最高領導人。圖為玉鳳?攝影/??擞?/p>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攝影 / 攝影/??擞?/p>
群星閃耀,中國人文娛生活的精彩擔當
在中國的文藝舞臺上,遼寧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擁有非凡的幽默感和語言才華,常年聚焦著觀眾們的目光。特別是在當下的網(wǎng)絡時代,一些直播、網(wǎng)絡紅人異軍突起。他們攜著東北大地的親和力,敢于出風頭且充滿創(chuàng)意,成為冉冉升起的一代新星。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本(溪)桓(仁)公路,從堿廠鎮(zhèn)到八里甸子鎮(zhèn)及至木盂子,特別是新開嶺至大凹嶺的路段,有著“中華楓葉之路”的美稱,不僅因為公路兩側分布著眾多以紅葉聞名的景區(qū),更因為公路兩側隨處可見丹楓的身影(攝影/董鳳安)。
鳥多蛤少,逐步退化的沿海濕地
在鴨綠江口濕地,途經(jīng)此地的大濱鷸和斑尾塍鷸等涉禽主要以光滑河藍蛤及其他底棲生物為食。2018年4月,發(fā)表在《國際鳥類保育》刊物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通過對鴨綠江口灘涂36個樣點底棲生物的逐年調查,2011年至2016年,光滑河藍蛤的生物量下降了超過99%,盡管對鳥類而言,還有四角蛤蜊(下圖)等其他底棲生物作為選擇,但短短幾年間其主要食物資源的快速下降還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僅候鳥的棲息地在一個接一個地減少,僅存不多的濕地質量也在下滑。圖為鴨綠江口灘涂濕地現(xiàn)狀及底棲生物調查區(qū)示意圖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圖為2012年,文保人員深入興城白塔峪塔地宮的場景,石刻銘文提供了珍貴歷史信息。攝影/陳術石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陳術石
多元歷史人物,濃墨重彩“咽喉省”
遼寧歷史輝煌而悠長,這里不僅是農耕文化、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的交匯地帶,也是諸多族群和民族的碰撞交融地帶。如果說中國的陸域地圖像是一只雄雞,遼寧的地理位置就像是雄雞的“咽喉”。歷朝歷代,文臣武將,開國君主,豪杰梟雄層出不窮,書寫出濃墨重彩的歲月故事。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圖為遼陽博物館保存的永昌雅居金代貨幣窖藏,出土貨幣達10多噸,36種。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新萬金之痛:不復存在的大濱鷸棲息地
位于韓國西海岸中部的新萬金(也稱新萬錦)濕地一度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區(qū)中不亞于鴨綠江口的重要濕地。2006年,盡管備受爭議,新萬金圍海工程還是順利竣工了,一條長達33.9公里的巨大海堤將波濤滾滾的黃海與沿海的灘涂徹底隔開(如圖),這項據(jù)稱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圍海工程創(chuàng)造了近3萬公頃的良田,但也讓在遷飛途中依賴這里停歇的候鳥失去了立足之地,短時間內這里的大濱鷸種群便下降了9萬只,勺嘴鷸等其他鳥類的種群也受到了影響。宏偉的工程所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與要付出的生態(tài)代價之間,究竟孰輕孰重?只能留給時間回答。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遼塔記錄了一個王朝遠去的背影
今天,契丹民族早已遠去,但千年遼塔卻依舊矗立著,它們或是在鬧市,或是在荒野,都默默訴說著千年前崇佛的盛景,成為我們解讀遼代歷史的重要參考。關于遼塔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熱愛它的人去破解。圖為風雪彌漫中的朝陽市鳳凰山的云接寺塔,白茫茫的山野間,高塔聳立其間,成為遼寧獨特的歷史符號。攝影/徐桂明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徐桂明
時代人物,將民族危難扛上肩頭
20世紀上半葉,遼寧因為獨特的地理區(qū)位和地緣因素,諸多時代風云和民族危難在這里上演。這一時期,遼寧涌現(xiàn)出了一批革命家、抗日英雄和愛國將領,顯示出遼寧人的無畏、愛國與擔當。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遼西走廊及“闖關東”路線示意圖
“闖關東”的大批人群部分在遼寧落地生根,其他則以遼寧為中轉站,繼續(xù)深入廣袤的東北大地。
中國歷史上有幾大廊道——如河西走廊、藏彝走廊和遼西走廊等,都是多元族群遷徙和融合的重要區(qū)域。遼西走廊位于與內蒙古、河北接壤的遼寧西部,連接中原和東北,中國歷史上的許多重頭戲都曾在這里上演。
“闖關東”大潮橫跨多個歷史時期,歷時300年,先后有3000多萬來自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民眾或走陸路,或取海路奔赴東北。其歷時之久、規(guī)模之大、人數(shù)之多,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少見的。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在紫外光下,撫順琥珀會呈現(xiàn)藍白、藍紫色的熒光反應
在365納米波長紫外光下,撫順琥珀原石會呈現(xiàn)藍白、藍紫色熒光反應。碳物質外皮包裹薄的部分,也會透出這種熒光反應。碳物質外皮包裹較厚的地方,在紫外光下則呈現(xiàn)黑色或者紫色,但沒有熒光的反應。熒光檢測是檢驗撫順琥珀真?zhèn)蔚闹匾侄巍_@兩張圖(本圖及下圖)就是自然光狀態(tài)下和紫外光下?lián)犴樼甑牟煌瑺顟B(tài)。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遼陽城址兩千多年沒有大變動,在我國古城歷史中實屬罕見
最初的遼陽城名為襄平,始建于戰(zhàn)國晚期的燕昭王時期(公元前3世紀),是當時遼東郡的郡治。襄平地處遼東地區(qū)中部,向西300多公里,越遼河平原,經(jīng)遼西走廊可進入華北平原;向南300公里,可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向東100多公里,過遼東山地和鴨綠江,可達朝鮮半島;向北則是一馬平川的遼河平原與松嫩平原,可長驅直入東北腹地。據(jù)學者考證,兩千多年間,遼陽城的城址沒有太大的變動。這種城市格局的穩(wěn)定與堅固,在我國古城歷史中實屬罕見,尤其是東北,因為部族輪番稱霸,每一次更替,往往都會推倒舊城另起爐灶。像遼陽這樣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改朝換代而依然在原址挺立的,更是少見。圖為遼寧遼陽市衛(wèi)星影像圖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盡管水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意味著可以沒有:同樣位于康平縣的三臺子水庫,水域面積原本有15平方公里,但為了修建光伏設施,大片湖水被排干,變成了工程用地。雖然有調查聲稱水庫下方是開采的礦區(qū),使得水庫變成了危庫,但失去了作為水庫的價值是否等于也無法發(fā)揮其作為鳥類棲息地的生態(tài)功能,值得商榷。圖為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三臺子水庫開發(fā)過程示意圖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襄平布
高不足4.5厘米,寬2.5厘米,重5克左右,是戰(zhàn)國時期流行的一種錢幣,也是燕國布幣中出土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襄平布見證了戰(zhàn)國時遼東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遼陽在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要地位。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劉長春
(1909年—1983年),生于遼寧大連,1932年參加了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10屆奧運會,是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
中國運動員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燕州城山城,是遼東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高句麗山城
