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璀璨的飄帶
發(fā)布時間:2017年09月14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何皛彥
你的蜿蜒曲折,承載著我兒時的記憶,你的波光粼粼,閃爍著我未來的夢想。
——題記
天津,一座臨水而興、依河而建的城市,自古就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jié)點。三岔古河口,蘊藏著源遠流長的津河文化;建衛(wèi)六百年,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津河兒女。從隋唐的“三岔沽”,金的“直沽寨”、元朝的“大直沽”,到明朝的天津衛(wèi),可以說天津的發(fā)展從未離開過“水”,是海河水孕育了天津人,更是海河水塑造了天津的繁榮。沿著海河漫步,欣賞著兩岸兼具古典與現(xiàn)代的西式建筑,恰似畫中游。
靜止的美學元素
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津城素有“萬國建筑博覽館”之美譽。坐落于和平區(qū)解放路金融街地區(qū)的津灣廣場,原先是法租界的管轄區(qū)域,現(xiàn)在是天津現(xiàn)代服務功能的重要承載區(qū),是天津金融城的標志性區(qū)域。在建筑風格上,津灣廣場兼具巴洛可的華美、古典主義的唯美和浪漫主義的詩意。漫步于此,鱗光閃閃的海河波濤與古老的解放橋和現(xiàn)代的赤峰橋拱衛(wèi)交相輝映,宛如一場動人心弦的交響樂,令人充分體驗雖時光匆匆卻帶不走海河兩岸的華美不朽。
靈動的恢弘大氣
海河蜿蜒九曲,近代以來建設了多架兼具東西方文化元素的橋梁。進步橋連通海河西岸和平路商業(yè)區(qū)和海河東岸的奧式風貌區(qū)、意式風貌區(qū)。通體按照“見光不見燈”的理念設計建造,橋身空靈通透,遠眺仿佛一列飛馳而過的磁懸浮列車,又仿佛一條游龍憩息于海河之上,栩栩如生。
“天津之眼”——天津永樂橋摩天輪,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位列中國十大城市地標建筑之一。摩天輪直徑為110米,最高點距離地面的高度可達到120米左右,相當于35層樓的高度,到達最高處時,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特色景觀。摩天輪緊鄰三岔河口公園,登頂游覽,俯瞰海河全貌,思緒仿佛溯回到建衛(wèi)之初,似乎看到了千帆競過、萬舸爭流的繁華古貌,深感時光飛逝,繁華依舊如故!
獅子林橋位于天津市海河上,為中國公路上最早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的一座懸臂梁橋。獅子林橋采用現(xiàn)代設計理念,在充分考慮海河與周圍景觀建筑相互協(xié)調的基礎上,共設計建設184只獅子。橋墩處采用的獅子圖像浮雕,有仰天長嘯的,有俯首低瞰的,有活潑可愛的,形態(tài)各異,加之夜景燈光和水簾回流技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獅子林。
天津環(huán)球金融中心——“津塔”,是中國北方目前建成的最高建筑。風帆造型的寫字樓直入云霄,與寓意“城市開放之門”的超五星級圣·瑞吉斯酒店——“津門”、大沽橋的日月同輝建筑造型共同構成了海河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站在塔下,望著河中的陣陣波濤,感受河邊吹拂而來的徐徐微風,會突然想起《逍遙游》中的“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感慨繁華的都市也會有片刻的逍遙與寧靜。
激蕩的文化符號
如大多數(shù)北方人,天津人鐘愛紅色。回憶小時候,每到過年都會和家人一起在門上貼紅色的福字,祈求來年福氣盈門。海河西側的獅子林橋至金湯橋區(qū)間臨近古文化街文化廣場的親水平臺上,矗立著兩根銅福柱雕塑,“福柱”采用夜景藝術燈光照明,既極大豐富了海河文化廣場景觀效果,又寓意著天津人民盼望安居樂業(yè)、城市蓬勃發(fā)展的美好愿望。
行走在天津的街頭巷尾,遍覽身邊的各式建筑,會讓你時而仿佛身處燈光旖旎、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化繁華都市中;時而仿佛步入古意盎然、故人故居的明清時代;時而仿佛又忽然身處歐美等異國他鄉(xiāng)……“地當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車”是對天津優(yōu)越地理位置的最佳描述,因此自明清以來,海河之浪承載無數(shù)商賈船只紛紛向天津匯集,塑造了千帆云集的航運興盛時代,如今海河之上已不再是商船的天下,一艘艘游船駛過碼頭,讓游客盡情領略兩岸的古典之美與現(xiàn)代氣息。
或許我們愛上一個城市,往往就是在旅途中的一瞬間。而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我知道是回味甘甜的海河水流淌出九河下梢的曼妙畫卷;是自古繁榮的商業(yè)造就我們待人誠懇、熱情好客、樂觀幽默的生活態(tài)度。漫步在此,似乎找到了繁華中的一片凈土,讓我有時間放慢腳步,回憶兒時的美好,也讓我有時間用快門記錄著母親河的變化,探尋一份美好與感動,描繪一幅時光與記憶變遷的畫卷。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