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國慶”節(jié)?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3年第10期
《禮記·月令》中的“國之慶典”
一年當中明確固定時間的“國之慶典”主要集中在年初歲末,而基于農業(yè)的需求,“四立”時令是最為重要的慶典之一。
一年當中明確固定時間的“國之慶典”主要集中在年初歲末,而基于農業(yè)的需求,“四立”時令是最為重要的慶典之一。
“國慶”=“國之慶典”
中國古代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以改正歷法,變換年號,改易舊章等形式,標志王朝更替,而無具體的建國紀念日。但又確有“國慶”一說?!皣鴳c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睍x陸機所著《五等諸侯論》中的這句話,可謂是古代“國慶”的最早出處。不過,這里的“國慶”意為“國之慶典”,多指國家慶典或舉國歡慶之事,而并非專指國家誕生的紀念日。那么,在古代,究竟哪些重大事件值得舉國同慶呢?
南朝宋鮑照《數詩》言“三朝國慶畢,休沐還舊邦”,這里“國慶”指正旦(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旦;唐司空圖《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言:“翌日堰乃成,……徒令邑里交賀,合樂以迓之,流聞京師,中外以為國慶?!边@里“國慶”則指堰成之后,舉國歡慶之事。前者為時令節(jié)日,后者則因事而慶,并無固定時間。二者都與國家誕生并無重合之處。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