燕州城位于遼陽燈塔市西大窯鎮(zhèn)城門口村東石城山上,為公元404年高句麗占據(jù)遼東城后建筑。燕州城下,就是封凍的太子河。這座山城是遼東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高句麗山城,石塊修筑,周長2500米,依山而建。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兵與高句麗守軍在此(當時叫白巖城)發(fā)生過激烈的攻城戰(zhàn)斗。傳說激戰(zhàn)中右衛(wèi)大將軍中箭,唐太宗親自為其“吮血,將士聞之莫不感泣”,眾將士大受鼓舞誓死拼殺。唐軍就勢攻下白巖城,改其名為巖州。攝影/孫楓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攝影 / 孫楓
濕地對于遷徙候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水是不是越多、越深就越好呢?并不是。臥龍湖濕地位于遼寧沈陽市北部的康平縣,2014年以前,這里的水域面積不大,有大片的裸露灘涂,后期為了修筑水庫,臥龍湖開始蓄水,到了2014年,水域面積大大增加,但由于水位過高,候鳥的食物藨草無法生長,反而導致這里的鳥類數(shù)量急劇下降。意識到這一點后,管理部門進行了水位調整,鳥類的數(shù)量也得到了逐步恢復。圖為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臥龍湖濕地水域面積變化示意圖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圖為西區(qū)第四窟羅漢壁,洞窟壁上雕刻有千佛圖。千佛圖中的佛像有的立體全雕,玲瓏剔透,形神畢肖;有的倚壁浮雕,儀表生動,呼之欲出。其中以正中造像最為珍貴,是彌勒佛成佛之前的菩薩裝形象——交腳彌勒菩薩。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努爾哈赤修建的東京城,今天只剩下這座天佑門了
遼陽東京城的天佑門,已成為學生美術寫生的打卡地。東京城原周長3.5公里,開有8座城門,8門各有敵樓,城四角有角樓。但今天的東京城,只剩下這座天佑門了。事實上,天佑門兩側的城墻,以及城門上雄壯的城樓,都是近年復建的。真正努爾哈赤時代的遺存,只剩下一個門券以及東西兩側一小段殘破磚墻。東京城位于遼陽市區(qū)東太子河右岸,始建于努爾哈赤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是1622至1625年間努爾哈赤的都城。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遼寧省瓦房店(上圖)及遼河口(本圖)沿海海產養(yǎng)殖區(qū)分布現(xiàn)狀示意圖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萬佛堂石窟中的飛天和千佛圖,都是珍貴的佛教藝術遺存
圖為西區(qū)第二窟中的散花飛天和伎樂飛天。飛天是佛教傳說中的天人,常常在佛說法時飛舞在空中,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或者為佛陀、菩薩獻花、布香、作禮贊。與西方的天使不同,飛天沒有翅膀,也沒有光圈。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白塔與貨幣,凸顯了遼陽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地位
幾乎所有人,對遼陽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座雄壯的古塔——遼陽白塔。白塔高71米,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結構,是東北地區(qū)最高的磚塔。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龕,龕內皆有磚雕坐佛。所謂白塔,只是因塔身涂抹白灰而得的俗稱,有關它的真正名字與建造年代,至今未有定論,通常被認為是遼代中晚期的建筑。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元景造像記:魏碑中的巔峰之作
這是《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元景造像題記》(簡稱《元景造像記》)石碑(本圖為全景,下圖為局部)。此碑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系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市)刺史元景為北魏孝文皇帝禳災祈福而建造。該碑撰文為北魏名臣韓顯宗,書丹者為大書法家孫紹。整個碑下半部分已風化,上半部分還剩305字,記述了造窟經(jīng)過。碑文文字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清末學者梁啟超評價為“天骨開張,光芒閃溢”,康有為則稱其為“魏諸碑之極品”。中國大百科全書對其也有記載,稱其為“書法精美,堪稱魏碑上乘”。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蕭軍
(1907年—1988年)遼寧錦州人“東北作家群”領軍人物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大凌河,古稱白狼河,蒙古語“傲木楞”。有兩個源頭。北源出自內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必斯營子鎮(zhèn),南源出自遼寧省建昌縣黑山山脈大青山東北麓。全長382公里,流域面積23546平方公里。老虎山河口以上,兩側為中低山丘,河道比降大,水資源豐富,義縣至老虎山河口屬于中游段,地勢平緩,河道漸寬。老虎山河口以下流經(jīng)海灘沖積平原,河兩側多沙丘沙地,河面寬達1公里。圖為大凌河流域示意圖
大凌河 遼西“小黃河”
春季鴨綠江口的濱海濕地,數(shù)以萬計的大濱鷸和斑尾塍鷸飛來這里,形成壯觀的鳥浪。攝影/劉曉陽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攝影 / 劉曉陽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從事紅山考古的學者們之間流傳著一個說法,那就是,站在每一個牛河梁的紅山文化遺址點,都能望見南方的豬首山,而那座山,應該就是5500年前紅山人心目中的一個重要坐標。所謂的“豬首山”,當?shù)卦∶袢私兴澳咎m山”,但當紅山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以后,考古隊員們在研究牛河梁遺跡布局規(guī)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座山很像一個動物的頭部:兩耳及其中間的頭頂圓弧,考古隊聯(lián)想到紅山文化玉器中的“玉豬龍”就有兩只像豬耳似的角,進而,考古隊員認為,這座努魯兒虎山脈的一個獨立的山峰,就是5500年前紅山人在選擇祭祀場地的時候所錨定的坐標基準。為什么選擇這座山?考古專家從紅山文化玉豬龍的形象上找到了解釋:玉豬龍就是豬與龍的合體創(chuàng)意形象,因此,“豬”應是紅山人的圖騰之一,木蘭山形似豬頭的上半部分,也與玉豬龍上的兩耳部分相似,考古專家認為,這樣的形象關聯(lián),應該不是偶然的。圖為從牛河梁第五地點遺址遠看木蘭山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冮官屯窯址出土的模范造型精巧,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冮官屯窯址位于遼陽市文圣區(qū)小屯鎮(zhèn)冮官屯村,是目前東北地區(qū)最大的古窯址,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目前窯場出土了大量遼、金、元乃至更晚期的模范,獨具一格,有待人們進一步研究。古人以模具生產產品的歷史非常悠久。模具在古代稱為模范或范。模范的使用,一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二可以規(guī)范產品的尺寸、紋樣,三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到唐、宋、遼、金時期,模范開始大規(guī)模在各種手工業(yè)行業(yè)使用,其題材涉及各個方面,且造型精巧,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攝影/??擞?/p>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攝影 / 常克永
位于黃海北部的鴨綠江口多為泥質灘涂,這里生活著光滑河藍蛤等多種軟體動物,它們是鸻鷸類重要的食物。斑尾塍鷸會在這里大約停留一個月左右時間,待儲存足夠的脂肪,換上繁殖羽,重新變得容光煥發(fā)。如果沒有鴨綠江口,很難想象這些斑尾塍鷸能夠完成遷徙的漫漫長路。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元景造像題記》(簡稱《元景造像記》)石碑局部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大凌河流域隱藏著令世界震驚的秘密:破解生命從水中到陸地、從水中到空中的演化之謎
