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八學士圖》 宋徽宗的野望
宋徽宗趙佶還是端王時,就以多才多藝、精通筆墨丹青著稱。即便當了皇帝后,也留下了許多幅字畫。這些丹青筆墨,有不少富有政治宣教色彩,比如他的《唐十八學士圖》。
騎馬赴宴的風情
圖為《唐十八學士圖》局部(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文人雅士們騎馬而來,參加雅集。彩繪的寶雕鞍,經過裝飾的五花馬,明示了這場宴會的高規(guī)格。圖為《唐十八學士圖》(局部) 宋 趙佶 繪 橫卷 29.4×519厘米
圖為《唐十八學士圖》局部(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文人雅士們騎馬而來,參加雅集。彩繪的寶雕鞍,經過裝飾的五花馬,明示了這場宴會的高規(guī)格。圖為《唐十八學士圖》(局部) 宋 趙佶 繪 橫卷 29.4×519厘米
從佐命功臣到文士雅集
十八學士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題材,開創(chuàng)者為唐朝閻立本的《秦府十八學士圖》。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建了一座文學館以延攬人才,其中有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等十八人。他們常討論政事、典籍,成為李世民的核心智囊團。李世民登基后,命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褚亮作贊,時人稱為“十八學士登瀛洲”。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