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之謂道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8年第10期 作者: 堇青
![](http://img0.dili360.com/pic/2018/10/24/5bd029e72a6001638357073_t.jpg@!rw9)
山水相依
一縷陽光投射在古城安陽易園內(nèi),一幅“土為陽,水為陰”的太極圖,勾勒出美妙的圖畫。古人的生存依賴自然,也會將生活托寄于山水。和安陽這個地名一樣,眾多古地名中的陰陽,都蘊含著古人獨特的方位觀。
攝影/張文峰
一縷陽光投射在古城安陽易園內(nèi),一幅“土為陽,水為陰”的太極圖,勾勒出美妙的圖畫。古人的生存依賴自然,也會將生活托寄于山水。和安陽這個地名一樣,眾多古地名中的陰陽,都蘊含著古人獨特的方位觀。
攝影/張文峰
“南”“北”那些事
中國大多數(shù)古城的宿命里,都有一條河流存在,它們或旖旎地依偎著城池,或溫柔地穿城而過。在古城安陽的懷抱里,也靜靜流淌著一條河,人們說它是安陽的母親河,有的人叫它的古稱——洹河(洹水),還有人依安陽地名而稱它“安陽河”,但就是這第二個名字引起了學者的爭論。
這還要從古人取地名的一項原則說起:如果一座城鎮(zhèn)居山之南,或居水之北,則稱“陽”;如果該城鎮(zhèn)居山之北,或居水之南則稱“陰”,這可以理解為以一山或一水作為參照物,按照城鎮(zhèn)所處的方位來取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公式:地名由兩字構(gòu)成,前一個字指某山某水,或某種特點,后一個字則用“陰”或“陽”表示它的位置。如此誕生的中國地名有很多,比如洛水之北的洛陽、衡山之南的衡陽,又比如淮河之南的淮陰、華山之北的華陰。
責任編輯 / 劉睿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