遼寧北票鳥化石自然保護區(qū)完備的中生代(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地層及其所含門類眾多的化石,在全世界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已陸續(xù)發(fā)現(xiàn)鳥類化石(11屬、14種)250余塊,其中中華龍鳥、原始祖鳥被專家們認為接近于鳥類的始祖,為解開生命發(fā)展史中世界四大難題之一——鳥類起源與早期演化的重大理論問題取得了突破。遼寧北票鳥化石自然保護區(qū)還發(fā)現(xiàn)眾多門類的其他化石,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tài)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圖為朝陽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鸚鵡嘴龍化石。攝影/徐桂明
除了遼寧的代表性鳥類黑臉琵鷺之外,這里的灘涂濕地還上演著更加精彩的鳥類故事
20世紀90年代末,在遼寧省大連市東北部的莊河口附近一座名為“形人坨子”的小島上,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我國唯一的黑臉琵鷺繁殖地,這些長著琵琶形長嘴的大鳥在這彈丸之地棲息、繁衍,也成為了遼寧省代表性的鳥類之一(攝影/張忠民)。但遼寧的重要性還不只如此,對每年途經(jīng)東亞—澳大利亞遷飛區(qū)的數(shù)百萬候鳥而言,黃渤海濕地是重要的停歇地與補給站。而我國遼寧省的沿海地區(qū)正位于黃渤海濕地區(qū)的北沿,這里有坐擁約60公里廣闊沿海灘涂的候鳥停歇“大站”鴨綠江口濕地,以及雙臺河口(遼河口)等重要的沿海濕地。同時,位于遼寧內陸的臥龍湖濕地和獾子洞濕地所在的狹窄通道,也是候鳥的必經(jīng)之地和重要覓食區(qū)。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攝影 / 張忠民
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第二地點 已被新修的場館保護起來
從五六萬年前的鴿子洞時期走到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大凌河流域的文化淵源十分耐人尋味。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大凌河的“通道”作用,使得它被遠古時代的人類所青睞。由于其既開放又僻靜的地理位置,使得這里成為歷代北方民族避難和休養(yǎng)生息的選擇。與后世的中國文明有著深刻關聯(lián)的紅山文化,便是在這樣的沃土中得以培育和壯大。攝影/??擞?/p>
特別是在獾子洞濕地和臥龍湖濕地,每年花臉鴨少則幾千只,多則上萬只,密度非常大(攝影/周海翔)。白天猛禽在空中盤旋或者受到驚擾時,它們會自主地集群飛行?;橒喯矏墼谝雇砘顒?,日落之后,它們經(jīng)常集結成大群,離開白天休息的濕地,到周邊的農田中去覓食。在我國其他的濕地,很難見到花臉鴨集成如此的大群。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攝影 / 周海翔
萬佛堂石窟西區(qū)第六窟交腳彌勒造像依山雕成,高3.5米,叉腳倚坐在1.2米高的座臺上,為萬佛堂石窟中最大一軀造像。據(jù)說這尊交腳彌勒像是仿照北魏孝文帝模樣雕刻,長眉細目,高鼻薄唇,頗具犍陀羅雕刻造型遺風,是典型的北魏造像藝術風格。過去,因為洞窟頂部坍塌,佛像裸露在外,剝蝕嚴重。后來人們加上了洞頂,讓彌勒這尊未來佛有了一個真正的洞室。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在撫順琥珀中發(fā)現(xiàn)了上百種的昆蟲,其中有不少都是新種
撫順琥珀中發(fā)現(xiàn)了極其豐富的節(jié)肢動物(包括昆蟲),至少22個目,超過80個科150種。多足綱有蜈蚣,蛛形綱有豐富的螨、各種蜘蛛、擬蝎等。昆蟲綱則最為豐富,包括至少16目,79科,上百個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雙翅目,約占總數(shù)的70%,其次為膜翅目,再次為半翅目以及嚙蟲目,還有捻翅目——最神秘的外寄生性昆蟲,個體大小僅2毫米。撫順琥珀的研究歷史始于1931年,我國近代生物學的奠基人秉志描述了第一種撫順琥珀標本里包裹的生物。在日本侵略東北,控制了撫順煤炭資源的開采時,也發(fā)現(xiàn)了撫順琥珀的價值并掠奪了一批琥珀標本,圖為攝于1936年日本掠奪的撫順琥珀標本。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山體陽坡的石壁上幾個幽深的洞口正對著山腳下那條凝滯在水庫中逐漸冰封的大凌河
鴿子洞遺址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水泉鎮(zhèn)瓦房村的西湯山南側,兩級50余米高的懸崖陡壁位于大凌河邊。鴿子洞是處于第二級懸壁上的天然洞穴,因成群的鴿子居于洞中而得名。該洞穴是一處距今5萬—1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73年、1975年考古工作者對鴿子洞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出一批石制品、動物化石,發(fā)現(xiàn)了用火的痕跡。專家認為,鴿子洞應是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中最晚的一處,鴿子洞遺物代表了我國東北地區(qū)石器時代中期一個重要的文化類型,也是迄今遼西大凌河流域最早的古人類居住址。攝影/李強
候鳥群飛的盛景,應該與人類的繁榮共存
每一年,在東亞—澳大利亞遷飛區(qū),以斑尾塍鷸、紅腹濱鷸、大濱鷸等為代表的長距離遷徙鳥類都會結成大群,飛越大洋。與非洲的角馬、青藏高原的藏羚羊一樣,這樣的大遷徙是地球上的奇觀,已經(jīng)至少延續(xù)了數(shù)百萬年。但近半個世紀來,人類對海岸灘涂的開發(fā),使得大濱鷸、斑尾塍鷸等鳥類的種群數(shù)量下降,長此以往,再想一睹如圖中這般密集的斑尾塍鷸鳥群從濕地上空簇擁著飛過的景觀恐怕會越來越難。韓國的新萬金已經(jīng)給了我們教訓,如何保護好鴨綠江口等殘存的候鳥棲息地,任重道遠。攝影/劉曉陽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攝影 / 劉曉陽
名符其實的千年古剎,幾乎能滿足我們對古代佛寺的最崇高的想象
始建于遼開泰九年(1020年)的義縣奉國寺,即將在2020年迎來建寺1000年的慶典。遼金元時期是奉國寺的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僅存大雄寶殿,清代續(xù)建六角鐘亭、四角碑亭、無量殿、牌坊、小山門和西宮禪院。奉國寺是國內現(xiàn)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我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最大佛殿,代表了11世紀中國建筑的最高水平,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奉國寺的整體建筑風格上承唐代遺風,下啟遼、金等寺院布局,是遼金時期寺院中最典型的例證。攝影/黃鳳升
附近還有相對罕見的小白額雁,它們同樣和農耕的人類伴生,仔細尋找著農田中剩余的莊稼顆粒。隨著人類的擴張,能為它們提供食物的濕地在一塊一塊地萎縮、消失,為了應對這樣的變化,很多候鳥只得轉而飛往農田尋找賴以果腹的食物。攝影/周海翔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攝影 / 周海翔
萬佛堂石窟在我國石窟寺考古與佛教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是萬佛堂石窟西區(qū)第一窟,主室中央設中心柱,柱體遍雕造像。該中心柱窟高約5米,四面開龕,自尖拱以上,佛像、供養(yǎng)人及弧形華幔、化生童子等皆為北魏原作。該洞窟為萬佛堂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造像數(shù)量最多、題材最豐富、雕刻最精美的洞窟。萬佛堂石窟位于遼寧錦州市義縣縣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是我國東北地區(qū)年代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群,在我國石窟寺考古與佛教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石雕為遼代所刻,位于遼代蕭太后乾陵的奉陵邑,石雕所在的建筑群是為逝者祈禱的神社。
大凌河 遼西“小黃河”
這是偏居中國東北一隅的偉大石窟,是佛教東傳的最后一個落腳點
