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枝木偶戲 從潮汕來,往何處去?
標簽: 文化地理
“樂奏生平,歌詠白雪”——第一次見到繡有這八個大字的繡簾的照片時,我試圖想象民間藝人是在什么樣的心境下將其繡出,然后把它們掛上傀儡戲的戲臺,又演繹了多少光怪陸離的故事。
![](http://img0.dili360.com/pic/2022/07/14/62cfe9b0360eb1d04003775_t.jpg@!rw9)
汕頭澄?!袄嫌翊合恪辫F枝木偶戲班的班主許端杰手執(zhí)鐵枝,從劇簾后操縱著木偶。這尊木偶叫“紅蟒袍”,也就是“狀元”的角色。這位狀元頭上佩戴的“繡花狀元幞”是一頂頗有地方特色的帽子,中間繡有用潮繡制作的花朵。許班主在家中自己搭建了一個鐵枝木偶戲臺,拍攝這張照片時,他正在用這個戲臺向攝影師介紹鐵枝木偶操控的基本動作:推、拉、提、撥、抖,和水袖的運用:翻、拋、繚、繞、打。只用三根鐵枝,藝人就能操縱木偶如同真人一樣表演傳統(tǒng)戲曲中的各種動作,包括水袖、舞劍、射箭、耍刀等等。
攝影/方文奇
攝影/方文奇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2021年2月19日,我收到了一封陌生的郵件,發(fā)件人Sonja Riehn自稱是德國北部呂貝克市KOLK17傀儡藝術劇院與博物館的研究助理。KOLK17館藏世界各地傀儡藝術品兩萬件有余,是德國五大傀儡藝術品收藏博物館之一,也是歐洲重要的文化機構。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