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2000里 峽江、狹江、俠江……與眾不同的母親河
說起一個國家、一個省區(qū)的母親河,人們的腦海中往往會自然而然地浮起“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景象,如長江、贛江、湘江等。在這些大河流域,周期性的洪水和沖積沉積形成了肥沃的平原,養(yǎng)育了眾多人口,成為文明扎根、萌芽和開花的沃土。
烏江,是長江主要的支流之一,流經貴州和重慶。從烏江發(fā)源地到化屋基段為上游,從化屋基到思南段為中游,思南到涪陵為下游。烏江流經云貴高原的崇山峻嶺間,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峽谷景觀。從云貴高原到渝東山地,烏江1000多公里的水路大都在跌宕中奔騰。很多江段在深切峽谷的遮蔽下,江水呈現(xiàn)出墨綠色,“烏江”之名倒也貼切。圖為烏江下游的黎芝峽(也稱荔枝峽),云霧繚繞,烏江也是一條“霧江”。攝影/翁俊華
可是,貴州的烏江卻是一條與眾不同的母親河——貴州是一個典型的山地省,且是中國喀斯特分布的中心。烏江上游深切高原,喀斯特發(fā)育充分;中游穿行于大婁山與武陵山脈之間,山高谷深;下游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河流下切強烈。
責任編輯 / 陳驚鴻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M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