義縣萬佛堂位于義縣城西9公里大凌河北岸的福山上,分東、西兩區(qū),共存16窟430余尊造像。萬佛堂是我國東北地區(qū)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群。如今雖然許多洞窟遭風化而令造像失去了風彩,但是,行走其中,依然可以想象出當年開鑿者的獨具匠心。攝影/李曉東
微笑的釋迦牟尼佛像和威武的力士像都嚴重受損
圖為東區(qū)第六窟釋迦牟尼佛坐像,高發(fā)髻,長眉細目,高鼻薄唇,為典型北魏中期造像,以傳神的微笑被后期許多雕刻家譽為石雕極品。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被大凌河穿城而過的現(xiàn)代朝陽市,復雜歷史留下的影子隨處可見
朝陽市,古稱“龍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北與中原聯(lián)系的紐帶地區(qū),因而是東北歷史名城和塞外歷代戰(zhàn)略要地。復雜的歷史背景使得朝陽市民對自己的家鄉(xiāng)充滿自豪感,歷史似乎已經(jīng)變成了朝陽市民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他們對歷史事件的津津樂道中,也體現(xiàn)在他們對于祖先的敬重中。攝影/徐桂明
圖為西區(qū)第一窟前庭右壁的力士像(哼哈二將之一),受損嚴重。萬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間,由于處在大凌河北岸峭壁上,氣候潮濕,風化現(xiàn)象嚴重,因常年自然風化與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與佛像已破損坍塌,不復存在。盡管如此,萬佛堂石窟仍被譽為中國北方石窟造像的藝術寶庫。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大凌河遇到醫(yī)巫閭山即向南奔流入海,北鎮(zhèn)山將延綿的歷史收入了皇家版圖中
北鎮(zhèn)廟屬道教廟宇,在遼寧省錦州市北鎮(zhèn)市城西2公里處。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當時稱醫(yī)巫閭山神祠,于金、元、明、清歷次重修和擴建?!吨芏Y·職方氏》云:東北曰幽州,其山鎮(zhèn)為醫(yī)巫閭。故醫(yī)巫閭山為中國北方之鎮(zhèn)山。歷代王朝不斷尊崇、加封,醫(yī)巫閭山隋代時期被封為“廣寧公”,遼、金封為“廣寧王”,元代加封“貞德廣寧王”,明初改封“北鎮(zhèn)醫(yī)巫閭山之神”。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從隋代開始,各鎮(zhèn)山“就山立祠”,建廟設主,春秋祭祀。北鎮(zhèn)廟是供奉祭拜醫(yī)巫閭山神靈之所。自古游閭山者都要先到北鎮(zhèn)廟祭拜,故有先祭廟,后游山之說?,F(xiàn)存建筑保持著明清兩代的風格。攝影/商利民
按佛教說法,石窟開鑿者元景將軍是石窟的護法神
元景將軍鐵鑄像,建造年代不詳,據(jù)說是從大凌河中撈出來的。元景是北魏時期營州刺史,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曾孫,也是萬佛堂西區(qū)石窟的開鑿者。按佛教說法,他是石窟的護法神。萬佛堂石窟的開窟功德主,除了元景,還有昌黎望族慰喻契丹使、員外散騎常侍韓貞等人。石窟西區(qū)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完工,東區(qū)鑿于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是韓貞等70多人為民眾祈福營造的。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王楠
1978年生于遼寧撫順乒乓球運動員
攝影/范繼文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遼河堆出了四分之一的盤錦
遼河口的岸線與潮流方向基本垂直,屬于以潮汐為主導的河口系統(tǒng)。河流從一條喇叭狀的主干道匯入大海,由于潮差大、潮汐動力強,遼河口沿河道有廣泛、平坦的灘涂、潮灘發(fā)育。遼河口的堆積速度之快,強潮汐只是起了輔助作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類對遼河的干預?,F(xiàn)今營口和盤錦交界處的大遼河口才是歷史上遼河的入??冢笥捎诤樗牡篮腿藶樾藿ㄋO施的影響,最終遼河改道從盤錦入海。一百多年內,遼河將陸地朝著海洋快速淤積擴張,造出了近千平方公里的新陸地,相當于多了一個香港的面積,占現(xiàn)在盤錦市面積的四分之一。
遼河口:潮間帶上的“潮汐樹”
據(jù)說這尊交腳彌勒像是仿照北魏孝文帝模樣雕刻,頗具犍陀羅遺風
萬佛堂石窟北依福山,南臨大凌河,東西排列,共有洞窟16個,窟外小龕13個,造像500多尊。全部窟龕始鑿于北魏晚期,唐、遼、明、清等朝代均有修補或改動。
義縣萬佛堂 東北唯一的石窟群
遼河口既是紅海灘景觀帶、潮溝景觀帶,也是油田開發(fā)區(qū)
在大河流域中,河口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地區(qū),一是因為河口三角洲平坦肥沃,二是因為它與海洋的交匯,是半封閉水體與自由水體的溝通點,是交通集散點。遼河口就是人類對河口巨大影響的一個縮影。早期遼河口大堤的建成使得河口堆積加快,鹽地堿蓬快速繁殖,逐步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紅海灘景觀帶;近年來,油井鉆臺和漁業(yè)養(yǎng)殖不斷蠶食著河口的潮灘,但是人工種植鹽地堿蓬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再加上河口來水減少,淤積速度加快,鹽地堿蓬和油田、養(yǎng)殖業(yè)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圖片拍攝的是遼河油田的景象。攝影/盧英
大凌河流域對“天圓地方”、“參天兩地”思想的繼承
在醫(yī)巫閭山上留下了遼代人對天地的祭祀遺跡。這石雕的方壇與石雕的圜丘,難道不是牛河梁第二地點的方丘與圜丘的翻版嗎?這兩處石雕相距并不遠,雕刻者顯然有著將它們“配對”的思維模式。在高峻的醫(yī)巫閭山上,在直面天與地的山峰高處,石雕的方壇與圜丘,嚴格遵循了紅山牛河梁遺址就已體現(xiàn)出的“參天兩地”的思想體系,是否意味著遼代的雕刻者曾從自己所掌握的歷史中,或者從自己的長輩那里,學習并繼承了這個思想。攝影/馬俊儒
鹽地堿蓬的生長有賴于潮溝地貌的發(fā)育
在遼河口,鹽地堿蓬群落是和潮溝地貌伴生的景觀。鹽地堿蓬是非常耐鹽耐堿的生物,能夠在高鹽分的低洼海濱生長,遼河口每天兩次漲潮落潮,潮水順著潮溝上溯,使潮溝兩側土壤保持了較高的含鹽量,鹽度能達到0.7%—1.5%,這樣的環(huán)境下蘆葦、香蒲等鹽地植物已經(jīng)難以生長,而鹽地堿蓬正喜歡這樣的環(huán)境,因此潮溝旁形成了單一的純堿蓬群落。越往潮灘內部、離海水越遠的地方,鹽分濃度不夠,堿蓬生長衰退,顏色轉變?yōu)榫G色,個體數(shù)量減少,其他的植物開始生長。在鹽度不夠的時候,鹽地堿蓬個體形態(tài)也會發(fā)生變化,會逐漸拔高、變蓬松,可能會生長成近1米高的綠色蓬松植株。攝影/沙德仁
沿海濕地上的多肉地毯 ——鹽地堿蓬
天然的鹽地堿蓬群落蓋度并不高,植株之間距離較遠,植株個頭也不大,高度僅在10—20厘米左右,如果在地面上遠觀的話,就像是一片稀稀疏疏、毛茸茸的地毯。近距離觀察鹽地堿蓬,才能發(fā)現(xiàn)它多肉植物的特征,特別是每年8—10月份鹽地堿蓬結果的時候,它的花被片貯存了大量的水分,明顯增厚,呈翅狀。鹽地堿蓬在我國的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在福建以北的沿海海濱地帶。除了作為景觀帶來觀賞外,鹽地堿蓬還是一種優(yōu)質蔬菜,人們叫它“堿蓬草”,在4、5月份采摘堿蓬的嫩莖葉,剁碎了可以做堿蓬包子。
攝影/楊霞
提起遼河口,印象最深的就是這片明麗的紅海灘
紅海灘在中國并非罕見,但能這么深入人心的,莫過于遼河口連綿成片、100多平方公里的“紅地毯”了。遼河口的堿蓬是鹽地堿蓬,又叫翅堿蓬,在遼河口的鹽分滋養(yǎng)下,這里的翅堿蓬整個生長期都是紅色的。4月份翅堿蓬萌芽,是柔嫩的粉色(也存在一些綠色的植株),然后逐漸變深。每年的9月份,是紅海灘顏色最濃艷的時候,紅中帶紫。
攝影/沙德仁
樹杈狀密布的潮溝,是遼河口最動人的肌理
當多數(shù)人還把目光緊盯在紅海灘的時候,有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遼河口之美的精髓所在——潮溝。潮溝是一種淤泥質海岸常見的微地貌,是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沖溝。以遼河口為例,遼河帶來了適量的泥沙沉積,遼東灣附近波浪作用較弱,沿岸水深也淺,只有數(shù)米,因此遼河三角洲區(qū)域形成了大片廣闊的潮灘。潮漲潮落,灘面的水流沖刷出了一道道沖溝,也就是潮溝。潮溝的主干在向海的一側,向陸的一側呈樹枝狀分汊。窄而淺的樹枝狀潮溝匯聚成大的潮汐通道,溝通了潮灘與海洋,當漲潮的時候,潮溝被海水充滿,人們可以劃著小船沿著潮溝深入潮灘。攝影/盧英
劉亞男
1980年生于遼寧大連中國女排主力?
