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 近百年守藏史 不離不棄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23年第04期
標簽: 歷史拾遺 文化遺產(chǎn) 文化符號
![](http://img0.dili360.com/pic/2023/04/26/6448f6c9d1c038379299094_t.jpg@!rw9)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故宮從私產(chǎn)變?yōu)楣a(chǎn),清室善后委員會隨即入宮清點文物。翌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對這些珍貴文物的“守”與“藏”,迄今已近百年。期間,歷經(jīng)文物南遷、西遷、遷臺等重大事件,昔日國寶,分散多地。但行程萬里,穿越大半中國,國寶遷徙而幾乎未遭損壞,堪稱奇跡,諸多文物押運人厥功至偉。圖為1947年護送文物西遷的故宮博物院員工及其家眷在重慶的合影,其中的莊嚴、那志良等人,在一年多之后再度押運文物赴臺。
供圖/陳秋速
供圖/陳秋速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