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在线电影|一区二区欧美日韩|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h片在线看

    • <center id="eo02a"></center>
      <table id="eo02a"></table>
    • 這是一個最愛他人的民族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1年第05期 作者: 羅康隆 

      標簽: 古村   民俗村   黔東南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民俗村   古村   歷史地理   文化地理   

      歷史上侗族是一個沒有經(jīng)受過大的戰(zhàn)爭或大的自然災害的民族,侗族文化不斷在“擴散”,而不是由于天災人禍的“遷徙”。侗族的文化擴散歷程,造就了侗族人熱心互相、熱愛公益與互助扶弱的民族共性。
      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xiāng)座龍寨是個典型的依山傍水的侗族村寨,全寨80多戶,戶戶都住木制吊腳樓。當?shù)厥a(chǎn)杉木,木建筑的工藝十分精湛,木材之間的銜接處全用木楔,卻異常牢固。攝影/胡錦朝
      羅康隆,苗族,貴州天柱人,研究員,主要從事民族經(jīng)濟學、生態(tài)人類學研究。自1987年,先后出版學術(shù)專著11部。從2000年以來,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美國福特基金項目等11項?,F(xiàn)為湖南吉首大學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所長、歷史與文化學院院長。

      我第一次去侗族鄉(xiāng)村做田野調(diào)查是1984年,那時我剛讀完大學一年級,利用暑期進入侗族村落——黔東南從江縣的信地村。當?shù)卮迕癞敃r很封閉,問了我很多問題,甚至包括“當朝的天子是誰”。記得當時雖然是炎熱的夏季,但山村里十分涼爽,晚上還需要蓋上厚厚的棉被。白天,男人和小孩大多在風雨橋上玩耍,偶爾看到婦女在田間地頭勞動。婦女的勞動量要比男人大,這是我當時難以理解的。侗鄉(xiāng)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乃至建筑、服飾、節(jié)日等,都讓我感到十分新奇。于是,我開始走上從事侗族研究的道路。

      我對侗族社會的研究盡管有20多年了,但仍然不敢做出一個明確的結(jié)論,因為我唯恐自己的研究結(jié)論對不起侗族的優(yōu)秀文化。為了加深對侗族文化的理解與把握,二十余年來我每年都要到侗族村落做調(diào)查,我的足跡快要遍布三分之二的侗族村寨了。即便這樣的行走,我依然難以對侗族文化進行深刻的理解與把握。從1995年開始,我選定了一個侗族村落作為長期觀察的“田野點”,這就是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陽爛村。之后我發(fā)現(xiàn)一個“田野點”沒有參照,對系統(tǒng)理解侗族文化顯然不夠,又在2005年把貴州黎平的黃崗村作為第二個觀察點。有了這兩個田野工作點,使得我對侗族和侗族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有了更大的把握和話語權(quán)。

      責任編輯 / 周曉紅  圖片編輯 / 吳敬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