攝影/順戈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冬雪覆蓋,凸顯出了遼河口潮溝的樹杈狀形態(tài)
盤錦市二界溝地處遼河口東側,是鹽地堿蓬分布規(guī)模較大的地方,也是潮溝非常發(fā)育的地方。盤錦冬季寒冷,但降雪天氣并不多,這時候的遼河口潮灘裸露,一年生的鹽地堿蓬已經(jīng)不見蹤影,蘆葦也基本收割完畢,潮溝作為欣賞遼河口的新視角便凸顯了出來。如果遇上一場大雪將遼河口覆蓋得嚴嚴實實,潮溝的形態(tài)被勾勒得纖毫畢現(xiàn),這是冬季的遼河口可遇不可求的新景觀。攝影/盧英
密檐塔身佛像磚雕彰顯了遼寧遼塔的獨特價值
遼塔區(qū)別于其他朝代古塔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將磚仿木構發(fā)揮到了極致。盡管磚材與木材的物理屬性有較大差別,但遼代工匠卻忠實地模仿出木構建筑中的柱、額、枋、斗、拱,磚仿木技術爐火純青,足以以假亂真。遼塔磚雕大體分為東西兩個流派,西派主要分布在燕山以南和雁門關以北地區(qū),塔身表面以門窗為主題。東派則以佛教造像浮雕為主題,這一流派除極少數(shù)的幾座,全部分布在遼寧省。密檐式遼塔的第一層塔身各面幾乎全為“一主尊二脅侍三華蓋二飛天”的布局,是遼寧遼塔的標準造型。上圖為朝陽市鳳凰山云接寺塔的西側塔身造像分解圖。攝影/楊曉利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楊曉利
遼東灣是我國唯一一個斑海豹繁殖地
斑海豹全名為西太平洋斑海豹,它的活動范圍很廣,南至我國的長江入海口,北至北冰洋,都是有記錄到斑海豹活動的地方。但是斑海豹對繁殖地的要求很高,遼東灣是全球8個斑海豹繁殖地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一個斑海豹繁殖地。我國的斑海豹僅在黃海、渤海之間洄游,與其他繁殖區(qū)的斑海豹遺傳結構已有差異,是一個獨立的種群,按照棲息地被命名為“遼東灣斑海豹”。斑海豹幼仔必須要有海冰才能生存,它們還無法長時間游泳,需要趴在海冰上休息。每年的1—2月份,斑海豹在遼東灣海冰帶邊緣棲息產仔,4月份海冰逐漸消融,它們便來到遼河口棲息。因為遼河口大量的潮灘發(fā)育,潮灘向著海洋有一定的坡度,適合斑海豹爬行。攝影/盧英
人們習慣將目光集中在大型國企和央企,從圖表可以看出,私營企業(yè)撐起了遼寧工業(yè)的半邊天。中小企業(yè)管理成本低,適應市場的能力強,推動這些企業(yè)的發(fā)展,可以調劑遼寧工業(yè)重工業(yè)比例高,大企業(yè)負擔重的難題。圖為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歷年工業(yè)總產值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遼塔的天宮地宮為破解眾多未解之謎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朝陽市內原有三座同類古塔,即東塔、南塔、北塔,如今東塔已坍塌,僅剩南北二塔。1984年開始,文物部門對北塔進行了全面維修,維修前,以文獻資料結合塔身風格,推斷其為遼塔,但隨著古建筑勘察和考古發(fā)掘所取得的成果,逐步揭示出了朝陽北塔五世同體的神秘面紗。北塔最早的地基為“三燕”(前燕、后燕、北燕)時期的龍城宮殿遺址,再上層的夯土臺基為北魏所建木構“思燕佛圖”塔遺址,隋文帝時又在北魏塔址上再建梵幢寺塔,唐玄宗時又對梵幢寺塔進行維修,并更名為開元寺塔(繪圖黃色部分,繪圖展現(xiàn)的是將外層剝掉后的情況,實際上,北塔四面均有遼代磚雕外層)。遼代時,隨著佛教的繁盛,又對塔體進行了“外層包裹”并加蓋兩層,更名為延昌寺塔(繪圖藍色部分,繪圖/于薇薇),五世同體塔世所罕見,北塔更被冠以東北第一古塔稱號。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遼中南城市群指遼寧省中南部的城市,以沈陽市、大連市為主,以及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營口市、遼陽市、鐵嶺市、盤錦市共9個城市。這里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yè)基地,擁有完整的工業(yè)生產鏈:沈陽——機械工業(yè),鞍山——鋼鐵工業(yè),撫順——石化、裝備制造工業(yè),本溪——鋼鐵工業(yè),遼陽——化學工業(yè),大連——造船工業(yè),錦州——石油工業(yè)。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業(yè)基礎為發(fā)展重工業(y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本溪,中華楓葉之都
本溪市擁有原生楓林26.5萬畝,其規(guī)模在國內各市中首屈一指。在本溪賞楓,不必拘泥于某個景點或某座山,全市100余座山峰,200余條河流,大大小小20多個人工湖,眾多的省道、縣道兩側,隨處都是賞楓的好地方。
秋之“楓”情看遼寧
2014年—2018年東北三省GDP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在全國經(jīng)濟一片叫好的時候,東北地區(qū)確實是拉后腿了。不過在數(shù)據(jù)看來,情況并沒有那么悲觀,至少在最近幾年東北的經(jīng)濟基本上恢復到正常軌道了,其中遼寧表現(xiàn)最為突出。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遼寧現(xiàn)存遼塔分布地圖(綠色為朝代存疑)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寬甸黃椅山 楓林翠壁楚江邊
黃椅山,位于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這里的楓林之下掩映著奇特的玄武巖柱狀節(jié)理。黃椅山為第四紀火山噴發(fā)玄武巖堆積而成,沖破火山口的玄武巖漿,呈扇形覆蓋在火山南側,冷凝收縮后形成了六邊形的玄武巖柱。據(jù)考證,黃椅山玄武湖兩岸的玄武巖柱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歷經(jīng)3次火山活動。隨著地殼的升降,三個時期各具特色的玄武巖柱林暴露于蒲石河沿岸的陡壁上,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獨特地質奇觀。金秋時節(jié),蒲石河兩岸山坡頂、崖壁間,楓林搖曳,仿佛火在燃燒一般,讓人不由想起當年火山爆發(fā)時的壯觀情形(攝影/周游)。
以前商界有種說法:投資不過山海關。原因在于東北國有經(jīng)濟比重大,機制僵化,作風官僚,營商環(huán)境差。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遼寧省國有經(jīng)濟和央企的占比確實高,但情況也在發(fā)生變化。從2015年開始,國有經(jīng)濟的總產值在減少,遼寧省也在對國企改革,通過引入民間資本,改變企業(yè)的現(xiàn)況。另外,一些中小企業(yè)和民企其實對工業(yè)總產值的貢獻更大。對外商投資來說,他們最青睞的產業(yè)是汽車制造業(yè),依托雄厚的工業(yè)基礎和完備的產業(yè)生產鏈,寶馬和通用公司相繼在遼寧設廠,汽車制造業(yè)也成為遼寧省納稅最多的產業(yè)。
圖為2009年—2017年遼寧省輕、重工業(yè)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工業(yè)總產值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遼寧省擁有槭屬植物野生種10種,引進栽培種5種
遼寧省擁有野生槭樹科槭樹屬植物10種——五角楓、紫花楓、三花槭、茶條楓、花楷槭、東北槭、髭脈槭、青楷槭、小楷槭、元寶槭(見插圖),5種引進栽培種——糖槭、銀槭、三角槭、羽扇槭、雞爪槭。這些槭樹植物雖然都是對生葉,但葉片形狀各異,葉片分裂從三角、五角到十三角各不相同,顏色有橙紅、玫紅、猩紅、深紅等(繪圖/彭韶沖)。
秋之“楓”情看遼寧
2017年主要行業(yè)規(guī)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yè)企業(yè)
資產數(shù)據(jù) 單位:億元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潮汐樹”,規(guī)模大的能行船
遼河口的最大潮差超過4米,潮汐動力較強,潮水對潮灘地貌的塑造能力也強,因此遼河口的潮汐通道,也就是潮溝,規(guī)模較大,支汊較多,往往能形成完美的樹狀形態(tài)。在遼河口的潮灘上,常常可見平行排列的“潮汐樹”?!俺毕珮洹币话闵钊氤睘坠?,溝口能有10—30米寬,漲潮時能夠駕著小船沿“樹”往上;落潮后潮溝裸露,潮溝內外的螃蟹洞也就露了出來。攝影/盧英
重工業(yè)、重負擔,遼寧工業(yè)不能承受之“重”
作為老工業(yè)基地的遼寧,大部分企業(yè)規(guī)模過大、負擔重且整個產業(yè)重工業(yè)比例高,猶如一位大腹便便的老人,步履維艱。這些“重”負讓老人在市場化的浪潮中喘不過氣來。為了輕裝前行,老人也在想辦法給自己瘦身,比如改變生產線,由傳統(tǒng)產業(yè)向新興的高新產業(yè)轉變。上圖是沈陽東軟醫(yī)療工作人員正在進行128層CT設備的組裝。攝影/劉繼寧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劉繼寧
