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捻船工
發(fā)布時間:2015年04月10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姚振海
在中國,農民工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隨著改革的浪潮,數以千計的農民工群體背井離鄉(xiāng),到城市打工,到很遠的地方打工,成為漂泊的候鳥,為中國經濟增長發(fā)揮了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他們卻只能散落在城市的邊緣,干著當地人不愿意干的辛苦工作,他們工作認真,不計較工作環(huán)境,只要有住的地方和能吃上簡單的飯菜就心滿意足了,在數九寒天,大雪紛飛的惡劣天氣情況下,當地的工友都休息了,但是,他們仍然頂風冒雪艱難的勞動著,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把一條條需要維修的漁船修好,重返大海。
他們期盼通過自己艱辛勞動和工作,多賺錢,改善遠方家里的生活,早日換上新房子,讓孩子上大學,早日實現夢想。
作者手記:
10年跟蹤拍攝了三十多條手工木漁船,我已深深的愛上了它,木漁船以它獨特的魅力和原生態(tài)的自然美時時刻刻打動著我們的心,隨著鐵殼漁船一條條的下海,讓我掛念手工木漁船還能生存多少時間,手工木漁船退出歷史舞臺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是漁民的后代,我愛海,愛木漁船,愛漁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骨子里漁民的血脈讓我從學攝影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跟蹤記錄拍攝漁村里發(fā)生的一切變化。
幾年前, 我發(fā)現漁民已經棄木漁船開始建造鐵殼漁船了,不再手工建造木漁船。經查證國家不再審批新的木漁船建造和出海捕漁,因為,手工木漁船有很多弊端,手工木漁船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和鐵質漁船對比還是差了很多。建造手工木漁船的手藝人和工匠大都六十多歲了,年輕一點的也四十多歲了,建造手工木漁船手藝人的身影,駕駛木漁船出海捕魚都將成為一道正在逐漸遠去的風景。我想到:幾千年來手工建造木漁船的寶貴工藝是我們祖祖輩輩先人汗水的結晶和文化遺產,在我們這代人不能失傳。五年間,我從木漁船的第一根木頭,工匠稱為“龍骨”鋪設開始拍攝到漁船建造完成出海捕魚,按照木質漁船建造程序,廣泛聽取匠人的意見一點點的系統(tǒng)記錄拍攝下來,形成一套完整的木漁船的生產建造和工匠工友忙碌場面的真實影像資料,留給后人,留給歷史永久的記錄。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老人河
江心小島
九江
chengliangk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