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在天際
發(fā)布時間:2013年03月26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環(huán)行青海湖
騎行青藏線之前,我們先到西寧去環(huán)青海湖,算是熱身。青海湖是一條十分經(jīng)典的騎行線路,難度不算很大,但是沿途風景絕佳。
一路行程并不艱辛,我們時常停下來,看看路邊的風景,藍天、湖水、如同珍珠般散落著的羊群,每個地方似乎都可以成為落腳點。
這一路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羊群。青海湖附近牧民很多,羊群更是遍野。羊兒悠哉悠哉過馬路,對過往的車輛一概視而不見,我們只好主動下車讓路。
這些羊角上拴著五顏六色的布條,問了老鄉(xiāng)后才知道,這并不是給羊群做裝扮,而是為了區(qū)分不同人家的羊而做的標記。
花香鳥語
在騎行青海湖前,曾與一位來自福建的小伙子聊天,提到青海湖時,他用福建版普通話對我說:“哇,青海符,到處都是油菜發(fā)!”當我到達青海湖邊時,我知道他沒有騙我,這里到處是油菜花,美的好似一幅畫卷。
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是青海湖的旅游高峰,湖邊上許多牧民扎帳篷接待客人,如果有時間,真想常住在這里。
鳥島位于青海湖西部,是青海湖另一大特色,每年會有很多游客和觀鳥愛好者前往這里,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都是這里的“住戶”。
這里的鳥兒不怕生,或許它們知道這里是自己的地盤,當人們用手給它們喂食時,它們也絲毫沒有畏懼,迎面就飛過來。
要塞格爾木
環(huán)行青海湖后,我們乘火車到達格爾木。格爾木,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既是連接拉薩的天路起點,也是倍受戶外運動愛好者關(guān)注的高原城市。
要登玉珠峰,先到格爾木;想去可可西里,先到格爾木;徒步柴達木盆地,先到格爾木;騎行青藏公路,同樣,也要先到格爾木。
之所以會選擇騎行青藏線,也許是對“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車最合適”這句話有些認同,騎行為我提供了另一種欣賞景色的角度和節(jié)奏。
出格爾木不久,我們就與青藏鐵路相遇,鐵路開通后,人們行走青藏變得更加便捷。
天際之美
如果不走青藏線,可能我永遠不會體味到天際頭是什么感覺,那里是與云最近的地方,一條筆直的道路綿延到天際,看不到盡頭,仿佛延伸到天空中去了。
青藏線海拔高,但是并不代表這里荒蕪、沒有生命,相反你會看到更多珍稀動物。它們就靜靜在你身旁走過,絲毫不受打擾。藏野驢、藏黃羊甚至是藏羚羊常常出現(xiàn)在視野內(nèi)。
騎行的路上,一直看著遠處的天和云,沒有低頭看腳下的風景。停車休息時,卻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不少野花開得正艷,讓人驚喜不已。有些美,需要停下來才能看到。
虔誠的朝拜者
從出發(fā)開始,我們就陸續(xù)遇到了前往拉薩的朝拜者,頓時覺得自己這兩個輪子的真沒什么可值得自豪。藏族同胞用腳步丈量了這條線路,一步一個長頭,詮釋著“虔誠”兩個字。
快到納赤臺時,遇到了多吉一家。他正拖著沉重的行李車,慢慢上坡。每年都有很多藏族家庭,用這樣的方式去拉薩朝圣。有人負責磕等身長頭,有人負責燒茶、做飯,搭帳篷。在多吉的行李車上,有煙囪、鐵鍬、暖壺、糧食……
他們一家從青海海西州出發(fā),走了兩個月,到拉薩還要至少四個月。一家人每天走15公里,多吉姐姐問我,到唐古拉山口還有多遠,因為那里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線,到了那里拉薩也就不遠了。我和他們說,還有400多公里,等他們到拉薩時,天氣已經(jīng)很冷了,多吉的姐姐淡然地點了點頭。
自然守衛(wèi)者
多年前,一部名為《可可西里》的電影,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了可可西里,也知道了索南達杰這個名字。索南達杰保護站就建在青藏線路邊,每個經(jīng)過這里的人,都會停下腳步。
當天,我們在保護站蹭了一頓飯,與保護站工作人員聊了起來。保護站工作十分辛苦,不過辛苦還是得到了回報,藏羚羊等珍稀動物的數(shù)目在逐年增長。
在保護區(qū)的圍場里,我們看到了一只十分可愛的小藏羚羊。這只小藏羚羊是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巡邏時發(fā)現(xiàn)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家伙一個人落單,好在被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在保護站它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也算因禍得福。
天下第一道班
翻過青藏線上最高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后,我們就到達了當天的休息地——第一道班。
第一道班有塊很大的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道班”六個大字。這個稱號絕非浪得虛名,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道班。
第一道班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負責維護青藏公路中海拔最高的40公里道路。這段路修在凍土上面,冬天的時候一點問題沒有,天氣一暖,就開始翻漿,慘不忍睹,每年都需要返修。
第一道班在騎行線路上,是個固定的住宿點,在這里經(jīng)常會遇到騎友。我們到的那天就遇到了這位外國朋友,不過比我們幸福的是,他有后援車跟著。
同行者
青藏線上我們不是孤獨的旅者,除了騎行者,也有其他同行者。青藏線上最多的車輛可能是大貨車,這條交通要道承載著物資運輸?shù)闹厝?。遇到卡車司機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友好地放慢速度,甚至鳴一聲喇叭。
我們也遇到許多騎摩托車的人,大部分是生活在當?shù)氐牟刈逋?。摩托車是他們的重要交通工具,穿著藏袍帶著墨鏡騎著摩托的小伙子們很是“拉風”。
除此以外,我們還遇到了摩托車旅行者,最怕騎到疲憊時遇到他們,那時真有扔了自行車,投奔摩托車隊伍的沖動。
最后的沖刺
過了唐古拉山口后,整個騎行似乎也變得輕松起來,到了那曲就見到了大片大片的綠色,景色和前些日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了。
夏季正是放牧的好時節(jié),草原上零星散落著一些牧民的帳篷。到那曲的那晚,我們就住在牧民家中,過了一晚大口吃肉大碗喝茶的“腐敗生活”,前些天的勞累也一掃而空。
離拉薩越來越近了,道路兩旁開始出現(xiàn)很多村落,山谷之中的房屋都成為一道道風景,頗有田園味道,這也是青藏線的風景啊,誰說青藏線就是“荒涼”的代名詞?
夢的終點
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終點——拉薩,車輪在布達拉宮前停止的那一刻,身心前所未有的放松。拉薩的一切讓我覺得親切,讓我明白了歌中為什么唱著“回到拉薩,回到了布達拉……”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