華麗轉身,遼寧向著世界級裝備制造基地的目標奔走
遼寧為了斷臂求生,轟轟烈烈的“東搬西建”在沈陽市鐵西區(qū)開始了,搬遷到西部開發(fā)區(qū)的新建廠房,就意味著可以購置新的設備、新的生產線和新的機遇。阜新市位于遼寧西部,這里是丘陵地帶,處于多風區(qū),風電機制造產業(yè)發(fā)達。右圖是在阜新一家風電機車間里,一臺臺碩大的風電機葉片輪轂正在等待驗收。上圖是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它是電網(wǎng)輸送電力的關鍵設備,工作人員正在調試大型變壓器設備。攝影/楊靖岫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楊靖岫
本溪滿族自治縣大石湖風景區(qū)鷹嘴山的秋日風姿,鷹嘴山山勢陡峭,林木茂盛,槭樹是這里的優(yōu)勢樹種,此外還生長有一些其他雜木。秋風起,楓葉紅透,雜樹斑駁,形成了一片絢爛的秋色。
秋之“楓”情看遼寧
華麗轉身,遼寧向著世界級裝備制造基地的目標奔走
遼寧為了斷臂求生,轟轟烈烈的“東搬西建”在沈陽市鐵西區(qū)開始了,搬遷到西部開發(fā)區(qū)的新建廠房,就意味著可以購置新的設備、新的生產線和新的機遇。阜新市位于遼寧西部,這里是丘陵地帶,處于多風區(qū),風電機制造產業(yè)發(fā)達。右圖是在阜新一家風電機車間里,一臺臺碩大的風電機葉片輪轂正在等待驗收。攝影/王少宇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王少宇
高科技、高精密產品,一改遼寧制造“傻大憨粗”的印象
人們對遼寧工業(yè)的印象多停留在煤炭、鋼鐵、石化等領域,總覺得這些產品體量大,精細度不高。而現(xiàn)在遼寧制造不乏高科技、高精密的產品,比如高鐵使用的無縫鋼軌,汽車、家電外殼使用的冷軋板。圖是遼寧鞍鋼冷軋廠的冷軋板生產線。攝影/覃少明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覃少明
鞍山市高新區(qū)的激光產業(yè)園。攝影/覃少明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覃少明
人進鳥退,為了生存鳥類不得不“與人謀食”
遼河平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望無際的沃土良田。而在候鳥的眼中,這里是遷徙途中重要的停歇站。在遼寧北部的獾子洞濕地和臥龍湖濕地,每年秋季可以見到鶴、鸛、雁、鴨等候鳥,它們在這里休整覓食之后,將飛往中國南方以及朝鮮半島等地越冬。圖中的白枕鶴正在獾子洞濕地西側的蘆葦和水稻田間覓食。攝影/周海翔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攝影 / 周海翔
本溪老邊溝楓飄丹葉隨流水
老邊溝,位于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東營坊鄉(xiāng)南營坊村,以擁硌河流水潺潺,兩側山崖環(huán)抱為特色。沿著河岸邊的木棧道,在楓林里迂回前行,看紅葉或飄落在淙淙的溪水中,隨波逐流;或蕩漾在幽深的石潭里,明艷靜美。讓人不由生出幾番悠然出塵之意來。攝影/董鳳安
寬甸青山溝 丹楓與湖水,相映醉顏酡
青山溝,位于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濃密的森林、清澈的江水、幽深的峽谷、寧靜的深潭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宛如童話般的世界。秋季是青山溝一年中最多彩的季節(jié),經(jīng)霜之后,楓葉由綠轉黃,由黃漸橙,由橙變紅,由紅而紫,再配上柞樹、板栗、榆樹、樺樹、楊樹、松樹等紫、黃、青、綠的各種葉色,與湛藍的湖水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秋之“楓”情看遼寧
李新全研究員是牛河梁第五地點大墓的發(fā)掘者之一,這件袖珍的泥塑小人像,就是李新全親手發(fā)掘的。這件小泥塑明顯有穿著靴子的痕跡,從而成為了紅山人穿靴的明證。攝影/??擞?/p>
清原筐子溝 暮煙疏雨過楓橋
筐子溝,因群山環(huán)繞如筐而得名,地處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枸乃甸鄉(xiāng)筐子溝村境內。在8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森林覆蓋率達95%。整條溝生態(tài)原始,幽靜怡人,一條小溪貫穿南北,河上飛架7座吊橋,這些橋既是風景中的輕靈點綴,本身又是一個個適宜賞楓的觀景臺。撫順的紅葉觀賞季大約從每年的9月下旬開始到10月上旬結束,歷時約20天。當楓葉漸次變紅之時,身處溪邊、橋上,讓人頓生美哉悠哉之感。
馬延吉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研究員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有熊氏”在紅山文化分布區(qū)內存在的證據(jù)
這是朝陽市龍城區(qū)半拉山墓地M12墓出土的石鉞,下面是石鉞的柄端飾,柄端飾被稱為獸首形柄端飾,實際上是熊首柄端飾。這種石鉞與柄端飾的成組出土,是紅山文化晚期后段的首次發(fā)現(xiàn),年代約在距今5030年。令人驚奇的是,石鉞柄頭竟然被雕成了熊頭的模樣,這似乎再次說明紅山文化晚期后段對熊的崇拜現(xiàn)象較為多見,滲透在當時社會的政治、宗教、文化、戰(zhàn)爭等各個方面。攝影/??擞?/p>
隨著計劃經(jīng)濟的瓦解,遼寧工業(yè)昔日輝煌走向崩塌
圖為偽滿時期,本溪湖煤鐵公司中日雙方工作人員在煉鋼高爐前合影。始建于1905年的本溪湖煤鐵公司是遼寧本鋼前身,是日本在東北成立的最早的工礦企業(yè)之一,比“滿鐵株式會社”還要早一年。供圖/董鳳安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圖是牛河梁第五地點的大墓,該墓的特別之處在于,墓主人一手握一只玉龜。玉龜在考古學家眼中,是史前文化中極為特殊的一類物品,往往與通神的權力有關系。牛河梁眾多墓葬中出土的玉龜數(shù)量有限,第五地點的大墓里一次就出土了兩個玉鱉,而且玉鱉出土時是被放在墓主人的兩只手里的,這就暗示著該墓主人的地位極為特殊。有研究者對紅山文化玉鱉(龜)的象征意義做了各種猜測,它們的最早原型應是距今9000年—7500年在河南省的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中出土的完整龜殼(龜殼里還有幾粒石子,似為占卜用具,也有解釋為響器的),到了紅山文化的時候,玉鱉的出現(xiàn)也許是真正龜殼的替代品,其功能也應與墓主人可以進行占卜的身份有關。在史前時期,與神溝通的巫師屬社會中等級最高的階層,因此這個墓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該墓還出土了一塊勾云形玉器,這種形狀的玉器是紅山文化所特有的,其內涵也一直在被探討中。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牛河梁遺址全景航拍圖(北—南,N1代表牛河梁第一地點,依此類推)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這個石雕人頭像與若干風格及體量截然不同的石雕人像殘片一同出土于半拉山遺址的神廟遺跡附近,推測這些石雕人像是被放置在5000年前的半拉山神廟旁邊的。令人驚奇的是,這尊頭像透露出許多耐人尋味的信息:額頭上的突出物是什么?難道是一種面具?耳朵的部位仿佛蓋著圓形的罩子,是否意味著當時天氣寒冷,人們戴耳罩取暖?脖子的部位是豎著領子嗎?石人表情肅穆,像是在參加一個莊嚴的儀式。雖然僅是頭部,但是這尊石人像卻讓我們知道了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的紅山人已經(jīng)穿上了復雜樣式的服裝,有結構和功能復雜的頭面飾物。他們的生活水平,遠遠超出了我們習慣性認知的范疇。攝影/??擞?/p>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攝影 / 周海翔
頭像為后部貼于墻壁上的高浮雕,相當于真人原大,女性特征和蒙古人種特征十分明顯,貼蚌為齒,嵌玉為睛,創(chuàng)作者試圖在寫實基礎上予以神化。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黃虹
近距離觀賞楓葉,只見片片紅葉如血、似霞、濃艷欲滴。
秋之“楓”情看遼寧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楊曉利
盤腿坐與右手握左手:8000年前的興隆洼陶人與5000年前東山嘴陶人的坐姿驚人一致
