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石窯
鮮為人知的唐代彩塑群
2000年3月,一個偶然的原因,我第一次去了位于四川東北部米倉山南麓的巴中市。巴中在許多人心中是一個偏遠的革命老區(qū),除了大巴山的貧困和當年紅四方面軍留下的革命文物外,不會有人想到它還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也不會有人將之與富麗的古代長安、洛陽的藝術相聯(lián)系,更不會相信它是一座古代石刻藝術寶庫。然而走近巴中,你不禁會驚嘆地發(fā)問:“這是巴中嗎?”當我走進南龕寺,面對南龕山上密如峰窩的摩崖龕像時,我更不敢相信這整壁山崖上的100多龕、幾千尊保存完好、色彩鮮艷的古佛像竟是唐代所造,而且它們還鮮為世人所知。除了少數(shù)研究佛教藝術的專家曾到此考察研究外,從未聽說有人到此觀光過。我被這些美麗而壯觀的神像所吸引,從此走進了巴中石刻藝術長廊,也許此生再也無法與之分開。
巴中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倉道”的必經(jīng)之處,秦時屬巴郡宕渠縣,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始置巴州。隋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改為清化郡,民國二年改為巴中縣,1993年改縣為市?!懊讉}道”在唐宋時期非常繁榮,南來北往的客商、官員及文人多有駐足巴中者,他們在此建造寺廟、開窟造像、裝彩題詞。這些精彩的藝術珍品為后人研究南北交通、文化交流以及商業(yè)經(jīng)濟等留下了非常豐富而重要的實物資料。
責任編輯 / 李雪梅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