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生態(tài)孤島的報告——中國金絲猴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2年第03期
標簽: 生物地理
滇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bieti A.Milne-Edw.
英文名:Yunnan snub-nosed monkey
現存數量:1000—1500只
滇金絲猴是高山密林里的精靈,它們是除了人類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肉紅色的嘴唇是它們區(qū)別于其它金絲猴的顯著標志。它們目前僅生活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幾塊殘存的原始高山森林里,大致分為13群,總數約:1000—1500只。它們是我們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并受CITIES公約的保護,禁止進行貿易。
學名:Rhinopithecus bieti A.Milne-Edw.
英文名:Yunnan snub-nosed monkey
現存數量:1000—1500只
滇金絲猴是高山密林里的精靈,它們是除了人類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肉紅色的嘴唇是它們區(qū)別于其它金絲猴的顯著標志。它們目前僅生活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幾塊殘存的原始高山森林里,大致分為13群,總數約:1000—1500只。它們是我們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并受CITIES公約的保護,禁止進行貿易。
川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A.Milne-Edw.
英文名:golden monkey
現存數量:約25000只
川金絲猴是最早被發(fā)現并在科學上定名的金絲猴,是現在金絲猴家族里最繁盛的一族,它們金黃的毛色讓人過目難忘。它們目前大致分三片地區(qū)分布:四川西部和甘肅南部,這是川金絲猴的最主要棲息地,大約有猴群100個,總數20000只;陜西秦嶺有猴群39個,約4000—5000只;湖北神農架有猴群3—4個,總數1000只左右。
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A.Milne-Edw.
英文名:golden monkey
現存數量:約25000只
川金絲猴是最早被發(fā)現并在科學上定名的金絲猴,是現在金絲猴家族里最繁盛的一族,它們金黃的毛色讓人過目難忘。它們目前大致分三片地區(qū)分布:四川西部和甘肅南部,這是川金絲猴的最主要棲息地,大約有猴群100個,總數20000只;陜西秦嶺有猴群39個,約4000—5000只;湖北神農架有猴群3—4個,總數1000只左右。
黔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 Thos.
英文名:Guizhou golden monkey
現存數量:450—750只
黔金絲猴也叫灰金絲猴,它們的毛色以灰褐色為主,臉灰藍色。黔金絲猴是我國的3種金絲猴中數量最少、分布范圍最狹窄的一個類型。目前,它們只生活在貴州省東北部的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大致有2—3群,總數約450—750只。
學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 Thos.
英文名:Guizhou golden monkey
現存數量:450—750只
黔金絲猴也叫灰金絲猴,它們的毛色以灰褐色為主,臉灰藍色。黔金絲猴是我國的3種金絲猴中數量最少、分布范圍最狹窄的一個類型。目前,它們只生活在貴州省東北部的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大致有2—3群,總數約450—750只。
越南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 Dollman.
英文名:Tonkin snub-nosed monkey
現存數量:不足200只
越南金絲猴是仰鼻猴屬里惟一沒有分布在中國的一種,我們對它的了解非常少,甚至很難找到清晰的照片,它們目前的狀況也許比黔金絲猴還瀕危,因為它們僅僅分布在越南北部山區(qū)的一個狹小范圍內,數量不足200只。
學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 Dollman.
英文名:Tonkin snub-nosed monkey
現存數量:不足200只
越南金絲猴是仰鼻猴屬里惟一沒有分布在中國的一種,我們對它的了解非常少,甚至很難找到清晰的照片,它們目前的狀況也許比黔金絲猴還瀕危,因為它們僅僅分布在越南北部山區(qū)的一個狹小范圍內,數量不足200只。
幾年前,一支以“大學生綠色營”命名的隊伍向著云南的白馬雪山出發(fā)了,他們的行動是為了拯救那里的滇金絲猴,因為滇金絲猴棲息的一片森林正在遭到毀滅性的砍伐。大學生的行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金絲猴”這個幾乎是中國獨有(全世界有4種,中國有3種)的珍稀動物開始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許許多多的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國原來還有這樣美麗珍稀的動物。但是,隨著熱點的消失,金絲猴又重新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中。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忘記了那些生活在“生態(tài)孤島”中岌岌可危的美麗生靈。今天,這組關于中國“金絲猴”的報道,就是動物科學工作者、記者深入密林、雪山對中國三種金絲猴所進行的近距離觀察和思考。這其中的影像和文字,使我們對“金絲猴”的了解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