紅山文化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批寫實度很高的人像,陶制、石雕或泥塑都有。應該說,它們在中國美術史上都應占有一席之地??脊艑W家關注的則更多是人像所傳達出來的遠古人類的信息:他們的樣貌反映出的人種特征、他們穿的服裝反映出當時的生產生活水平、他們采取的姿態(tài)能傳達出怎樣的思想文化內涵,等??脊艑W者發(fā)現(xiàn),內蒙古敖漢旗出土的一具距今七八千年的真人大小的陶塑人像,其坐姿與其雙手擺放的位置,與距今5000年前的一具東山嘴遺址出土的泥塑真人等身像有驚人的相似,這說明,這一地區(qū)文化的傳承在3000年間就沒有中斷過。東山嘴遺址還出土了大量孕婦像,其體態(tài)與真人惟妙惟肖,似乎說明這里的圓形祭壇至少有一項功能是進行生殖崇拜。圖為東山嘴女神坐像殘片(手部)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楊曉利
遼陽母親河太子河,據(jù)說其名稱來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燕太子丹
太子島是太子河中的一座江心島,在清朝以前是無人居住的荒島。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滿人南遷時,一些人在此安家,墾荒種地。由于此地土質為沙土,四面環(huán)水,故起名沙坨子。2003年沙坨子村更名為桃花島村,2006年又改為太子島村。太子河為遼陽母親河,渾河支流,古稱衍水,自明代稱太子河,據(jù)說其名源于戰(zhàn)國時期燕國的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后,曾逃亡隱居于太子島上。攝影/雁海
長達兩千年, 遼陽竟然都是東北地區(qū)的中心
攝影 / 雁海
牛河梁紅山真人大小的女神頭像的出土曾經(jīng)震驚世界
女神廟為土木結構半地穴式遺址,其邊緣有炭化的木柱痕跡,廟址南北窄長,總面積僅75平方米,但有多室相連的主體和南單室兩部分,主體又可分出主室、北室、東西側室和南三室。保存的半地穴部分堆滿了人體塑像和其他泥塑殘件(圖為人手部泥塑殘片),試掘期間就出土了分屬六七個個體的人體塑像,還有熊和鷹的動物塑像以及仿木建筑構件和帶彩畫的墻壁,同出薰爐器蓋、彩陶“塔”形器等陶祭器。最為難得的,是獲得了一尊保存基本完好的女神頭像。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新萬金的毀滅,也意味著我國的鴨綠江口、遼河口等沿海濕地成為了大濱鷸遷飛途中最重要的停歇地,但在這些地方,海岸開發(fā)的問題也同樣存在。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在斑尾塍鷸近三萬公里的漫長旅途中,不能沒有鴨綠江口
成年體重僅300克左右的斑尾塍鷸體型不大,但可以說是鳥類中連續(xù)飛行的冠軍。根據(jù)衛(wèi)星跟蹤的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3月初,斑尾塍鷸要花費數(shù)天從遙遠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起程,一路向北,不休、不停、不睡、不食,飛向位于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繁殖地,9月再返回澳洲,全程近3萬公里。但這段漫長的旅途并非“直達”,在持續(xù)飛行1萬公里左右之后,它們必須來到位于遼寧東港市鴨綠江口的濱海灘涂休息、進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每年3、4月的遷飛季節(jié),斑尾塍鷸遷徙種群的近40%會在這里停歇。剛剛到達時,斑尾塍鷸飛羽下垂,身體消瘦,疲態(tài)盡顯。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圖為2008年12月17日上午,本鋼正式關停一號、二號高爐以及本鋼一鐵廠整個廠區(qū),兩座近百年高齡的高爐完成了歷史使命。這里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諸多中國第一,高爐“肚膛”里的鋼水曾照亮了東北的工業(yè)。攝影/董鳳安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董鳳安
牛河梁第二地點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天壇”
圖中是牛河梁第二地點遺址現(xiàn)場,如今,這個遺址已經(jīng)被一座紀念性建筑保護起來。牛河梁第二地點遺址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這里有一座被考古人員稱為“圓形祭壇”的遺址。紅山文化圓形祭壇已發(fā)現(xiàn)數(shù)處,以牛河梁第二地點圓形祭壇最為典型。這座祭壇位置顯要:在第二地點的中心部位,東西兩側都緊鄰積石冢,正北約1000米就是女神廟和山臺;規(guī)模較大,外圓直徑達22米,而東山嘴圓形祭壇直徑僅2.5米。第二地點圓形祭壇的形制結構甚為講究:以呈淡紅色、立置的柱狀玄武巖砌出三層同心圓的壇界,這與相鄰的積石冢平砌的石灰?guī)r冢界對比鮮明,所用石料由內向外規(guī)格依次加大,壇體則由外向內層層高起。尤其是,三層圓圈之間的距離并非等距,從外圈到中圈的距離大于從中圈到內圈的距離。據(jù)研究,這種不等間距的三環(huán)同心圓結構,符合秦簡所記從冬至經(jīng)春分和秋分到夏至的宇宙模式。這說明紅山人已掌握了較為準確的天文知識,郭大順先生據(jù)此確認,這個三環(huán)式圜丘就是5000年前紅山人舉行祭天禮儀的場所。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不起眼的烏黑煤皮下,竟然包裹著晶瑩的琥珀
撫順琥珀出產于撫順西露天煤礦新生代古近紀煤系地層中,嚴格地說是賦存在煤層頂?shù)装寤蛎号c夾層的接觸面上及煤的圍巖之中。產在煤中的琥珀不是星散狀、液滴狀顆粒,就是發(fā)脆的不堅固小塊顆粒,只有煤矸石中出產的琥珀才能達到珠寶級。未經(jīng)加工的撫順琥珀原石表面總覆蓋著一層烏黑的煤皮,看上去非常不起眼。只有通過開采過程中由于碰撞、斷裂等造成的貝殼狀斷口,才能一窺其內部琥珀的真容。攝影/周海翔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撫順琥珀顆粒普遍較小
撫順琥珀個體形狀一般為不規(guī)則狀、水滴狀、扁平狀、團粒狀、星散狀,粒徑普遍較小。最小的顆粒不過米粒大小,中等的粒徑基本都在1—2厘米之間,大約是蠶豆大小,大的可達10厘米左右。也就是說從重量上看,基本是在1—30克左右,30克以上的就被稱作大料,超過50克的原料,是比較稀有的,價值很高。在過去,撫順琥珀曾發(fā)現(xiàn)過500克以上的大塊,但只是極個別的情況。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撫順琥珀的植物起源為以水杉為主的柏科植物
許多人認為琥珀都是松脂變成的,但實際并非如此。科學工作者利用有機地球化學、紅外光譜、宏體和微體化石多種分析手段,確認了撫順琥珀的植物起源為水杉、紅杉、水松等柏科植物。圖為包裹著水杉葉片的撫順琥珀。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琥珀,是遠古植物樹脂形成的化石,在全世界范圍內產地分布極廣,除南極洲外,各大洲均有琥珀產出。在本圖中,我們只標出了按產地分類體系下,產量較大、價值較高的幾種重要琥珀及其產地。雖然不同產地的琥珀其形成原因大致相同,但形成的地質年代卻相差很大,從幾千萬年到上億年不等。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紅山人在玉器造型的設計上所運用的藝術思維和想象力往往令人難以捉摸
紅山文化玉器屬于中國史前玉器“原生型”系統(tǒng),是古代玉器發(fā)展史的一座高峰。所以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紅山文化考古發(fā)現(xiàn)報道以來,玉器一直是倍受關注的重要內容。
其實,紅山文化玉器的出土數(shù)量并不多,牛河梁遺址連續(xù)發(fā)掘20年,出土玉器不到200件,每座墓葬隨葬玉器數(shù)量,一般是3件,大墓有5件,就是中心大墓也不過7件左右,只有一座大墓隨葬數(shù)量較多,為20件。雖然紅山玉器“少而精”,卻有濃厚的區(qū)域特點,制玉水平已發(fā)展到相當高的程度。
突出表現(xiàn)為:一是選天然玉石之精華——河磨玉為主料;二是片切割和起地陽紋的普遍使用——這也是后世制玉的主要工序;三是飾紋慎重,注重玉器自身特性如潤澤度的發(fā)揮;四是造型獨特,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和各類動物形玉,都高度抽象化,就是玉璧也同一般所見古代玉璧有所不同,外緣做成方圓形,內外緣皆邊薄似刃從而使璧面鼓起。且不時有造型奇特的玉類發(fā)現(xiàn)。圖為隨葬玉獸面牌飾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遼塔的天宮地宮往往成為破解未解之謎的關鍵,北塔天宮地宮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通過它們,可以感知當時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遼代對前朝佛教的傳承以及千年前遼塔興建的盛況(攝影/羅東東)。圖為北魏泥塑佛頭造像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羅東東
