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在线电影|一区二区欧美日韩|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h片在线看

    • <center id="eo02a"></center>
      <table id="eo02a"></table>
    • 扇子 : 涼友招清風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6年第08期 作者: 柳馥 

      標簽: 古代生活   

      酷熱難耐,怎能坐等清風?還好,我們有扇子。



      清·象牙編織嵌象牙染雕蘭菊圖畫琺瑯柄扇
      這是一件清宮舊藏團扇,時代大概在雍正至嘉慶年間,現(xiàn)由故宮博物院收藏。宮廷用器不會簡單停留在實用的層面,即便是一把消暑延涼的扇子,也務(wù)求至善至美,最大程度上彰顯主人的尊貴身份和審美意趣。譬如圖中這把扇子,扇面以極細的象牙絲編織,鑲嵌染色的牙雕圖案,搭配畫琺瑯工藝裝飾的扇柄,可謂極盡奢華。
      圖為清代宮廷繪畫《雍正行樂圖》之一,表現(xiàn)的是雍正皇帝手持蒲葵扇納涼的場景。
      清·玳瑁柄雕象牙柱芭蕉扇
      芭蕉葉葉片寬大,能生風取涼,但質(zhì)地過于柔軟,不適合做扇子。小說里常常寫到的芭蕉扇,其實是蒲葵扇。蒲葵生長在南方,嫩葉可制扇,老葉制蓑衣,葉裂片的肋脈,據(jù)說還可以做成牙簽,可謂全身都是寶。用它制成的扇子份量輕,風量大,老百姓在夏天常用來搧風消暑、驅(qū)蚊避蠅,是一種造價低廉的實用具。不過,縱使廉價如蒲葵扇,一旦進了宮,匠人們也有辦法讓它脫胎換骨。圖中這把蒲葵扇,以玳瑁扇柄和牙雕扇柱為裝飾,在極簡與極奢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清·編草繪樓閣圖心暗花紗蝠桃圖黑漆嵌螺鈿柄扇
      以柔韌的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制作草編器物的歷史,在我國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時代。草編工藝簡單,可就地取材,成品輕便而不易折斷,在民間擁有相當廣泛的受眾群體。圖中這件清宮舊藏的團扇,在草編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鑲布、嵌心、嵌螺鈿等工藝,典雅又不失質(zhì)樸之趣,別具一格。

      炎炎夏日,何以消暑?《春秋繁露》說,當“以扇逐暑”。此書乃漢朝人輯錄大儒董仲舒的遺作而成,如此看來,扇子在中國的歷史起碼已有兩千多年。而在另一部專門解釋古代各類名物的書籍《古今注》里,作者西晉人崔豹,則在“輿服”一篇,不經(jīng)意地記下了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一把扇子的由來:“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想不到吧,最早的扇子居然不是用來搧風的。

      相傳舜帝有“四明”——四只眼,接受堯的禪讓后,特制“五明扇”,好顯示自己有廣納賢能的氣魄,如同再得“一明”。扇為何與廣開視聽相連?我們看看東漢許慎《說文》的解釋:“扇,扉也,門兩旁如羽翼也?!薄吧取弊直玖x為“門扇”,像鳥的翅膀可以開合。想來這五明扇大抵狀如門扉,由他人手持,意喻廣開求賢之門。這種功能的扇子,發(fā)展到商周,有了專門的名稱——“翣(shà)”或“箑(shà)”,用羽毛或植物的莖葉做成,是一種儀仗用具。

      責任編輯 / 郭婷  圖片編輯 / 吳西羽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