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在线电影|一区二区欧美日韩|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h片在线看

    • <center id="eo02a"></center>
      <table id="eo02a"></table>
    • 峽江1938
      一個重慶人導演的“宜昌大撤退”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4年第02期 作者: 毛劍杰 

      標簽: 宜昌市   重慶市   歷史地理   文化地理   軍事地理   

      1938年,中國抗戰(zhàn)進入關鍵階段:華中戰(zhàn)場激戰(zhàn)正酣,武漢面臨淪陷,重慶成為戰(zhàn)時首都。隨之,大量入川的抗戰(zhàn)物資滯留在長江樞紐港宜昌??菟诘絹砬?,十余萬噸物資、數(shù)萬人員必須由穿越三峽的船只安全轉移至重慶。岌岌可危的局面,因為一個人的出現(xiàn)而發(fā)生逆轉:他就是重慶人盧作孚,憑一個企業(yè)之力完成了具有國家意義的“宜昌大撤退”。
      1938年10月國運安危系于宜昌
      鄂西重鎮(zhèn)宜昌,千百年來扼守著長江三峽東口,上接巴蜀、下引荊襄。古往今來,這里發(fā)生過許多牽動全局的戰(zhàn)爭。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署后,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成為長江航線上的一個重要轉運港。1938年,中國抗戰(zhàn)進入危亡關頭,宜昌的“川鄂咽喉”地位更加凸顯,成為轉運物資的中轉樞紐。從這一年開始,日軍對正在承擔運輸任務的宜昌城進行了瘋狂轟炸。火光沖天的江面上,民生公司及民間漁船冒著空襲炮火,完成了三萬多滯宜人員和十萬噸物資的轉運任務。

      武漢淪陷后,鄂西小城宜昌幾乎被西遷的人流擠爆了

      2013年10月下旬,我坐上了一列從江城武漢出發(fā)的動車。西行伊始,兩岸盡是蒼茫而開闊的江漢平原,幾乎沒有遮擋的屏障。約摸兩個小時左右,一系列高峻的山脈陡然橫亙于眼前,像巨大的屏風擋住視線。隔窗一望,江漢平原的西極、長江三峽的東口—鄂西重鎮(zhèn)宜昌已經(jīng)近在咫尺了。自宜昌城西南津關至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長江橫切崇山峻嶺,形成了著名的長江三峽。所以,這段谷深水急的水道被稱為“峽江”。

      隨后,我登上了宜昌城南的磨基山。站在山頂眺望,江岸上大大小小的客運、貨運碼頭熙熙攘攘的,一派繁忙景象。同一地點,若將時光回溯至上世紀30年代,宜昌已是一處船舶如織的江邊港城,當時江濱一帶還沒有密集的高樓,有的只是一排排錯落的飛檐式老屋。當我將老照片跟現(xiàn)實對比時,舊時風物已被無情歲月所剝蝕,被“高峽出平湖”后的江水所淹沒。此次不遠千里進入峽江航道,我是為了尋找70多年前一段記憶而來。更確切地說,我是為了尋覓一位出自重慶的傳奇人物。

      責任編輯 / 馬子雷  圖片編輯 / 吳敬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