鴿子洞人居住的石灰?guī)r溶洞 層層深入,寬敞而隱蔽
鴿子洞洞穴由奧陶紀石灰?guī)r和侏羅紀紫紅色砂頁巖組成,由于地下水的溶蝕作用,這一帶的石灰?guī)r層多生成袋狀和垂直豎井式的洞穴。鴿子洞內有許多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溶洞??脊殴ぷ髡邔⑵浞譃樯?、中、下三洞,其中下洞又分為A洞和B洞,A洞是鴿子洞人居住的遺址。鴿子洞呈巖廈結構,洞口向東,寬1.8米,洞內縱長15米,最高處18米,最里面有20平方米的“內室”,洞內寬敞明亮,避風遮雨。洞前是寬闊的大凌河,河東岸,山低坡緩,構成大凌河二級階地,多灌木叢林,可能是當年鴿子洞人的狩獵場所。
大凌河 遼西“小黃河”
撫順琥珀里藏著一個“星系”
在自然光的條件下,撫順琥珀呈現(xiàn)出紅、棕、黃的基本色調,有樹脂光澤,透明度較高,即便里面有時可能會含有一些雜質。本圖中形如帶有“黑子”的“太陽”,其實是打光拍攝的撫順琥珀碎屑。撫順花珀是琥珀中的一種獨有品種,是一種表面具有不透明的白色,間有黑、褐、灰色交織成不規(guī)則紋理的,不透明、半透明或微透明琥珀。在特殊狀態(tài)下,花珀會呈現(xiàn)出神秘變幻之美來。本圖照片中那一顆顆小“行星”,實際就是細小的花珀珠子在自然光和不同波段的紫外光激發(fā)狀態(tài)下,顯現(xiàn)出的精美色澤和特殊紋理細節(jié)。
撫順琥珀 從被燒掉的煤礦廢料到千金難覓的珍寶
朱乃誠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史前文化專業(yè)委員會會長 繪圖/李亞龍
西遼河流域“先走一步”
在大凌河流域,石刻雕像的運用歷史悠久
青巖寺(攝影/線云強)位于遼寧省北鎮(zhèn)市常興店鎮(zhèn)境內,醫(yī)巫閭山南端。青巖寺始建于北魏,盛于中唐,至今有一千五百余年歷史,香火綿延,終日不斷。值得一提的是,青巖寺供奉的“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jù)《東北古跡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xiàn)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云中古洞,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砸?,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圣,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薄?/p>
智能機器人帶隊,沈陽成為新興的機器人產業(yè)基地
在位于沈陽的新松智慧產業(yè)園內,一批工業(yè)機器人正“開足馬力”,生產另一批機器人。黃色的移動機器人攜帶著零配件在工作臺間往返,移動叉車將零配件送到工作臺上,紅色的機械臂開始組裝機器人。這里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數(shù)臺移動機器人往來穿梭,為物料的智能轉運“奔波”不停。以新松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yè)在遼寧生根發(fā)芽,整個沈陽制造偏“重”的色彩正悄然改變,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興產業(yè)正在快速成長。攝影/許陽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許陽
伴隨時代更迭,遼寧在唱衰聲中負重前行
與建國初期輝煌的工業(yè)成績相比,遼寧工業(yè)今日的成績確實不夠理想,傳統(tǒng)產業(yè)遭遇市場化危局。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說了很多年,似乎東三省GDP的表現(xiàn)也并未超出人們的預期。而遼寧對中國工業(yè)的貢獻,很多是無法在經(jīng)濟數(shù)據(jù)上體現(xiàn)的,比如乙烯壓縮機、特種鋼、航母。圖為技術工人在車間安裝百萬噸乙烯壓縮機。乙烯是石化工業(yè)重要的基礎材料,作為一種特殊氣體,乙烯需要特殊的壓縮機才能實現(xiàn)長距離運輸,因此乙烯壓縮機被業(yè)內人士譽為“機器心臟”,有“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攝影/王玉光
遼寧工業(yè) 光輝過后的陰影與希冀
攝影 / 王玉光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陳述石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陳述石
圖為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聳立于山頂?shù)乃剿枭絼?,更顯得塔身突起,巍峨壯觀。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入冬,蘆葦把“潮汐樹”染成了金黃
這樣奇特的初冬“千樹雪”景象,是潮溝和蘆葦攜手織造的。2019年初雪后,大雪將遼河口兩岸覆蓋得嚴嚴實實。次日第一次漲潮,潮水順著潮溝逐步上溯、浸潤潮灘,潮溝旁的雪被潮水融化,蘆葦顯露了出來(攝影/盧英)。
遼塔為遼寧的歷史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歷史上的遼寧以國之北疆而居,很多以遼寧為核心統(tǒng)治區(qū)的政權都為遼寧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佛教文化是遼代文化中最閃耀的一顆明珠,而座座佛塔就是當年佛教在東北地區(qū)傳播流變的直接證明。諸多歷史建筑都消失在了歷史的塵煙中,而眾多的遼塔卻保存下來,雖然存世數(shù)量不足歷史上的四分之一,但卻給遼寧的歷史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左圖為葫蘆島市綏中縣前衛(wèi)斜塔,據(jù)說因為地震導致其塔體傾斜,數(shù)百年來仍未倒,堪稱“塔堅強”(攝影/楊曉利)。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攝影 / 楊曉利
遼河口以紅海灘景觀而聞名,其實遼河口廣闊的蘆葦蕩也是一景。遼河口有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葦場,目前面積仍然有120萬畝,主要用于造紙業(yè)。收割蘆葦?shù)男枨笱苌恕暗犊汀边@一職業(yè),“刀客”行業(yè)的巔峰時期,每年有5萬名“刀客”從外地趕來遼河口收割蘆葦?,F(xiàn)在蘆葦基本實現(xiàn)了機械化收割,“刀客”也將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攝影/劉杰)。
遼寧遼塔是打開大遼王朝歷史之門的一把鑰匙
遼寧是遼國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域,現(xiàn)存遼寧遼塔約有40座,占到全國遼塔的近一半,遼寧遼塔又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區(qū):大小凌河谷地、遼西走廊濱海平原和下遼河平原兩廂,這幾個區(qū)域農業(yè)發(fā)達,經(jīng)濟繁榮,人口眾多,遼代七大佛教中心中的三個都在今天遼寧境內,遼國全民崇佛禮佛的虔誠信仰和澶淵之盟后國力的充實等多個因素共同造就了遼寧遼塔眾多的局面。通過遼塔,我們可以解讀很多遼代的歷史信息。地圖中列出了遼寧各級文保單位中的遼塔名錄,對于某些斷代存疑的遼塔我們都做了特殊標識,比如根據(jù)遼寧省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保文物名單,安昌峴塔、八塔子塔等均為遼代文物,但有些文物專家經(jīng)過考證,安昌峴塔碑文寫此處原塔倒掉后,有信眾集資在金天德三年(1151年)重修,八塔子塔也可能為金代或明代僧人的墓塔。上圖為白雪覆蓋下的鐵嶺開原崇壽寺塔,愈發(fā)顯得莊嚴質樸。
遼寧遼塔 占據(jù)全國遼塔半壁江山的古塔群
音樂與文學,工業(yè)省的浪漫側面
扎根于東北大地的文學充滿了生命力,陽春白雪的音樂也結出了累累碩果。遼寧經(jīng)濟曾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全國領先,城鎮(zhèn)化早,比例高。這些都為專業(yè)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發(fā)展鋪設了堅實的基礎。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芭蕾舞團成立的時間比絕大部分省份的相關文藝團體都早。
圖為 谷建芬
1935生人,成長于遼寧大連,畢業(yè)于沈陽音樂學院,作曲家
攝影/ic
精彩遼寧人 不僅僅是中國的“文體委員”
遼寧內陸濕地,別處難得一見的花臉鴨群飛
春秋兩季,大群遷徙的花臉鴨(攝影/鄭秋旸)會在遼寧沈陽北部的遼河平原集結成大群。
從鴨綠江口到臥龍湖 東亞鳥類遷徙大站現(xiàn)狀如何?
攝影 / 鄭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