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海島:體驗澎湖牧海人的離島生活
澎湖列島徒步行記
標簽: 基礎地理
走在石滬上,能近距離體會捕魚的智慧
圖為體驗者劉昊走在七美嶼有名的雙心石滬上。澎湖列島擁有世界上密度最高、數(shù)量最多的石滬,它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法,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覓食海藻,退潮后,石堤已高于海面,魚回游至卷曲處被阻,困于滬內,漁民借此捕魚。七美海岸邊有許多壯麗且造型獨特的玄武巖景觀,當?shù)貪O民運用這些巖石堆成石滬。
圖為體驗者劉昊走在七美嶼有名的雙心石滬上。澎湖列島擁有世界上密度最高、數(shù)量最多的石滬,它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法,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覓食海藻,退潮后,石堤已高于海面,魚回游至卷曲處被阻,困于滬內,漁民借此捕魚。七美海岸邊有許多壯麗且造型獨特的玄武巖景觀,當?shù)貪O民運用這些巖石堆成石滬。
體驗者 劉昊(文字)
85后記者,貴州人,現(xiàn)居北京。一個沒事就想出去溜達晃蕩的家伙,一個到哪里都帶著一堆問題的家伙,一個想問題撞了樹會跟樹說對不起的家伙。恨不得有一條《銀河系漫游指南》里的巴別魚,突破所有交流界限。喜歡探索這個參差多態(tài)的世界,看到草木鳥獸,山河萬物。何處是吾鄉(xiāng)?我想是地球。
85后記者,貴州人,現(xiàn)居北京。一個沒事就想出去溜達晃蕩的家伙,一個到哪里都帶著一堆問題的家伙,一個想問題撞了樹會跟樹說對不起的家伙。恨不得有一條《銀河系漫游指南》里的巴別魚,突破所有交流界限。喜歡探索這個參差多態(tài)的世界,看到草木鳥獸,山河萬物。何處是吾鄉(xiāng)?我想是地球。
體驗者 黃子明(圖片)
60后,祖籍臺南,現(xiàn)居臺北市,從事多年新聞攝影工作,現(xiàn)在負責圖片編輯,身體每天被關在辦公室里,靈魂卻仍時刻在外游蕩。從小多動沒治好,迄今仍像現(xiàn)實世界的超級瑪麗。一身黝黑的膚色,最怕被化妝品推銷員招呼去美白,喜愛上山下海去拍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穿西裝。
60后,祖籍臺南,現(xiàn)居臺北市,從事多年新聞攝影工作,現(xiàn)在負責圖片編輯,身體每天被關在辦公室里,靈魂卻仍時刻在外游蕩。從小多動沒治好,迄今仍像現(xiàn)實世界的超級瑪麗。一身黝黑的膚色,最怕被化妝品推銷員招呼去美白,喜愛上山下海去拍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穿西裝。
謝天謝地,臺風“莫蘭蒂”終于走了。9月16日下午,我和臺灣攝影記者黃子明如期搭乘客機,從臺北松山機場起飛,前往澎湖本島的馬公機場,準備開始在澎湖列島的徒步。
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旅程。對一個在內陸山區(qū)長大的人來說,“海洋”、“島嶼”,這些詞陌生而美麗。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